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該校有80.5%的本科生畢業後選擇讀研。另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深造率也紛紛超過了70%。「雙一流」高校的本科生深造率真的這麼高嗎?到底有多少人選擇讀研?
近四成「雙一流」院校本科生選擇深造
麥可思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近五年,約六成「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畢業後直接工作,與近八成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畢業後直接工作相比,明顯偏低。
五年來,近四成「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畢業後升學深造和計劃升學。這也體現了「雙一流」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
針對這一特徵,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及學生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需統籌考慮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特別是兩者的銜接與過渡,持續探索「本研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內讀研比例逐年上升
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國內讀研比例逐年上升,遠超地方本科院校,在2015屆兩者差距在16個百分點,到2019屆差距進一步擴大,達到17.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進一步加大,大學生想通過考研深造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
數據顯示,繼2019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90萬人)高漲之後,2020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再次打破紀錄,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41萬人(2019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數據來源於研招網《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數據報告》,2020年數據來源於教育部網站),「考研熱」連年升溫,讀研人數也將進一步增加。
學歷提升帶來收入明顯增加
大學生深造或為了學術追求,或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那麼深造後,「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的月收入有顯著變化嗎?
通過對比2014屆本科畢業五年後學歷提升人群和學歷未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發現,有過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0408元)比學歷未提升人群(9683元)高725元。其中,在「雙一流」院校中學歷提升帶來的影響更大,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3027元)比未提升人群(11883元)高1144元;地方本科院校中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9885元)比未提升人群(9243元)高642元。
可見,學歷提升人群月收入優勢更為明顯。
數據說明
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20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
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9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5.2萬。
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8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5.6萬。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4.7萬。
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2.3萬。
2014屆麥可思曾對2014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後、三年後的跟蹤評價,2019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五年後的第三次跟蹤評價,全國本科生樣本約2.9萬。
聲明:歡迎轉載和分享,轉載請註明來自「麥可思研究」。獲取白名單或建立長期合作請聯繫編輯部(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本期責編 | 麥可思 丁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