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白茶清歡,喚醒最好的自己。
有一天兒子問我「媽媽自由是什麼意思?」,
「你覺得呢?」我反問兒子,
兒子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心裡想,在兒子的心目中,自由就是個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嗎?但他忘了孫悟空還要戴個緊箍咒呢。
在溫室的孩子都有渴望自由的天,而每個父母都應該告訴孩子自由是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是最低級的自由。
我曾在電視上見過一位吸毒者,他說從前以為自由就是犯癮時,有一包白粉想吸就吸,真正的自由就是有一包白粉擺在你面前,你說不吸就不吸。
也許我們也無法去定義自由,但我們可以告誡孩子,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為所欲為,這無法讓內心獲得真正的自在安穩,自由從來不是愛咋咋地,它是有邊界的。
每一個孩子在上學之初就應該明白自由是有邊界的,好比學校是有圍牆的,一旦你想大鬧天空,就可能被壓在五行山下,任何國度的自由都用文化畫了個框。
要問哪裡最自由,許多孩子就會嚮往美國,但楊瀾那一篇題為《你必須精緻》的文章告訴你,任何國度的自由都用文化畫了個框,一旦逾越便是失禮。
文章裡寫道,我的房東沙麗娜太太是一個很苛刻的中年女人,她規定我必須12點之前熄燈睡覺,規定我必須在10分鐘之內從浴室出來規定,我如果不穿戴整齊就不準進入她的客廳,不準我用她的漂亮廚房做中餐,他甚至規定我在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必須塗口紅,是的,去過美國你就知道你不能在別人的房間裡吃東西,你不能穿著睡衣在客廳裡晃蕩,你不能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的喧譁。
所以請告訴孩子,不要誤讀西方的自由,哪裡都不是可以隨便撒歡的天堂,更懂自律的人才配擁有更多的自由。
本森有一句話流行依舊,他說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自我約束為前提的。
我有一個表妹大學剛畢業就在雜誌社做編輯,一個被特許不用坐班的人,有一次我問她憑什麼獲得這個特權,她反駁我不是獲得而是贏得,更懂自律的人才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可是在孩子的人生字典裡,自由可能等同於無政府主義,說話無所顧忌,排隊不講先後,吃喝沒有節制,這時我們必須告訴他們自由誠可貴,自律價更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也由家庭而塑造,所以做好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必修的一門課程,讓我們在白茶清歡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