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奇美材崑山第2條產線明年第2季量產;蘋果MicroLED屏幕計劃...

2020-12-19 愛集微APP

1.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研調:帶動OLED風潮;

2.蘋果MicroLED屏幕計劃曝光AR設備信息:0.7至0.8英寸;

3.奇美材崑山第2條產線明年第2季量產;

4.萊寶高科: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樣品;

5.暴風TV CEO劉耀平:網際網路電視「風米之爭」;

6.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面板 大小尺寸通吃;

1.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研調:帶動OLED風潮;

集微網消息,集邦科技旗下WitsView指出,雖然iPhone X銷售狀況不如預期,使生產有機二極體(O LED)面板的三星下修產能利用率,但由蘋果帶動的OLED面板風潮已經成形。

WitsView預估,2021年採用OLED面板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可達46%,OLED在技術成熟度及生產成本上的優勢,短期內將讓Mini LED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難有發揮空間。

友達光電則維持先前法人說明會的看法,雖然全球知名品牌手機採用OLED面板,帶動市場快速攀升,但最新的高階智慧型手機,並沒因搭載OLED面板大賣,OLED面板其實也不是萬靈丹。

友達認為,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面板會是臺灣面板業的機會,友達投入很多資源;另外,應用在面板背光源的迷你發光二極體(MiniLED)也有很多機會,可提高面板規格、性價比。

WitsView指出,在三星OLED面板除供應蘋果iPhone,更要供應自家品牌高階智慧型手機,但其他面板廠OLED生產良率低落,因此各手機大廠也試著在替自己的旗艦機種尋找可替代的技術。

雖然Mini LED在規格上具備可與OLED媲美的高色彩飽和及高對比,加上又可支持高動態穩定範圍(HDR)功能,一度成為業者考慮的產品。

不過,OLED除了高色飽、高對比及反應時間快,最大優勢在於其自發光及可彎折的特性,讓手機廠商不論是在厚度或是外型設計上都更有彈性。

WitsView說明,Mini LED在原本液晶顯示器(LCD)結構不變的前提下,將LED晶片尺寸微縮為100至300微米,透過矩陣式排列法在背光模組中布滿LED。以5.5吋全高清(FHD)螢幕為例,使用的LED數量就高達2000至1萬顆不等。

LED顆數少時會需要較長的光學距離,使得整機的厚度增加;LED顆數多時雖然可以縮短背光所需的光學距離且均勻性較佳,但會衍生出散熱問題並使得成本大幅增加,如何取得平衡是目前廠商仍待克服的瓶頸。

2.蘋果MicroLED屏幕計劃曝光AR設備信息:0.7至0.8英寸;

蘋果為AppleWatch開發MicroLED面板

鳳凰網科技訊 據《電子時報》北京時間4月3日報導,市場研究公司DigitimesResearch資深分析師盧克·林(Luke Lin)今天稱,蘋果公司正在努力同時為小尺寸和大尺寸設備開發MicroLED面板,並在小尺寸MicroLED面板開發上獲得了臺積電的支持。

盧克·林稱,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矽襯底MicroLED面板,將把它用於Apple Watch和增強現實(AR)可穿戴設備。同時,蘋果還在開發基於薄膜電晶體(TFT)底板的大尺寸MicroLED面板,將把它用於尺寸遠大於MacBook的產品。

他引用上遊供應鏈消息稱,蘋果準備在小尺寸應用上準備兩種MicroLED面板:一種是1.3英寸至1.4英寸,用於未來的Apple Watch中;另一種是0.7英寸至0.8英寸,用於AR可穿戴設備中,可能是AR眼鏡。

Apple Watch所用的microLED面板可能將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量產,而大尺寸microLED面板可能要到2019年或以後量產。AR可穿戴設備所用的microLED面板尚未制定量產計劃。

不過,盧克·林認為,蘋果一開始只會在未來Apple Watch高端表型中使用microLED面板。他預計,新microLED面板的成本要比現有Apple Watch使用的同尺寸OLED面板高出400%至600%。(編譯/簫雨)鳳凰網科技

3.奇美材崑山第2條產線明年第2季量產;

偏光板廠奇美材料(4960)今天表示,獲日商日東電工授權,在崑山廠新建生產2.5公尺寬的偏光板產線,仍照去年的計劃,將在明年第2季量產。

奇美材料指出,看好中國大陸面板廠的偏光板需求,在中國大陸成立「崑山之奇美材料科技公司」即崑山廠,建置的第1條產線已在2017年上半年量產,與臺灣廠的4條產線相同,為1.5公尺寬幅的偏光板產線。

