老舍之子舒乙:我的父親是如何痛失諾貝爾文學獎的

2020-12-20 一起來看劇鴨

老舍是中國近現代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曾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老舍是個地道的北京人,他筆下的北京生動,活潑,有趣,熱鬧,但同時也暗流湧動。

毫無疑問,老舍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語言大師,對於這一點,王朔也曾說過,老舍的語言代表了北京語言中最正統的那一種,我用的語言都是北京小老百姓的。

老舍的小說文筆流暢,行文風格多樣,樸素幽默,接地氣但卻不低俗,雅俗共賞。老舍被語文語言藝術的大師,在他之前,沒有一位大師是這樣來記錄民間的語言的。

老舍寫文章最忌諱枯燥乏味,這和他的性格也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根據老舍的兒子舒乙的回憶,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們家中就常常聚集了來自各地的知名人士,而這群人中的核心就是他的父親,老舍喜歡講笑話,講奇聞,他一開口要不就讓大家捧腹大笑,要不就讓大家沉默思索。

1930年的時候,老舍在自己的朋友家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胡絜青,兩人一見如故,女方的家長又很喜歡這位青年才俊,很快就撮合他們結婚了,在結婚之前,老舍和胡絜青約定:如果胡絜青看到老舍坐在那裡抽著煙,一動不動,千萬不要過來打擾他,他不是在生氣,而是在構思。他們還約法三章,說明了遇到什麼事都要講清楚,不能吵架,結果夫妻二人果然就安然共同度過了35年,從來沒有吵過一次假。

兩人後來生有一兒兩女,後來他的這些兒女從事的工作或多或少都離不開父親的影響,比如他的兒子舒乙就曾出版過散文集《老舍的愛好和關坎》,而根據舒乙描述,我們還得以知道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這件事就是老舍在1968年失去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瑞典大使在當年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慶功宴會上透露出來的。

在老捨生前的一段時間,他曾是國人作家中作品被翻譯到海外最多的作家之一,甚至被翻譯成了瑞典文,當年諾獎經過了層層選拔,最後只剩下了五位諾獎提名人,其中就包括老舍,川端康成,這二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東方人。

