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解說道德經之四十一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

2020-12-14 易經通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聞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聞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聞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進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纇 ﹔

上 德 若 谷 ﹔廣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質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無 隅 ﹔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聲 ﹔

大 象 無 形 ﹔道 隱 無 名 。

夫 唯 道 , 善 貸 且 成 。

李白寫的是大俠,老子寫的是大道。

大俠成就他人,不居功不留名。亦符合道。

道德經雲,吾不知其名,強為之曰大。

大,無可比擬,無可匹配之義。

同樣的,太亦是大,極就是無可比擬,無可匹配。

所以大即是太極,也是道。更是無。是道在道德經的另一個名。

之所以言大,是言道其大無外之性。

修道者,有三種境界或者層次。第一種同於道,與道同行。

第二種有始無終,不能善始善終,不能時中。

第三種則是不知那個道。

之所以明道若昧,是因為道躲在萬物的背後,不自是,亦不自彰。

以易經而言,乾卦就是道。其它六十三卦無不是由乾卦而生而成。

易傳雲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萬物恃之以生以成,各正性命,卻不知是乾卦之功。皆因乾卦之乾元兼具先後天,通於道。

本章欲明,法門在理解四字成語中前兩字都要從太極上理解。

無論明道 進道 夷道還是上德廣德都是說得太極之性。

同樣的後面的大方大象大白大器大音也是說得太極之性。

大白就是至白。是言道至空至明。正因為道至空至明,所以可以為萬種色彩。

大方是言太極乃圓融之性。正是太極是圓融的,所以可以有各種形狀。世間萬物的形狀都是太極之化身。

大音是言太極無聲無臭。恰是因為太極無聲,所以能生世間萬物各種聲音。萬籟都是太極所生。

所以道隱無名。即是對上面的話語的總結,也是進一步指明道的本性。

道是虛無的,隱藏於萬物背後,主宰運行萬物。卻不自是,不自彰,不自伐。也不留名。

恰如李白的俠客行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我想這句話,或許就是來自道隱無名四個字。

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善於生萬物,而且善於成萬物。恰如乾卦所言,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各正性命。這就是善貸且成。

風雨雷電都是道之化身,都是為了生成萬物。但人們只知風雨雷電,卻看不見道。這就是善。

這不象現代的社會,做個慈善,甚是高調,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道不是這樣的。萬物恃之以生,恃之以成。但道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所以道不僅是生成萬物,而且是善於生成萬物。萬國鹹寧之時,就是道歸去之時。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只有道太極才有這個大德。上德。