奇美材料表示,崑山廠第1條偏光板產線供應中國大陸面板廠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主要面板廠,看好京東方10.5代面板今年量產,奇美材料去年11月初董事會通過,建置崑山廠第2條偏光板產線,並與日東電工株式會社籤訂技術授權,建置全球第首座幅寬2.5公尺偏光板生產線。

奇美材料看好中國大陸市場,主因中國大陸面板廠不斷擴充高世代產能,多數研調機構推估,中國大陸於2018年將成為全球面板生產面積最大的地區,2020年起佔全球面板供應的逾半產能。中央社

4.萊寶高科: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樣品;

萊寶高科(002106)2017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周二下午在全景網舉行。萊寶高科董事長臧衛東表示,受部分材料供應限制、曲面或柔性顯示屏面板供應限制等綜合因素影響,公司目前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的樣品,正在積極進行前期開發;已開發出可應用於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控螢幕的柔性觸控螢幕樣品,目前正在積極向客戶推廣應用,力爭儘早實現批量生產。全景網

5.暴風TV CEO劉耀平:網際網路電視「風米之爭」;

在小米米粉節的前一天,一向喜歡對標小米的暴風TV又隔空喊話了。

暴風TV CEO劉耀平說,「我們內部話,如果雷總親自天天抓電視,我們完全打不贏他,但他還有手機,還要面對很多強敵,他敵人太多了。」現場,他還公布了一款40吋暴風AI電視,定價和小米電視4A32吋電視價格相同。

除了小米,劉耀平還點評了不少近年來入場網際網路電視的「友商」——樂視把自己給斃了;蘇寧是在用渠道的思想做網際網路品牌;其他大麥電視、17TV不多做評價了……整個陣營就只剩下「風米之爭」了。

從行業情況來看,中國彩電市場在2017年確實遭遇了明顯下降,網際網路品牌經歷了尤其嚴峻的考驗。國內家電等行業數據監測公司奧維雲網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彩電銷量為4752萬臺,下降6.6%,同比降幅達到了過去15年中的最低點。市場低迷、面板漲價的重壓之下,傳統彩電領域的海信電器要轉型顯示企業,TCL多媒體將擴軍電子業務,都不再單純做電視;而網際網路品牌的市場份額為13%,較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2017年網際網路品牌的新品數量也同比下降11%。尤其是作為較早殺入網際網路電視樂視在2017年經歷資金鍊危機,銷量一路下滑。一方面,樂視事件的爆發影響了網際網路電視行業的融資;另一方面,也給小米、暴風等其他網際網路電視留出了市場空間。

對於包括樂視、小米、暴風等網際網路品牌而言,初期的普遍打法是低價獲取用戶,低價甚至虧損銷售。早年間暴風集團CEO馮鑫就曾透露, 2016年每賣出一臺電視要虧損300到400元。在2016年年報中,暴風TV設定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內實現1000萬臺銷量,並力爭在2018和2019年實現各自業務的盈利。

受益於網際網路電視銷量的增長,暴風最近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19.12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6.07%。據悉,暴風統帥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約45%。2016年,電視營收佔上市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已達50%以上,2017年具體數字尚未發布。

但現在的暴風TV看上去仍在虧本賺吆喝。從利潤來看,2017年暴風集團營業利潤為-2.56億元,較上年的-3.86億元有所好轉。主要是暴風統帥的毛利率虧損收窄,當期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對於網際網路電視仍舊偏向硬體補貼的模式,此前微鯨李懷宇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認同。他直言,有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已在撤退,「低端、走量肯定持續不了」。

對於仍在虧損的暴風TV而言,低價的策略如何能保證公司完成此前定下的2019年進入盈利期的目標?

劉耀平告訴記者,進入盈利期的時間表依然是沒有改,暴風剛進入電視領域時,單個用戶獲客成本大約為400元,去年是100元,但到了今年可能會降到幾十元,「因為入場該做的基礎模塊也做了,該投的錢也投了。從設計到供應鏈到流通渠道,網際網路和運營的效率,怎麼樣再發揮出來?」他透露,今年已經獲得了幾百萬的用戶,這樣的規模也會進行商業化。

他認為,AI電視是暴風TV換道超車的機會。過去一年,AI成為主流品牌新品的標準配置,AI逐步從高端化走向普及化,實現了用戶方便快捷的操控電視。暴風目前的布局是「AI+兩塊屏」,把研發力量、用戶平臺資源、所有團隊能力、品牌等賦能到家庭網際網路,做AI電視。目前,暴風TV提供的AI服務主要分為兩塊,一是語音的交互體系,分遠場和近場,智能影音的處理到整個服務的呈現;另一塊則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推薦引擎,即信息流。