經過秘密投票,老舍本來都已經當選了,但是經過調查,諾獎委員會卻發現老舍已經去世兩年了,而諾獎又有不頒獎給逝者的規則,最後這個獎就落到了川端康成手中。

相關焦點

  • 舒乙披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
    中新網北京8月1日消息: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一九六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  據今天的香港商報報導,前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事實內幕。
  • 短史記 |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傳聞被證偽
    自80年代起,老舍之子舒乙曾多次說過類似意思的話:「1968年……瑞典人……經過投票準備授獎給他,但是老舍當年已經逝世,按諾貝爾文學獎規定,不能授予,所以將當年文學獎授給了川端康成。」②意即老舍是1968年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 致意老舍——「文藝界盡責的小卒」
    「老舍招待年輕人特別熱情,搞得于是之摸劇本的手從包裡拿出來又擱進去,拿出來又擱進去,退稿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直至老舍帶于是之出去吃好飯,兩人在路口「分道揚鑣」時,老舍才叫于是之「把包裡的東西拿出來」。接過劇本,老舍先生只說了一句:「劇本啊,哪有寫一個就成一個的啊?」
  • 路遙文學獎再度引發質疑
    陷入「跑獎」傳聞的魯迅文學獎、因技術環節差錯險被撤銷的老舍文學獎、遭遇信任危機的路遙文學獎……多個因獎而起的紛爭見諸報端。本該鼓勵作家觸摸生活、探索靈魂的文學獎評選,文學本身的力量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獲獎作品又有多沉的分量?作家與讀者心中的問號不解,名聲再大的文學獎都難以維繫公信力。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父親雪冤而創作(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父親雪冤而創作(圖) 】【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點擊進入>>>   【據新華社維也納10月10日電】獲得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女作家和詩人埃爾弗裡德
  • 作家舒乙回憶:冰心最愛學張伯苓三句話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邊文)近日,著名文學家舒慶春(老舍)之子、作家舒乙在一篇回憶冰心的文章中,提到了冰心與南開老校長張伯苓的交往。張伯苓在重慶的時候,和冰心先生同是參議員,有一次他摟著冰心的肩高興地對旁人說(用一口天津官話):『塔(她)的父親是我同搬(班)』。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讀者啊,同情阿波羅吧:在水邊,我逃脫了他,我呼喚了我那看不見的父親——由於我在那位神祇的雙臂中變得僵硬,關於他那無處不在的愛我的父親不曾從水中流露任何表示。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萊齊奧:沒讀過莫言的書(圖)
    昨日,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著名作家勒·克萊齊奧在時隔47年後,再次踏上廣州的土地。他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聘為榮譽教授,同時為師生們帶來一場關於「困境時代的作家」演講。  「我很早以前到過廣州。這座城市變化很大,看到廣州人尤其是廣外學生非常開心。」這位習慣了低調和嚴肅的作家,以套近乎式的「表白」開場。
  • 老舍誕辰120周年:不該被忘卻的老舍之死
    老舍的一生,過得並不平靜。他的父親陣亡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中,家裡條件困難,得人資助才上得起私塾。他經歷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勤勉寫作,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讚譽,卻在本該安享天倫的晚年,一個人來到了積水潭附近的太平湖,在湖邊坐了一天,最後把頭埋進了湖水。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已在昨晚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再度進入人們話題的中心。回顧歷史,諾貝爾文學獎迄今已頒發了百餘次,背後或大或小的故事與話題不計其數。 本文是一篇往年的舊文,列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十宗「最」,以佐飯後談資。
  • 我們真的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麼?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和他有爭議的遺囑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也是一位發明家。儘管諾貝爾的主要興趣是文學和詩歌,但他的父親希望其繼承自己的事業。1850年,諾貝爾前往巴黎向硝酸甘油發明者阿斯卡尼奧·索布雷洛學習。但是索布雷洛發明的硝酸甘油受熱或受壓力時穩定性差,容易爆炸,尚不適合實際使用。
  • 鮑勃·迪倫後,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美國詩人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準時頒發,獲獎者是美國當代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這是在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她和去年得獎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一樣,並沒有登上ladbrokes的賠率榜。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10月8日晚19時,瑞典學院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家是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位加拿大作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最熱門人選。阿特伍德的作品涉獵廣泛,科幻小說、反烏託邦小說尤為特色。1985年發表幻想小說《使女的故事》令她一舉成名 ,獲提名普羅米修斯獎和星雲獎,以及英國文壇最高榮譽布克獎,成為20世紀最經典的幻想小說之一。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從諾貝爾文學獎出發 以文學的方式對話世界
    2020年10月8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方稱她的「詩意之聲」能夠「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對寧夏的讀者來說,格麗克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因一場精彩的文學對話,拉近了這位站在國際文壇頂端的女詩人和普通讀者的距離。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剛剛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只有一點與...
    滑過賠率榜上的所有熱門,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備受國人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再度作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由於2018年文學獎因醜聞停發並順延至今年,今年產生了兩位獲獎者。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去世,很長時間裡他是唯一精通中文的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去世,很長時間裡他是唯一精通中文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時間:2019-10-19 11: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去世,很長時間裡他是唯一精通中文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 瑞典學院官網發布消息,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十八位終身評委之一馬悅然當地時間
  • 海明威說諾貝爾文學獎應該給她: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
    1954年和1957年,她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雖然最終並未通過,但許多作家認為她是完全有資格獲得這一獎項的。「這話我只對我的同胞講: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不得不說,真遺憾馬克吐溫和亨利·詹姆斯沒得過獎。更偉大的作家總是不會得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