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俯瞰,一條民用機場跑道映入眼帘,村莊、沙灘和遠處的碧海藍天構成絕美畫面。
散落在閩江口外,有一串遺世獨立、風姿綽約的珍珠般列島,名叫馬祖。一直以來,她被蒙上神秘面紗,有著靜謐秀美的海島風光,來到這兒,您便可「零距離」觸摸到這片曾經的軍事要地展現出的獨特風華。
4月12-14日,本網記者隨福州市榕臺新聞交流協會一行參訪馬祖,充滿戰地氣息的據點炮臺、容納上百艘艦艇的北海坑道、媲美歐式異域風情的芹壁村落、醉人飄香的窖藏美酒、嘆為觀止的藍眼淚等自然人文景觀,深深吸引參訪團成員流連忘返。
在兩岸攜手做大做強旅遊市場之際,馬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與日俱增。來自福建省旅遊局的數據統計顯示,自從黃岐-馬祖新航線開闢以來,短短數月,輸送旅客突破1.5萬人次大關,其中,出境人數突破萬人。
多名馬祖旅遊從業人員對本網記者表示,隨著傳統旅遊旺季的來臨,馬祖也將迎來客流高峰期,新航線勢必助力大陸遊客蜂擁而至,一個嶄新而美好的前景值得期待。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東莒燈塔傲然挺立,這是英國人所建造的燈塔,距今已逾百年,是東莒人心中永遠的精神航標。
坑道:充滿歷史光芒的新觀光景點
馬祖位於臺灣海峽西北方,四面環海,東距基隆114海裡,西臨閩江口,距連江縣黃岐鎮最近處僅8公裡多,與大陸一水之隔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兩岸對峙時期的軍事要地,當地駐軍曾廣修坑道。
據當地導遊王春萍介紹,初步估計就有256座之多,分布在面積不到30平方公裡的島嶼群內,密度排名世界第一。
現在的坑道日漸開放,不少搖身一變成為最具特色的觀光勝地,遊客可以實地體驗當時的戰地風情。尤其是南竿、北竿的一些坑道,因為受到長期的自然風化,也變化出壯觀的地質奇景,值得一賞。
說到馬祖最著名的坑道,當屬「八八坑道」。八八坑道原為戰車坑道,後變身為儲酒庫,現已成為馬祖產高粱酒的代名詞,坑道內冬暖夏涼,氣溫始終維持在20度左右,擺設在坑道內側的老酒甕,配上不時迴蕩在坑道內的水滴聲,別具風味,而浸潤瀰漫於空氣中的酒香,令滴酒不沾的記者差點迷醉。
馬祖酒廠董事長陳秀華說,八八坑道內有92個容量達4000公升的鋼槽,窖藏的大麯酒均在5年以上,老酒均在20年以上。「釀酒採用地下滲透的甘美清冽泉水,口感順滑,回味無窮,不僅吸引許多觀光遊客慕名前來,也讓這裡出產的酒成為響噹噹的伴手特產。」
至於北海坑道,這個被譽為「海底碼頭」的人工穿山之作,據說可停放上百艘艦艇,更令人驚嘆。在堅硬的花崗巖壁上,內含的各種礦物質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美妙的顏色。觀光客可沿木棧道徒步遊覽,還能坐在獨木舟內搖櫓滑行,聆聽呼嘯的海潮,體驗別樣的風情。
除了坑道,軍事化管理下的馬祖所保存下來的歷史痕跡,還有遍布島礁的據點、炮臺、碉堡、機槍、戰車、炮彈等,這些都是在其它遠離陸地的海島風光中難得一見的特有景致。
王春萍告訴記者,當地觀光部門已經著手在部分廢棄的軍事設施裡植入商業元素,例如,在北竿島大沃山的一處據點,有一所崗哨就打算對外招商,打造成咖啡屋,面朝波瀾壯闊的大海,腳底便是懸崖峭壁,觸目所及還有老舊戰車和炮彈殼,這種環境體驗堪稱一絕。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老舊鐵甲戰車伏在草叢中,供遊客拍照,齊整的石徑蜿蜒盤旋,述說著古老的故事。
古厝: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異域風情村落
馬祖,由36個島嶼所組成,戶籍人口近萬人,常住人口約7000人,當地居民多為明末清初福州移居漁民的後代,是臺灣唯一以福州話為方言的地區。
