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90歲的老奶奶了,還一個人去北極玩了一趟。」
這幾天,這件事情在杭州市江幹區彭埠街道的朗和(銀江)國際醫養中心裡被傳得沸沸揚揚。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了這位大家口中的「傳奇奶奶」。
老奶奶叫餘幗華,留一頭利落的齊肩短髮,身形瘦小,但說起話來中氣很足,看起來很有精神頭。
餘幗華今年87歲,她說自己一個人報了旅遊團,跟團去的北極,沒有和親朋好友一起。
健康就是福
世界任我行
餘幗華,1933年出生,今年87歲了,智慧型手機用得熟練,一見面,熱情地稱呼記者為「小弟弟」。
南極是2016年11月去的,當時,她跟著一個45人的團,開啟了一趟南美、南極19天的旅行。
在這19天裡,她換乘14次飛機,飛了5.5萬多公裡,一路上遊玩了聖保羅、瑪瑙斯、裡約、伊瓜蘇、烏斯懷亞、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和南極大陸。
「年輕時,我就爬過雪山,但一直沒去過冰山,很想去一次。」餘奶奶說。
南極回來後,餘奶奶發了一條朋友圈:一直期待著挑戰北極點,圓夢的時候很快就要到了。健康就是福,世界任我行。
2019年10月,就是她圓夢的時候。她跟團去了趟北極,在破冰船上待了13天。
「13天裡,我只看到了一次太陽,還是模糊的。」
「有一天凌晨3點多,領隊就叫我們起床了,叫大家去看北極熊。」
出去旅遊,不管遠近,餘奶奶只背一個雙肩包,最多再拎一個袋子,就「和平時買菜一樣」。
「出門旅遊,不能讓帶的東西成為累贅。」這是她的習慣,輕裝簡行。
腰部受傷
曾在床上躺了15年
南極和北極之行,餘奶奶都是團裡年齡最大的一位。
「其他的都是中年人,但我的身體也不差的。」說起自己的身體,餘奶奶蠻自豪。
「你看看我的肌肉。好不好?」
她笑著彎起左手臂,展示她的肱二頭肌。仔細看,瘦小的手臂上,依然能看到明顯的肌肉線條。
「好身體都是鍛鍊來的啊。」她說。
比起年近九十「打卡」南極北極,其實讓餘奶奶更自豪的,是戰勝了15年的傷痛。
「去過南極和北極,都是老故事了,也只是很多旅程中的兩站罷了。能挑戰自己,才是最難得的。」
以前,餘奶奶是一名戰地衛生指導員,後來才在杭州做了醫生。
她1999年退休,稱自己「一直都是一個普通的醫生」。
「我有多少能力,就幫他們解決多少問題。我慶幸的是,在我從醫這麼多年來,沒有出過任何事故。」
餘奶奶說,「現在,很多我看過的病人,他們的子女都還會來養老院看我。」
「做人,一定要認真掌握一門手藝,自力更生,才能在社會上立得住。我也常跟我的孩子們講,做不了英雄好漢不要緊,只要力所能及為社會做一點微小的貢獻,回報社會,就是好樣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醫治過許多病人的醫生,曾經受傷在床上躺了15年。
1965年,單位組織幹部外出勞動,在這個過程中,餘奶奶腰部受了非常嚴重的傷,臥床治療了15年。
「那幾年是真的苦啊。」她說。
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躺在床上的時候,也常常局部地做八段錦,「鍛鍊是不能停的」。
躺在床上的15年,是怎麼撐過來的?
「一開始我也不太想得通,後來我就想開了,那能怎麼辦呢,既然已經躺在床上了,也只能平下心來,好好的了。」
餘奶奶說,「我的孩子們都很好,女兒每天晚上都會陪著我睡,兒子也會幫我擦洗身體。他們也給了我很多動力,我得好起來。」
「我忍痛性很強的,治療的時候,我都不叫出聲的,雖然很痛。哇哇叫有什麼意思呢,反正都是這樣的。」
現在,餘奶奶的身體很好了,她常常會跟著老朋友們跳跳廣場舞,做做八段錦。
以前,她還會在床上掛兩條拉力繩,她引以為傲的肌肉,就是這樣拉出來的。
旅遊是為了多增加一點知識」
旅遊,現在是餘奶奶最大的一個愛好。
算一算,她和老伴兒兩個人,已經去了40多個國家,「快50個了」。因為老伴兒這幾年身體大不如前,所以像南極這樣的環境比較特殊的旅遊地,餘奶奶就只好一個人去了。
很多次旅遊團裡,她都是年紀最大的,大家都佩服她的勇氣。
「我常常出去旅遊,有的人可能覺得我有很多錢,其實沒有的啊。」餘奶奶笑著說,不過,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花錢這個事情,她看得很開的。
「錢少沒有關係,但是我節省下來的錢,都要用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這才是花得值得。我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旅遊,那我就去旅遊。」
對於旅遊這件事情,餘奶奶也有自己的看法:
旅遊呢,是為了增加一點知識。
別人講的,那個地方怎麼好,你聽來了,這只是感性的知識,不牢靠的。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你去了那個地方,自己看了才知道。
我出去旅遊,都會學一點人家好的地方。
比如有的國家的人,真的就很講衛生,很有禮貌;有的國家的人,非常嚴謹,說好幾點見面,一分鐘都不會晚到。
你們現在這些年輕人啊,真的要多出去走走,才能見多識廣。
我的孩子們也都很愛旅遊,只要有時間,都會出去玩的。我也鼓勵他們這樣做。
餘奶奶說,她今年本來想去冰島的,因為疫情,沒法成行。接下來,她還想去西藏。
來源:都市快報(照片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