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不少高校學生下載了個人所得稅APP進行查詢
發現還沒有參加工作的自己
倒是賺了不少錢,還交了稅
這是怎麼回事?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陝西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學校裡有614名學生個人納稅記錄異常
涉及了83家企業
對此,明德學院再次做出了回應
據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有網絡媒體出現反映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學生信息洩露」「學校就業數據造假」「學校和企業以發工資名義轉移款項」「學校和企業涉嫌偷稅漏稅」的帖子。
4月19日,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已就此問題發布聲明。經深入摸排調查,現再次聲明如下:
陝西省教育廳對有關情況高度重視,組織相關部門與學校一起進行了認真、全面的核查。經初步查明,截至4月21日17時,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大一到大四年級共有614名學生個人納稅記錄異常,涉及83家企業。其中,涉及3人以上的企業22家,可能存在冒用信息、虛發工資的情形。以上涉事企業均非該校學生就業單位,不存在學生「被就業」的問題。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表示,目前,學校已就學生信息洩露情況以及涉事企業向學生虛發工資等問題,向轄區公安、稅務部門報案,公安和稅務部門已介入調查。部分企業已主動澄清事實,並向學校發來道歉聲明,大多數學生「被發工資」情形已經撤銷。
下一步,學校將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做好學生信息洩露渠道追查工作,通過稅務部門制止相關企業違法行為,儘快將學生被冒用信息「清零」,進一步加強學生信息安全管理,切實保障學生權益,為學校學生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
此前消息
4月19日,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的學生爆料說,他們學校的學生,在個人所得稅App上進行查詢時,發現有在職工作,有工資記錄,「事實上,我們從未接觸過這家公司,我們的個人信息,是不是成為了偷稅漏稅的工具?學生信息究竟是怎麼洩露的呢?」
根據學生提供的截圖,記者看到,他們供職的是北京一家建築公司,其中的工資薪金顯示為4500元,「最早是大四的學生在外實習時發現的,我們低年級的學生一查詢,也是這樣。」
據了解,多名學生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查詢時,都是這樣的結果,「大概有四五個班。」
19日上午,記者查詢到,這是一家經營範圍包括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城市園林綠化;銷售建築材料等的公司,但網上沒有公示該公司的電話。
據了解,該學校已關注並處理此事。而有的學生,則在App上進行了申訴。
END
到底是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
還涉及到偷稅漏稅的事情
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嚴查
資料來源:新京報、華商報二三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