「在馬祖遊覽,你會發現,村落裡的住房建築承襲閩東風格,居民很熱情,如果迷路了,在街上隨便向一位當地人打聽,他說不定會親自帶你去,聊得熱絡了,也會挽留你一起吃飯。」馬祖北竿鄉長陳如嵐說。
記者在北竿鄉芹壁村看到,正對村落的海灣內有一塊凸起的巖礁,神似海龜,四周海水清澈見底,浪平似鏡。淡黃色民宅的外牆為花崗石砌就,依山呈現階梯狀排列,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為抵禦強風,屋頂大多用石塊壓著瓦片,開窗偏上,饒有韻味,被戲稱為「馬祖的地中海」。
「這一片村落是清朝末年由福州長樂的陳氏家族所開發的,早年村民以捕蝦皮為生,上個世紀70年代漁業沒落,居民就外遷謀生,導致聚落荒涼破敗。」王春萍介紹,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馬祖逐漸興起觀光概念,這片保存極為完整的閩東聚落被人發現,深受建築、文化和藝術界人士青睞,鱗次櫛比的老屋才紛紛修復,引入民宿、輕食、咖啡等業態,對外開放。
弄堂裡的錢莊、綢緞莊、酒莊閃現著往日的繁榮。沿石階穿巷而上,記者一行參觀了座落在芹壁高處的「海盜屋」,這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石造建築,如今海盜已逝豪宅依在,那充滿傳奇色彩的「海盜屋」成了芹壁的地標。
在芹壁村經營民宿和餐飲生意的王好蓮說,這裡每到夏天,就是旅遊旺季,得提前2個月預訂才能住上。
與芹壁村相隔不遠的橋仔漁村,昔日是北竿鄉第一大村,聚居超過千人,也是轉運港,商業鼎盛漁帆林立,村中廟宇處處,又稱廟村,冠絕馬祖。如今繁榮不再,人口稀少,形成「神比人多」的奇特現象。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馬祖北竿鄉大沃山據點,伸向海面的炮口早已失去往日功能,變身成為特色戰地景觀。
藍眼淚:「一生必看」浪漫壯美景觀
馬祖「藍眼淚」是什麼?何以如此迷人?
據介紹,「藍眼淚」是一種夜光藻,這幾年在馬祖周邊海域大量繁殖。春夏之交,每當夜幕降臨,隨著海浪的拍打,海面不斷出現藍色的螢光點。夜色中的馬祖海岸線儼然一片藍色夢幻,又仿佛浩瀚的銀河星空。徜徉其間,人們如同置身電影《阿凡達》的奇異世界。
當地人告訴記者,每年4至8月份期間,是馬祖藍眼淚出沒的時節,此時淡藍色的螢光海面總顯得特別浪漫,美麗的景色更曾經登上美國NASA網站,被稱為「一生必看」的浪漫景觀,吸引不少愛好攝影的旅客前來追「淚」。
有趣的是,除了「藍眼淚」,在馬祖的沙灘上也能踩出「藍腳印」。這並非夜光藻使然,而是俗稱為「星沙」的介形蟲。介形蟲被踩到,因為驚嚇而發出藍色光芒,顏色與「藍眼淚」相近,也常和「藍眼淚」一同出現。
最近,馬祖當地旅行社也開始推廣「出海追淚」項目,記者一行也有幸見到極負盛名的藍眼淚奇觀。
晚上8點,天空沒有月亮,海面平靜,適合出海,導遊出行前更加篤定地判斷,「藍眼淚今天一定能看見。」
果然不出所料,船艇剛開出港口,在駛向深海的途中,藍眼淚就不斷出現在大家眼前。只見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面上,呈現閃閃發光的壯美景致,船艇劈波斬浪,無數小魚在光照之下赫然出現,四散湧動,令人驚豔。
負責掌舵的船夫告訴記者,他當年看到的景象更加壯觀,「冬天之後,天氣寒冷,藍眼淚就不會來了,現在開始回溫,它就來了,我是從小看到大,我們以前打漁的時候,晚上開出來,整個船都發亮。」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技術條件受限,手機在這樣的美景面前無能為力,只有專業單眼相機固定一處長時間曝光,才能留下難得一見的影像。
除了深海和沙灘,一些灌滿海水的坑道裡也能見到「藍眼淚」,比如上述提及的北海坑道,特別適合家長帶著孩子近距離觸摸藍眼淚的夢幻,在飽覽戰地風情之際,增添了別樣的浪漫情懷。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馬祖酒廠就坐落在著名的八八坑道附近,整條街區也因而瀰漫濃鬱酒香。
神像:世界最大的媽祖石造託燈巨神像
