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我和幾位寶媽聊天,有寶媽說起,今年五月份家裡寶寶突然不讓爺爺抱,爺爺一抱就哭,好像很害怕。之後,沒過多久,孩子的爺爺就遭遇意外,與世長辭了。她家裡人懷疑,不是是寶寶早已預感到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才有那種表現?
接著,我又聽見有寶媽說,她家裡寶寶在幾個月大的時候,也是只對某個人比較敏感,寶寶願意讓很多人抱,就是不讓某些人抱,非常奇怪。難道寶寶有某種「特意功能」能夠暗示不詳,預知福禍?
眼見著大家的推測越來越玄乎,我忍不住說了,寶寶長到某一個階段,開始認生了,不讓某些人抱,或者親近是很正常的,不要過度揣測。
孩子出生後的幾個月到3歲左右,會經歷一個「認生期」
可能家長對一件事情深有感觸,就是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誰都可以抱他,逗他,跟他玩,寶寶也都會給予積極的反饋。但是,突然到某一個階段,寶寶好像有脾氣了,不讓某個人抱,如果勉強去抱他,他就不樂意會大哭。這一狀況會持續到寶寶好幾歲。
這是因為,多數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到3歲左右,心理上會經歷一個「認生期」。雖然,每個孩子「認生期」到來的時間不一樣,有的早一點,有的晚一點,但是「認生期」的到來,是突然之間的,有的家長可能會感覺到措手不及。不過,孩子到了「認生期」,家長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它是孩子擁有自己獨立意識的必經之路,也是孩子發展出保護自己的本能,是好事。
也許,寶寶在經歷「認生期」的時候,總是露出羞怯,或者拒絕某一個人,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夠大方,顯得有些小家子氣,擔心如果不加幹涉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會變得敏感、內向。
未滿3歲的孩子,要允許他害羞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為孩子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成長特點,家長不用著急讓孩子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過早使用一些非常手段來逼迫他們。那樣只會間接讓孩子更加怕生、拒絕陌生環境。
當孩子正在經歷「認生期」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允許他害羞,讓他們放鬆地呈現出自己的狀態,然後家長再尋找機會,引導孩子成長起來,主動跟陌生的人打交道。比如,多帶孩子出門,鼓勵孩子跟陌生人打交道。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孩子多半能夠成長為開朗、活潑的人。
3歲以上的孩子,最好能夠幫他找到克服害羞的辦法
多數孩子在「認生期」經過正確的引導,他能夠振奮信心,自然地跟人打交道,不會太長時間停留在害羞的階段。若孩子3歲以上,還是不能克服害羞,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具體因為什麼害羞,是不自信,害怕某些事物,還是顧慮太多等等。家長對症下藥地幫助孩子解決。
實在不行的話,家長也要接納孩子的內向、害羞。這個世界上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這沒有好壞之分。家長無條件地接納和愛孩子,會成為孩子勇敢成長的底氣。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