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成都媽媽飯桌上教育孩子的做法上了抖音熱搜,並受到網友的廣泛贊同。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和一桌子親友吃火鍋。懷裡的孩子頑皮,將一顆丸子用力扔向鍋裡,激起的湯汁四濺,崩到了別人身上。這位媽媽立刻小聲喝住了孩子,並用筷子沾了一點點湯汁,滴到了孩子手上。孩子被媽媽的舉動嚇得愣了一下,緊接著想哭又不敢哭的哼唧了幾聲。這個舉動讓原本不太愉悅的同桌人也被逗樂了。網友紛紛表示,「教育得好,得讓孩子知道被湯崩到什麼感覺。」「孩子不懂事大人得教,這樣做對。」「一點點湯揮發得很快,滴到手上疼一下下不會有什麼傷害,媽媽的做法可愛又正確」。
我們經常在公共場合遇到這樣的情況。地鐵上幾個孩子你追我趕滿車廂的跑,弄得大人們各個皺著眉頭,原本給他們讓座的也後悔了。餐廳裡孩子不好好吃飯,時不時能聽到孩子的尖叫聲和父母埋怨呵斥的聲音。飛機上孩子喋喋不休的說話,作鬧著要下飛機,不一會兒又哇哇大哭起來。大早上你還在睡覺,就被樓上孩子噠噠噠的飛奔聲吵醒。排隊買東西,旁邊的小孩對家長說你看那個阿姨怎麼那麼胖,好難看啊。小孩子活潑一點其實很正常。但是沒禮貌、擾亂公共秩序、不聽話、胡亂發脾氣,這些不但影響了其他人,也讓爸爸媽媽焦頭爛額。不及時引導管理,孩子越來越任性,以後學習生活可怎麼辦?總不能讓社會上的其他大人來幫你「管教」孩子吧?
情商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早在幾十年前就有教育專家提出了兒童情商這個概念。白巖松曾說,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了智商上面。其實,情商一樣不可以忽視。
在一檔腦力競賽節目中,12歲的中國選手李雲龍對戰同齡的義大利選手安德烈。評委在檢查安德烈答案的時候,一旁的李雲龍情緒逐漸失控。他先是不斷的撓頭,雙手捂住面孔,之後竟癱坐在椅子上失聲痛哭,嘴裡念叨著「我擺錯了,我擺錯了,我記對了但是我擺錯了。」這樣的情形讓一旁的安德烈非常擔心,他先是走過去擁抱了李雲龍,隨後也留下了眼淚。但是當結果出來之後,勝利的其實是李雲龍。他立馬由之前的痛哭改為大笑,臉上寫滿了得意。反觀一旁的安德烈一直為他鼓掌祝賀,並沒有表現出太多情緒的波動。情商和素質一目了然。之後不少人評論說,一個12歲的孩子為了贏到底承受了多少壓力,而反觀義大利選手表現出來的風度和情商令人汗顏。
一個人的情商直接影響到社交、事業和生活。而一個孩子的情商同樣影響著他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家長不要一味的覺得小孩子就應該活潑一點,童言無忌。性格開朗活潑可以,但是任性撒歡的孩子沒人喜歡。講話誠實公正可以,但是隨便評論別人,揭別人的短可惡。你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擾亂秩序,別人不講不代表能夠接受。現在社會上那些開車橫衝直撞、公共運輸上有不文明行為、不配合工作人員的人大都是在立規矩教禮儀的年紀家長沒有嚴格教育的結果。要知道,你不教育,社會也會教育。而社會的教育只會來的更加無情和強烈。郭德綱教育兒子郭麒麟是出了名的嚴格苛刻。他說,我在家教育好了總比在外面讓別人教育強,我在家說他一百句也不如在外邊別人罵他一句對他傷害深。
提高孩子情商,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 立規矩,定獎懲。不要止步於講大道理,孩子會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家長應該在孩子認同的情況下定下一些規矩。比如看電影不許說話,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早上和晚上不能在屋裡跑跳等等。每一項對應的獎懲要清晰,而且必須執行。要給孩子建立好習慣的條件反射。
2. 建立孩子的共情心。像開頭那位家長一樣,你濺別人身上湯汁,那我也讓你嘗嘗被湯汁燙一下的感受。是不是疼了?其實你這樣做別人也疼,那這樣做是不是不好啊?當然,這種方法要掌握度,要配合講道理。不要粗暴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是一種報復,反而容易用這種方法對待別的小朋友,引起爭吵。
3. 懂得聽取意見。歷史上成大器者必懂得聽取他人意見。所謂忠言逆耳,能幫助你的話通常不會好聽。同理,意義幫助你的人有時候會讓你不舒服。但是集他人的智慧於一身,才是快速成長的好方法。幫孩子分析別人批評他的點在哪裡,有沒有聽取的必要性。要讓孩子珍惜那些會提意見的朋友。作為家長,你自己也要樹立榜樣,孩子給你提的意見你也要尊重,並作出改變。虛心聽取建議會讓老師覺得你的孩子孺子可教,也會讓他長大之後收穫更多貴人。
你的嚴格教育其實是對孩子的保護,讓他成長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你少溺愛孩子一點,就會為孩子收穫更多的人脈和幫助。哪個划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