屹立於南竿島山頂的媽祖神像,高達29.6米,重達8000多噸,由40多個工人歷經3年打造而成,後因運輸吊裝困難,拆卸成365塊花崗石拼合組裝,寓含「日日平安」吉意。
關於這尊石像的高度,還經歷過兩次變更。據當地導遊林增官介紹,原先設計高度為28.8米,切合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因為全縣面積過去一直是以28.8平方公裡計算的,但後來經過最新測量,實際面積為29.6平方公裡,製造者就在神像上加裝避雷針,使其高度達到29.6米,並申請了金氏世界紀錄。
「馬祖的地名和媽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神像的興建中即可了解到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因為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足足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林增官說。
為了讓人爬上山頂後有更好的觀賞角度,容納更多人同時開展活動,當地更是斥資在媽祖神像周邊搭建巨型鋼梁平臺,造價甚至超過這尊神像。
在媽祖神像側面,就有一處天后宮,是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朝嘉慶年間即已肇建,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記者看到,每天早上前來上香祈求平安的信眾絡繹不絕。
每年,馬祖都會舉辦盛大的「媽祖升天季」祭祀典禮活動,這也讓媽祖宗教信仰文化成為馬祖代表性的迷人之處。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馬祖民俗文物館,裡面珍藏大量歷史文物,圖文並茂講述馬祖風俗習慣,十分生動傳神。
美食:融合臺灣地道風味與福州傳統特色
有了美景美酒,當然也不能缺少美食。在馬祖,由於居民多為福州移民,因此無論在風俗習慣,還是家常便飯方面,都帶有明顯的閩東特色,又受到臺灣飲食文化影響,因此大街小巷中既有「福州味」餐飲店,也有「臺灣味」奶茶店、燒烤攤等。
馬祖地區潮差非常大,特殊的海域環境孕育了充沛的海洋生物資源,海鮮佳餚種類繁多,滋味鮮美,如黃魚、淡菜、龜爪、花蛤、螃蟹、竹蟶等,每一種都豐美誘人,是下酒佐飯的最佳選擇。
在傳統點心裡,在福州常見的繼光餅,也是馬祖人的最愛之一,當地常在餅內夾入蔥花蚵仔煎蛋、豬頭肉或者高麗菜冬粉等餡料同食,所以被稱為「馬祖漢堡」。
還有一種名為「馬祖酥」的特色甜食,以麥粉、雞蛋為原料油炸而成,有點類似臺灣的「沙琪瑪」,也叫「起馬酥」,是當地人招待客人的必備零食。
在馬祖,有一種調味料不可不提,即紅糟。紅糟是老酒釀造過程中的副產品,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重要物質,常見的料理如紅糟炒飯、紅糟鰻魚、紅糟肉等,除了色澤豔麗、香氣獨特與味道甘甜,還具有保健養生的功效,不容錯過。
當地導遊告訴記者,早期馬祖居民多以漁業維生,當地婦女為延長漁貨的保存期限,於是發揮巧思,將魚肉揉進麵團中,成為頗具新意的魚面;魚面吃起來彈性十足,不但沒有一絲魚腥味,更帶有魚肉特有的鮮甜,是到訪馬祖不能不嘗的地道美味。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馬祖特色小吃:紅糟炒飯,聞起來噴香撲鼻,嘗起來滑溜順口,遊客一定要細細品味。
記者手記:
馬祖,一個讓你來不及暈船就抵達的海島
現年47歲的王春萍坐在一家芹壁村咖啡店外的木桌旁,遠處波濤聲響,眼前石屋林立,恍若時光倒流。十幾年來,作為專職導遊的她見證了馬祖旅遊產業的崛起。
「過去,我只有在旅遊旺季時才有工作做,大半年都在休息,而且帶的旅遊團絕大多數來自臺灣本島,大陸遊客數量極少。」為貼補家用,王春萍不得不在淡季時帶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前往臺灣找尋其它工作機會。
