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主打海淘返利的55海淘已完成來自競技創投的 1 億人民幣 A 輪融資,方創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資金計劃用於團隊組建、移動端建設和市場推廣等方面。
2011年成立的55海淘,可以算是跨境電商領域的一名老牌玩家了。雖然這幾年國內跨境電商市場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爆發、市場教育逐漸成熟的過程,但55海淘在整體方向上卻沒出現大的變化。創始人顧軍林告訴36氪:創業到現在,他依然覺得外人看來有些「過時」的導購返利模式會是最適合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
究其原因,關鍵還是貨品真假。在顧軍林看來,B2C 模式多採用保稅形式集中採購,但 SKU 有限、供應鏈環節複雜,商品真假難以控制;C2C 買手模式則像一個販賣海淘商品的淘寶,依舊難以規避假貨風險。「我個人對 2016 年跨境電商市場走向的看法是,儘管政策在不斷釋放利好,比如剛又進行了稅改,但這並不能改變整個消費市場對保稅商品真假的懷疑,這和中國誠信體系不成熟、商業對壘依賴價格戰都有關係。」顧軍林說。
因此,「導購返利+社區」一直是55海淘的基本路線。具體來說,55海淘通過搜尋引擎技術,為用戶提供海外商品的一站式導購和代買服務。其中,返利是其最重要的變現路徑,平臺會根據用戶不同的購買數量設置不同的返傭比例;而社區則是顧軍林眼中55海淘最大的優勢所在。相比於「小紅書」等新起的一批海淘社區,55海淘中的社區版塊更依賴 PC端,內容上討論和自主海淘下單有關的關稅、售後、支付問題較多,UGC 形式為主,不過對於那些超過一天無人解答的問題平臺會統一回復。
由於自主下單的海淘形式相對複雜,在我看來,這類形式的平臺或許重度海淘用戶會多一些。一些統計數據也能側面說明問題:在55海淘上用戶的復購率達到了60%,很多人不光為自己買,也會幫同事和朋友代下單,平臺上還聚集了一批專業代購。同時,返利模式下顯然購買高價商品更加划算,因此55海淘平均客單在120美元左右。
選品方面,他們的策略是儘量規避爆款,主打鞋包等中長尾商品會更適合這批海淘深度用戶。在商品供給端,與55海淘達成合作關係的商戶可以分為電商平臺、實體百貨店和品牌商三類,主要依靠創始團隊前期資源和 base 洛杉磯的本土化 BD 團隊來獲取。現合作的電商平臺超過3500家,同時還是美亞在中國的獨家返利合作夥伴。
顧軍林認為,這種獲取商家資源的能力也是55海淘築起的壁壘,「現在一些大型平臺和品牌都已經關閉和返利平臺合作的入口了,這波紅利期已經過去,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手頭上的這些商務資源做更多的事情。」
B2B的商品庫接入服務就是55海淘在基礎模式上疊加的一塊新業務。簡單來說,無論是APP、獨立網站或是微信公眾號,都可以直接接入55海淘的商品庫來建立一條流量變現的途徑。操作上這些公司只需要接入分享連結或打通帳戶系統,後續代下單服務則由55海淘和相應的電商平臺來完成。現在,這塊產生交易的B端用戶已經有2000家左右。可以看得出,這也是55海淘獲取流量的方式之一。
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目前平臺註冊用戶 500 萬,日單量 5000 單左右。團隊近200人,分布於上海、重慶和洛杉磯。創始人顧軍林曾就職於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擔任研究經理和副總裁,主要分析研究零售消費行業;並於09年創辦導購網站「北美找丟網」;核心技術團隊來自百度和騰訊。
不過,對於這種模式,我們有這樣的疑慮:用戶的消費行為基本是由爆款購買再向中長尾商品延伸,返利導購模式對於初次消費的用戶信任門檻或許高了一些——關於爆款商品,無論是在物流速度還是價格方面,返利導購模式的優勢都不會太大,而用戶也很難一上來就購買高客單價產品,那麼如何誘導用戶完成首次消費、逐漸累積對平臺的信任感可能會是一個挑戰。
36 氪和氪空間團隊已進駐上海,每月將定期舉辦線下沙龍或私密飯局。我們正在招募一名全職 / 實習作者,如果你對創業服務有自己的想法、充滿好奇心,請砸簡歷至congjia@36kr.com,一大波的魔都創業者等你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