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騷癢是女性群體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不管是未經人事的少女,還是已為人妻的婦女,都可能會出現。
而對此,更多的人都採取忍忍即過的方式應對。殊不知,一忍再忍不僅會影響正常生活,還可能會助長背後疾病的「士氣」,釀成嚴重後果!
常見的引起外陰瘙癢的「幕後黑手」有以下幾個:
頭號黑手——陰道炎
陰道炎,一直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頭號疾病」。有數據統計,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陰道炎,發病率極高!
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的各種微生物是處於「平衡狀態」,構築了很好的自我防禦系統,而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內環境遭到破壞,病菌的數量就會增多,防禦系統很可能崩盤,陰道炎也就發生了。
根據其產生原因的不同,陰道炎可分為好幾類,而會引起瘙癢的主要是以下兩種:
常有白色或灰黃色泡沫樣稀薄白帶,帶有異味;嚴重者有血性白帶,並伴隨尿痛、尿頻、血尿症狀。
滴蟲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主要經性交直接傳播;或者經由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便器等間接傳播。
因此,一旦有滴蟲性陰道炎,性伴侶也需要同時治療。還要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衛生,少用公用的物品。
有白色凝乳狀或軟膏狀,也可能是豆腐渣樣的白帶,並伴隨陰部瘙癢、灼熱、發紅症狀,有時可出現性交痛,極少數可能性交困難及排尿異常感。
黴菌性陰道炎是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內源性感染。假絲酵母菌本身在陰道中有極少量寄生,當陰道環境被破壞,就可能會大量繁殖。
長期口服抗生素、避孕藥,使用免疫製劑,穿緊身的或化纖內褲等都會為致病菌創造良好的繁殖環境。
建議不要濫用任何藥物,日常衣著以寬鬆、舒適為準,內褲最好選擇純棉材質。
二號黑手——寄生蟲感染
陰蝨、疥蟲、蟯蟲都屬於引起陰癢的寄生蟲,其中以陰蝨較為常見。
陰蝨常貼附於人體陰毛和肛門周圍,叮咬附近的皮膚,導致發癢,可出現紅疹、丘疹、青斑等,內褲上會有鐵鏽色粉末狀或顆粒狀蝨糞。
寄生蟲的感染方式類似,都可以通過性接觸感染,或者接觸了陰蝨、疥蟲等汙染的毛巾、床單、馬桶等物品感染。因此,想要避免寄生蟲感染,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關鍵。
三號黑手——外陰部皮膚疾病
股蘚、外陰部溼疹、外陰白斑都是會造成瘙癢的皮膚疾病。在這裡主要為大家詳細講一下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但以50歲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居多,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瘙癢,而不同類型往往還會伴隨其他症狀。
外陰白斑一般分為三種類型,而不同類型會有不同的症狀:
外陰奇癢難忍,病變皮膚有增厚,或有鱗屑、溼疹樣改變,表面呈暗紅或粉紅,夾雜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一般無萎縮、粘連。
有瘙癢,病變區常累及大小陰唇、陰蒂,甚至肛門周圍。
外陰皮和黏膜變白、變薄;陰蒂、大小陰唇萎縮,陰蒂與包皮粘連,小陰唇消失,陰道外口狹窄,造成性交困難。
即增生型和萎縮型二者同時存在。此時的病變面積較大,病變的程度可輕可重。
近50%的外陰白斑患者均是由於炎症刺激及感染導致的。而不良的衛生習慣、常用公用浴池、衛生用品等都可能會引起炎症反應,若不加以治療,炎性分泌浸潤到陰部,長期刺激下,就可能會發生外陰白斑。
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等都會引起內分泌失調,人體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各種婦科疾病就會趁虛而入。
約10%-30%的患者是因遺傳引起。遺傳引起的外陰白斑病以萎縮型為主,患者以幼女為主。
四號黑手——其他疾病
①肝膽疾病,若引起血中脂質鹽含量升高,膽汁分泌障礙,血液中的膽色素增多等,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受刺激,也會引起皮膚瘙癢。
②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增高,而過高的葡萄糖也會刺激皮膚內的神經末梢。
③甲狀腺疾病,不管是甲減還是甲亢都會對皮膚產生影響——甲減多是由於皮膚乾燥出現瘙癢,甲亢是皮膚代謝失調,溫度過高引起的。
④腎病,引起血中尿素濃度增高,皮膚上的感覺神經細胞也會遭受刺激。
⑤過敏,服用藥物、或使用了清洗液、脫毛膏等易引起過敏反應,也會導致私處瘙癢。
另外,缺乏維生素A、B也會出現瘙癢的情況。因疾病引發的瘙癢,就得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緩解瘙癢的常見誤區
由於陰癢問題較私密,很多女性都不會選擇去看醫生,默默忍著,甚至自己盲目採取措施……
有些女性認為:細菌滋生,就會引起瘙癢,那就每天都用殺菌護理液清洗。
這種做法可能的確能消滅一些有害菌,但同時還將一些抑制病原體生長繁殖的菌體,如乳酸桿菌一起消滅。不僅容易造成菌群失衡,還破壞了陰道酸鹼度,更易誘發各種婦科疾病。
注意:如果只是簡單的想要維持陰部的潔淨,每天只需用清水清洗即可。殺菌護理液得遵醫囑使用。
很多女性為了保持內褲的潔淨,喜歡用護墊,特別是一些白帶等分泌物較多的人。
但護墊,其實透氣性較差,再加上現在夏季溫度高,出汗多,陰部溼度、溫度都較高,更利於細菌的繁殖。若不經常換,陰部環境就更糟糕了。
建議:只在月經將至或將淨時短期使用護墊。另外,月經期間使用衛生巾時,最好每隔2小時左右換1次;而內褲要每天都要換洗,洗時最好用40度的溫水手洗。
有些人在出現私處問題時,喜歡自行使用一些抗生素或其它藥物。
要知道,用藥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體質來決定,若擅自用藥,這樣不但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使得陰道菌群失調,降低了陰道的自我保護能力,更易染上婦科疾病。
兩步維護陰部健康
除了要避免上述的不良習慣,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好兩件事,來更好的保護陰部健康。
陰道環境和腸道有些類似,菌群失衡會讓大量的致病菌趁機泛濫,從而誘發各種婦科疾病,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良的生活習慣、婦科疾病的反覆糾纏等都可能使得陰部的有害菌佔了上風。
因此,除了要做好清潔工作,適當補充外源性的益生菌來平衡陰道菌群也很關鍵。
酸奶、奶酪、豆豉等都含有益生菌,平時可適當多吃。不過由於進入人體後存活的較少,所以,若有需要也可以通過口服一些益生菌補充劑來達到平衡菌群的目的。
中醫認為,陰癢者,一方面可能是因肝腎陰虛,精血虧損;另一方面可能是肝經溼熱下注,而溼熱易生蟲,致瘙癢。因此,緩解陰癢要調肝腎、祛溼熱。
配方:仙鶴草、旱蓮草各5克,泡水飲用。
仙鶴草能補益虛損、收斂止血,旱蓮草能滋補肝腎,二者搭配,對於肝腎陰虛、陰血不足出現的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之效。
曲池穴能清熱解表,有助於減少陰部分泌物的產生,起到抑制陰部瘙癢的效果。
位置:屈肘呈90度,肘橫紋和肘窩骨頭邊緣的中間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甲按壓此穴,感覺舒服為宜,做100次。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置頂大醫生公眾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