去年開通了黃岐至馬祖新航線,讓王春萍忙得不可開交。「今年的情況是天天有團帶,基本上一周可能就休息一到兩天,這還是冬季,原本要去臺灣本島找工作的,現在不用了,在馬祖就有工作可以做。」
提起這條「黃金航線」,馬祖北竿鄉長陳如嵐更是形象地說,「你還來不及暈船,就已經到了。」
黃岐到馬祖,開船隻需要25分鐘,而臺灣本島的客人坐船來馬祖卻要8個小時,王春萍說,相比之下,黃馬航線提供的客源要比臺灣本島穩定得多,願意在馬祖投資旅遊的人也因此更多了。
馬祖龍福旅行社總經理孫孝豪也表示,隨著海上距離與時間縮短,新航線將避開東北季風的不利影響,赴馬祖旅遊市場無限擴大,未來將結合新航線的開通,開發新的旅遊產品吸引兩岸遊客。
臺置連江縣(馬祖)縣長劉增應提供了一個數據,或許可以窺見一斑。「此前,馬祖年接待遊客量最多達14萬人次,來自臺灣本島的居民佔絕大部分,大陸遊客可能只有2、3萬人次,新航線開通以後,樂觀估計的話,大陸遊客量會很快達到10萬人次,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就已經達到7、8000人次了。」
馬祖縣立醫院院長張志華介紹,目前醫院裡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期待新航線能吸引更多大陸遊客來此「健檢」,讓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服務大陸民眾。
由於此次行程僅為三天兩夜,參訪團只選取了北竿、南竿、東莒三個島遊覽,還有眾多特色島嶼沒來得及參訪,例如散養上百隻梅花鹿的大坵島,可在夏季欣賞黑尾鷗的東引島,如果運氣足夠好,也許可從中發現瀕臨滅絕、全世界存量不超過50只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福建省旅遊部門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黃岐—馬祖航線已輸送旅客突破1.5萬人次大關,其中,出境人數突破萬人,比原計劃提前三個月完成上半年萬人出境目標。
同時,福建也推出多元化複合型旅遊產品,吸引臺灣本島居民依循「本島-馬祖-黃岐」路線到連江、福州乃至福建省進行聯線旅遊,推進兩岸旅遊市場不斷繁榮發展。
「兩岸的斷航是歷史的偶然,兩岸的通航一定是歷史的必然。」陳如嵐說,新航線的開通,拉近了馬祖與大陸的距離,令「兩岸一日生活圈」成為現實,未來的馬祖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在漆黑一片的北海坑道內,記者用相機拍下絢麗的藍眼淚奇景,而現場觀看效果遠超記錄瞬間一刻的相片。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馬祖縣立醫院面向大陸遊客推出「健康體檢套餐」,可常規檢查,更可以篩查早期癌症病變,環境舒適,就醫人少,特別是涉及癌症篩查的醫學報告均由馬祖、臺灣本島專業資深醫師共同判讀,確保準確權威,為發現早期病變及時介入治療打下基礎。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南竿鄉馬港觀光夜市,為遊客提供購買特產、品嘗風味小吃的絕佳場所。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一條僅容一人通行的狹長步道從山腳直通山頂涼亭,在夏季海風迎面吹拂,煞是涼爽。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芹壁村落是世界保存最為完整的閩東聚落,現在化身民宿和咖啡屋,迎接萬千遊客。
原標題:揭開馬祖神秘面紗:坑道、古厝、神像、藍眼淚,享心靈度假之旅
由365塊花崗石建構而成的媽祖巨神像令人讚嘆,記者按下快門才發覺,媽祖頭頂白雲朵朵,偏遠的四周則烏雲密布,不知是否神明顯靈,頗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