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再次發力衍生品交易?
日前,光大證券公告,公司董事經認真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金融創新業務總部的議案》。天貓配資公司表示,金融創新業務總部為光大證券的一級部門,以衍生品、做市商、量化策略等為主要業務形式,為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客戶投資、融資、風險管理及流動性需求。這一部門的成立,或許意味著光大證券再次發力衍生品交易。
光大證券衍生品交易起步較早,不過2013年「烏龍指」事件之後隨之沉寂。
天貓配資是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股票配資平臺,是一家專注於股票投資、金融服務、及資產管理的專業機構,平臺以幫助用戶安全、高效和快速財富增值為主線,客戶可以通過本平臺獲得最高10倍槓桿,最高可配1000萬操盤資金,全程網絡操作,高效便捷。
1.按天配資,槓桿1-6倍,隨借隨還,投資時間自由,超低利息。
2.按月配資,槓桿1-10倍,讓您的股票飛起來。
3.推薦好友可獲得50%佣金。
中證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場外金融衍生品存續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合計1.33萬億,同比增長高達128.70%。光大證券此時發力,能否迎頭趕上頭部券商,值得關注。
受累「烏龍指」,光大證券衍生品再發力
光大證券在衍生品交易曾經成就斐然。2010年,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正式成立,業務主要包括期限套利、ETF套利、統計套利、結構性產品、權益互換等量化及衍生品交易等。
作為第一家向國內商業銀行提供場外期權報價的國內衍生品提供商,截至2013年8月15日,該部門佔用資本金加權16億元的情況下,上半年累計盈利超過1.7億元,連續超過600個交易日無虧損。2012年報顯示,策略投資部佔用資本金加權12億元,創造利潤1.24億元,較同期增長33倍之多。
不過2013年「光大烏龍指」事件爆發之後,部門領頭人楊劍波遭市場禁入,部門分崩離析,光大證券的衍生品業務也隨之沉寂。
2013年8月16日,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策略交易系統程序錯誤,造成以234億元的巨量資金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72.7億元,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當日早晨11時左右,5分鐘內,上證指數突然在銀行股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帶動下狂漲逾5%。
隨後,為了對衝錯誤交易,光大證券在當日13時開市後至14時22分,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IF1309、IF1312共計6240張,合約價值43.8億元;賣出180ETF共計2.63億份,價值1.35億元,賣出50ETF共計6.89億份,價值12.8億元。
近兩年,光大證券對於衍生品交易的關注度再次提升。
從光大證券的年報可以看出,2018年,年報中尚沒有關於發展衍生品交易的說法。但是到了2019年的年報,光大證券就指出,2019年,公司權益自營投資以重塑業務流程和強化風控體系為抓手,全面提升投研質量和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其中,權益方向性業務投資收益率大幅跑贏市場;量化衍生品方面,明確業務突破點,以培育和提升交易臺對衝交易能力為抓手,進一步夯實業務基礎。公司多次獲得上交所50ETF期權做市商AA類評級,並順利取得滬深交易所新ETF期權的主做市商資格和中金所股指期權品種的做市商資格。
2020年半年報時,光大證券在經營業績總結中再次提到:「量化與衍生品業務以聚焦場內期權做市業務、提升交易對衝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夯實業務基礎。」
衍生品業務大爆發
光大證券與衍生品交易再續前緣,背後是券商衍生品業務的大爆發。
2020年9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與2018年5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自律管理的通知》相比,《管理辦法》在交易商準入門檻、標的範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作了進一步明確,規範了業務發展,標誌著監管層首次對券商場外期權業務進行規範和監管。
市場分析,《管理辦法》的出臺一方面能夠使參與場外期權業務的交易商數量增多,另一方面能夠使股票標的數量增加,市場需求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數據上看,管理辦法實施後的三個多月時間,瑞銀證券、華鑫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相繼成為場外期權業務二級或一級交易商。此外,場外期權掛鈎標的範圍由2018年《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自律管理的通知》時的1152隻標的擴充至1809隻標的。
天貓配資公司表示,中證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 5327.78 億元,較上期增長 1297.11 億元,環比增長 32.18%。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 13310.24 億元,較上期增長425.50 億元,環比增長 3.30%,同比增長超過128%。
不過,該業務也出現明顯的強者恆強趨勢。從業務集中度來看,當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2417.33億元,佔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91.82%;當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1862.81億元,佔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69.12%。
中證協指出,截至2020年11月,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中,場外期權8122.21億元,收益互換5188.03億元。存續的場外期權標的以商品類(35.97%)、股指類(43.53%)為主;收益互換以其他類(52.86%)、個股類(18.03%)為主。存續名義本金規模較大的前五家證券公司在收益互換、場外期權中的全行業佔比分別為86.31%、65.29%,在整個場外衍生品業務中佔到 69.21%。
天貓配資公司表示,具體來看,前5家公司分別為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和國泰君安。對應的規模分別是3039.65億元、2107.67億元、1516.42億元、1290.88億元和1256.79億元。
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繫(附聯繫方式),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