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性流行,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儼然已經轉移到歐美。3月30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明星研究團隊發布新論文,評估了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11個國家採取大規模防疫措施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國家採取的嚴格措施有效,可能避免了近6萬人的死亡。然而,各國的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遠遠超過目前的確診人數。
1
義大利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確診人數的64倍
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尼爾·弗格森(Neil Ferguson)團隊的病毒預測模型一直備受關注。不久前的3月中旬,他們的預測曾促使英國政府放棄「群體免疫」策略,轉而執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美國在決定推行新的社會隔離政策之前,也參考了團隊的相關研究。
在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後,歐洲國家陸續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非藥物」防疫措施,包括強制性的病例隔離、禁止群眾聚會和公共活動、學生停課、封鎖邊境和國內疫區,等等。其中,義大利是歐洲最早啟動嚴格防控的國家,其他國家則大多從3月12號前後開始行動。
在新論文中,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團隊以貝葉斯模型為基礎,結合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挪威、瑞典、瑞士等11個歐洲國家的疫情傳播數據,評估了「非藥物」防疫措施的影響。每個國家都有單獨的建模,模型中包括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每個感染個體的繼發感染數量的平均數等。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在以上所有國家中,實際感染人口都遠遠超過被檢測到的感染人口。以義大利為例,根據模型的統計分布結果,截至3月28日有590萬人被感染,佔義大利總人口的9.8%。而根據義大利衛生部當天公布的數據,累計確診病例僅有9.2萬例。二者相比,模型數據約是確診數據的64倍。
與義大利類似,西班牙如今也是新冠肺炎的重災區,且死亡人數在近期出現大幅增加。最新數據顯示,西班牙的確診病例超過11萬例,累計死亡人數過萬。但據模型的統計,截至3月28日,西班牙可能有700萬人實際受到感染,佔西班牙總人口的15%。
15%的比例,在歐洲11國的模型統計數據中也是最高的。其他國家的感染人口佔比大多在2%到4%左右,挪威和德國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是0.41%和0.72%。
歐洲11國感染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註:主要數據為模型給出的正態分布期望值,方括號內展示了模型的可信區間,即實際數據有95%的概率落入這個區間。
研究人員表示,模型預測的感染人數遠超實際確診人數,可能存在多種原因。一方面,各國的檢測重心仍然在醫院而非社區,且一些國家的檢測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還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尚未發病的感染者。
2
歐洲國家管控措施有效:可能避免了近6萬人的死亡
防疫措施是否有效,最直觀的體現或許就是死亡人數和繼發感染人數。研究人員以疫情開始流行到3月28日為參考時間段,對比了這段時間內各個國家的實際死亡人數和模型估計人數,結果顯示兩者相近。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模型的準確性。
同時,模型預測顯示,因為大規模防疫措施的啟用,11個國家可能共計避免了5.9萬人的死亡。其中,義大利的避免死亡人數為3.8萬,西班牙為1.6萬。如果沒有各國沒有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截至3月31日,這些國家的累計死亡人數可能達到8.7萬。
歐洲11國的實際死亡人數與模型統計數據。註:主要數據為模型給出的正態分布期望值,方括號內展示了模型的可信區間,即實際數據有95%的概率落入這個區間。
研究人員認為,每個感染個體的繼發感染數量的平均值,最能體現防疫措施帶來的變化影響。據模型統計,11個國家的後驗平均值為1.43,比實施防疫措施前減少了64%。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由於英國等國家剛剛啟動防疫措施,這一數據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指出,歐洲距離獲得群體免疫還很遠。並且,隨著感染個體繼發感染數量平均值的大幅下降,歐洲人口獲得群體免疫的速度也將迅速放緩。這也意味著,一旦嚴格的管控措施取消,病毒又將迅速地傳播開來。雖然現在還不能下定論說歐洲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只要管控措施繼續,人們可以對前景保持樂觀。
毫無疑問,病毒預測模型為各國決策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團隊的負責人弗格森在接受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說,計算機模擬在流行病學的數據分析中其實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們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他同時指出,人們仍然不完全了解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模型必須使用一些假設性的數據和指標,影響了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隨著真實數據的增加,模型也將得到改善。
論文原文地址:https://spiral.imperial.ac.uk:8443/handle/10044/1/77731
編譯:南都記者 馮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