只知道付出,從不計較回報。

這就是太極。

相關焦點

  •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
    他們會盡力將事情做好,也許是一個晚上三次從高一跑到高二隻為解決一張申訴表,又或許是跑遍整個高一去通知每位檢查員新的工作任務.部員們為學校工作的付出我都深深地看在眼裡,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幕後英雄!古靈精怪的馬越、坦率直白的照青、細心體貼的昊昕、呆呆萌萌的思言.正是因為部員們擁有著不同的風格,才讓學管部有著極具感染力的活力與無限的可能。
  • 杭州兩大爺跳河救起3歲娃「深藏功與名」,警方申報見義勇為
    右二熊伯成 右三王服林 杭州蕭山區兩位老人近期做了一件俠義事,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味道。74歲的王服林和67歲的熊伯成是蕭山瓜瀝興圍村農民,近日他們不顧高齡,跳下30多米寬的河,將失去意識漂在河中的3歲女童救上岸並救醒,將孩子交給家長後,他們又遊了回來,然後將這件事隱瞞了下來,就像沒發生一樣。直到轄區民警聽到目擊者與人聊天時提到了這件事,經警方主動調查確認才為人所知。這時,事情已經快過去一個月了。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水哥王昱珩封神之路回顧
    王昱珩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獨居山林的隱士:橫空出世後一路高歌猛進,卻又在風潮浪尖選擇洒然而去,只留下一段傳奇在我等凡夫俗子中流轉。那水哥到底有哪些高能時刻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由眼入心,同源之水亦不同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水哥的初次登場顯得並不起眼,一位略顯羞澀的大男孩挑戰一個聽起來並沒有那麼驚世駭俗的項目(只是聽起來哦)--在520杯同質同量同水源同一規格容器的水中找出觀察過的那一杯。
  • 秒洞察事情本質,看透人心,熟讀《易經》的人真可怕!
    電影《教父》中,就有這樣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透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這也可以解釋為,好命和壞命的區別在於:你是否擁有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不貪戀權與位,功過任憑後人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馬雲,是當代第一人!
  • 深藏功與名,十二星座中深藏不露的三個星座女
    在十二星座中,總有些星座讓人摸不到頭腦,「深藏功與名」,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下十二星座中深藏不露的三個星座女。第三名:水瓶座水瓶座永遠都是一個很神秘的存在,這樣情況下的水瓶座總是會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感覺,甚至你平時在與水瓶座交流的時候,也總是會伴隨著一種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感覺,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水瓶座成為了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水瓶座這樣的舉動大多源自於水瓶座內心想法與群體的想法有著很大的衝突
  • 易說道德經之十五 善為道的道理
    易說道德經之十五 善為道者的樣子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十 五 章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得道才能去為道。不得道如何為道。是吧。這就好比去某個城市,不知那個城市所在,如何去。也好比做任何事,比如做題。公理定理都不熟悉,如何解題。因此,為道的前提一定是得道。得道的一定是聖人。
  • 你想不到的結局 機智小兵深藏功與名
    你想不到的結局 機智小兵深藏功與名 2015-10-19 10:40:01 dota2
  • 在汕尾,這些景點深藏功與名
    事實上,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外,汕尾還有許多深藏功與名,低調、奢華而有內涵的美景,它們拼的就是個氣質!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汕尾那些低調美景,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華帝山位於汕尾市海城西南15公裡和梅隴鎮的西郊,為粵東旅遊勝地,有著秀麗的景色和神奇的傳說。
  • 海上花語之四十一 | 櫻花:雲蒸霞蔚 絢爛輝煌
    海上花語之四十一 | 櫻花:雲蒸霞蔚 絢爛輝煌 2020-03-10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與人交談,學做深藏不露的「啞巴」,少說3件事,好運自來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中華文化的源頭,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從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
  • 李白最狂的十首詩,句句得罪全世界,太白之狂勝過千軍萬馬!
    接下來小解就為大家帶來李太白最狂的十首詩,簡直放肆到爆炸,不得不說文人之狂勝過千軍萬馬!一、《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首詩要說一下!第一句被國內某遊戲當作了臺詞,第二句被網友塑成了段子。但是拋開現代因素影響,仔細品味這兩行詩,李白要每十步殺一個人,而且不留痕跡,完事之後還能輕拂而去,深藏功與名,真乃霸氣也!
  • 「事了拂衣去」:馬雲用10年準備了一場教科書式企業傳承
    阿里巴巴奉行「俠文化」,李白在其《俠客行》曾對「俠」做出了闡述,俠之大者,並非「十步殺一人」,而是能做到「事了拂衣去」。薪火傳承向來是中國企業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命題,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十九年時間已經成長為網際網路巨擘,作為公司的創始人與領頭羊,馬雲如何能做到從容交接、「事了拂衣去」?馬雲說,10年前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保證馬雲離開公司以後,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
  • 曼德拉效應,和2012年之後的一些記憶混亂的事
    中國李白《俠客行》中的詩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但是很多人記得明明是「深藏功與名」才是對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是錯誤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才是現在正確的版本。漢字「具」,很多人認為中間的筆畫是兩橫,還清楚指出老師教過和「真、且」容易搞混,要仔細記住是兩橫。
  •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有些人覺得,《易經》古時候僅僅一部佔卦的書,不必推祟得太高;有些人覺得,《易經》看命很準,表明人的命,是生來的,天生註定,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上述觀點,都很片面性。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緬懷今年離世的大師,他們留下的終有人傳承 | 陳灝珠:先生之風永存心間
    一個我,一個王同學,他後來去了日本、美國。這是一段小插曲。考上了陳老師的研究生,慢慢地,我成為了跟陳老師關係最近的人,有什麼問題,公事、私事,學術方面的,我都會去請教陳老師,他總是知無不言,給了我很多幫助。當時為什麼考陳老師的研究生呢?還得說起一本書——《心導管檢查》,作為兒科心血管醫生,做心臟導管檢查,就參考這本書。
  • 女寶起名:《易經》月貌花容的新生兒名,讀完就讓你愛上
    《易經》就像是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冊、行動指南。《易經》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做就吉,不按照天道做就兇。以下是《易經》中飽含哲理的《易經》智慧,值得一生去認真品讀和體味。
  • 易經說道德經之三十三 死而不亡者壽的道理
    比如兵家之道,若用道德經的道理其實就是擊虛之道。但道德經本意是講修道得道治國的。所以引申的東西基本不涉及的。智和明顯然是有區別的。智在老子的道德經裡就是知識情見情識,是後天學習而來。而明則是本明。本就是易經所言的太極。太極圓融,功能自足,蘊含萬有,所以太極無為而無不為。無能而無不能。這是慧,是神性,也叫神明。儒家講誠則明,佛家講定生慧。明心見性。都和這裡的明是一個意思。自知並非是自我了解自我認識,這是扯淡。而是明本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