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警察網訊 為應對2021年元旦後的上牌高峰,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提前謀劃、制定預案,推出「一項暖心服務」,即中午、晚間為排隊群眾送熱水、麵包;作出「兩項服務承諾」,即提前一小時到崗受理、全員輪班換人不停崗,當天業務不辦完不下班;制定「三項應急措施」,即製作發放全市新車上牌點卡片,告知群眾就近上牌;朋友圈、抖音、廣播、電話宣傳全市上牌點,分流本部上牌量;協調指揮疏導路邊道路、場內秩序,確保有序通暢。
除了有效應對上牌高峰外,南京車管所在日常服務的各個方面,也精耕細作,堅持以民意為導向,創先爭優,在2020年接連榮獲「全國一等車管所」「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南京車管所執法與服務的雙促進、成績與口碑的雙豐收、實力與品牌的雙提振,得益於各級領導的聚勢謀遠、務實改革,得益於全所幹警的聚智創新、敢想敢幹,得益於全體民警的聚心篤行、不輟進取。
傳統陣地上精益求精
窗口服務「全域受理、一窗辦結」
南京車管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滿意導向,對標先進城市、先進行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服務環境、縮短服務半徑,全力打造車駕管窗口服務「南京標準」。
業務整合、精簡流程,服務效率再提速。全面改造車管所大樓,升級窗口服務軟硬體設施,歸併整合收費、制證、受理等窗口,落地材料四個減免、無紙化流程、一窗式辦結,實現「只取一個號、只排一次隊」;設立企服專窗,優化14項對公業務,推動業務歸口、流程優化、辦理跟蹤,全力護航企業復工復產;實行特殊情況容缺辦理、倒數讀秒快速辦理、刷臉認證便捷辦理等服務,常規業務5分鐘內辦結。
織密網點、縮距提速,服務品質再提升。不斷外延車管服務範圍,推動警郵合作、警保聯動、警醫協助,在全市設立175家「警郵超市」、16家綜合服務站、24家便民體檢業務點,在4家二手車交易市場、65家社會化安檢機構設立「車管服務窗口」,在37家新車4S店推行「帶牌銷售」,建成覆蓋檢測站、銀行商場等500多個「連鎖式」服務點,服務半徑縮短至2公裡以內。
公開流程、陽光監督,服務規範再提檔。在服務大廳公開有關程序規定、法律法規、收費標準,方便群眾查詢、主動接受監督;所有窗口統一安裝「一機雙屏」和服務評價系統,將業務流水與服務評價逐筆掛鈎,每筆業務全程公示、接受監督;同步建立科學督考推制度,明確內部回訪研判機制,落實網點星級考評,有效提升社會化網點服務水平。
研磨標準、全國推廣,服務品牌再提振。設立6個雷鋒式黨員示範崗,帶頭踐行「微笑、站立、延時、首接」服務承諾,創新「四三工作法」和「五辦工作法」;精準提煉先進經驗,編制《車輛管理所窗口服務規範》地方標準並在全省推行,2019年更是以近五年全國最高分96分,通過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終期評估,立起窗口服務「南京標準」,擦亮品質服務「南京名片」。
大數據時代精耕細作
網辦服務「全面上線、一網通辦」
面對五年來「汽車翻一番、警力零增長」的嚴峻挑戰,南京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主動擁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新時代,大力推行車駕管服務網上辦、自助辦,全力推動南京車管所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戰略制高點、創造競爭新優勢。
「指尖車管」開闢「網辦業務高速路」。攻克內外網交互、信息加密等技術難關,實現考試預約、駕駛證補換等20餘項服務線上辦理,同時依託「郵警務」上門體檢、送證上門,打造「線上主打辦理、線下相輔相成」服務模式。特別是疫情期間,最大限度暢通網辦渠道、拓寬網辦項目,累計業務18萬餘筆,辦理駕駛證補換2萬餘筆,核發臨牌7201塊,實現了硬核阻疫零延誤、為民服務不止步。
「自助車管」實現「為民服務全天候」。打通郵政、保險、稅務等部門數據融合「堵點」,落地24小時「無人警局」,在機場、火車站等重要交通樞紐和人流聚集區布設自助服務機,同步推行照相、體檢、補換證三合一自助快辦,實現違法曝光罰繳、六年免檢標誌申領、車輛選號等自助辦理,讓群眾利用碎片化時間也能辦理車駕管業務。
「人本車管」打造「文明培育新陣地」。在微信端開設「滿分學習」「駕駛證年審學習」等服務模塊,推出網上學法免分機制,實行電子照片比對、臉譜出勤認證和平臺學習計時,把駕校搬到網上,把課程推至掌端,切實增強「兩個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疫情期間還創新「宅家學」網上教育,引導5萬餘名駕駛人線上學習,確保了安全教育100%覆蓋。
「網紅車管」引領「媒體宣教新潮流」。緊扣時代脈搏,開通「南京車管所」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帳號,創新繪製H5頁面、推送微信微博圖文,自製「駕考小課堂」「黃牛覆滅記」等20餘條短視頻,開展「一盔一帶」公益贈頭盔抖音直播、車駕管業務「金點子」徵集令等活動,及時推送車管資訊、全面解讀最新政策、廣泛徵集業務需求。「兩微一抖」粉絲數已突破120萬,閱讀量累計突破3500萬,月均解答群眾諮詢2萬餘人次。
規範化建設精雕細琢
執法監管「全程留痕、一桿到底」
面對人車基數大、執法監管任務重的現實情況,牢固樹立「抓執法就是抓全局、抓業務,抓監管就是抓根本、抓發展」的工作理念,不斷增強執法公信力和執法規範化水平。
搭建源頭監管「最強大腦」。創新建設重點車輛源頭監管主動幹預智慧平臺,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7個平臺13類數據,接入全市4.4萬家運輸企業、23萬輛機動車、32萬名駕駛人信息,實現遠程監管、實時預警等9大功能一體化運行,76類風險隱患5色預警一平臺推送,變靜態數據為動態情報、被動監管為主動幹預。今年以來,累計發送1177條重點預警信息,清理1065輛逾期未檢驗、未報廢車輛,「兩客一危」有責死亡事故率同比下降33.33%。
找出問題隱患「最優算法」。積極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梳網清格」「颶風行動」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主動對接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門,聯合出臺強化重點車輛管理「雙十條」措施,委託第三方對全市「兩客一危」企業開展兜底檢查評估,累計檢查「兩客一危一貨」企業2108家,聯合約談258次,停業整頓25 家,清理重點人車隱患1.39萬個。
實施駕駛考試「最嚴評判」。實施駕考全程人臉識別與指紋比對「雙重驗證」,確保「人證合一」,有效杜絕了替考現象;在全市設立86個駕校學員執勤崗點,推動20餘萬名學員參與文明交通志願服務,倒逼文明行車規範養成;在全國率先實行全科目智能評判,考試員由跟車考試改為後臺評判,有效兼顧公正和效率,贏得了每年22萬新增駕駛人滿意笑臉。
實施執法辦案「最重處罰」。針對長江二橋危化品運輸車側翻事故,引入法治思維,對涉事企業負責人、駕駛人立案審查、刑事拘留,拍制警示教育片,在行業內形成強大震懾。針對「黃牛」難題,聯動屬地分局,開展暗訪調查、重點巡防布控、全力打擊整治。今年以來,打擊處理「黃牛」18人,其中行政拘留5人,不予治安處罰3人,警告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