奧維雲網預計,受益於消費升級、產品升級、面板價格回落、新零售渠道變革,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將回暖,銷量預計增長3.1%,達到4898萬臺;銷售額將達1597億元,同比下降2.1%;銷售面積將達到345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9.4%。 第一財經

6.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面板 大小尺寸通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3日晚間消息,臺灣地區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高級分析師魯克·林(Luke Lin)今日援引上遊供應鏈廠商的消息稱,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顯示面板。

魯克·林稱,蘋果同時為小尺寸設備和大尺寸設備開發micro LED顯示面板。其中,小尺寸micro LED顯示面板基於矽背板,由蘋果和臺積電聯合開發,適用於Apple Watch和增強現實(AR)可穿戴設備。

其中,適用於未來Apple Watch智能手錶的micro LED面板尺寸為1.3英寸至1.4英寸,而用於AR可穿戴設備(可能是AR眼鏡)的micro LED面板尺寸為0.7英寸至0.8英寸。

此外,蘋果還在研發基於TFT背板的大尺寸micro LED面板,主要用於大尺寸設備,甚至要比MacBook屏幕尺寸大很多。

魯克·林還表示,Apple Watch智能手錶的micro LED面板有望於今年下半年或2019年量產,大尺寸micro LED面板有望於2019年或更晚量產,而用於AR可穿戴設備的micro LED面板量產時間尚未確定。

魯克·林認為,最初micro LED面板將只用於高端型號的Apple Watch智能手錶中,而不是所有型號中。魯克·林預計,與Apple Watch當前使用的OLED面板相比, micro LED面板成本要高400%至600%。

魯克·林此次從上遊供應鏈廠商獲得的這些消息,與彭博社稍早些時候的一篇報導相一致。這篇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蘋果在公司加州總部附近設有一個秘密的製造工廠,該工廠目前正在小規模生產micro LED屏幕,主要用於測試目的。

業內人士稱,蘋果此舉的目的很明顯,主要為了降低對三星屏幕的依賴。當前,蘋果的電子產品主要使用三星的屏幕。為了能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產品,蘋果最近幾年不斷投資新領域,旨在降低對零部件廠商的依賴。(李明)新浪科技

END

相關焦點

  • 奇美材砸10億元在陸擴產 搶佔偏光片市場
    因應大尺寸電視成主流,偏光板大廠奇美材料董事會決議投資人民幣10億元(約新臺幣46億元),成立西安子公司,以支應第三條2.5米超幅寬產線擴產,藉由新產品搶市,挹注營運。奇美材在大陸市場布局結合偏光板龍頭日東電工技術,預計五年內投入三條超幅寬2.5米生產線,希望快速彎道超車,搶攻中國大尺寸電視商機,搶佔兩成市佔率,晉升A咖級偏光板廠。奇美材去年底宣布獲日東技術授權,在轉投資崑山廠導入全球首條2.5米幅寬生產線,預計最快2019年第2季初投產。
  • ...TSM.US)下7納米與5納米訂單 明年第2季投片量將超越蘋果(AAPL.US)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AMD(AMD.US)已向臺積電(TSM.US)預定明年7納米與5納米的訂單,投片量翻倍暴增。AMD明年第2季投片量也將正式超越蘋果(AAPL.US),躍居臺積電第一大客戶。
  • 同泰電子推出一款Mini LED基板,預計第4季開始量產出貨
    打開APP 同泰電子推出一款Mini LED基板,預計第4季開始量產出貨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8-14 14:46:00
  • 臺積電3nm試量產延期,A14處理器量產推遲
    3 nm 試產線安裝被迫延後,原定 6 月裝機的安排將延遲到 10 月。供應鍊表示,臺積電原定今年底提前試產 3 nm 製程的計劃,也將延至明年年初,但應會如該公司原計劃般在 2022 年實現量產。 對於該消息,臺積電錶示,過去並未正式發布 3nm試量產時程,3nm 試產時程延後是外界揣測,不評論外界揣測。臺積電指出,5nm製程是目前發展的重點,依進度發展。公司預計上半年率先量產 5nm,維持競爭優勢。
  • 蘋果首款電動車或於明年9月登場
    打開APP 蘋果首款電動車或於明年9月登場 思坦 發表於 2020-12-21 15:33:02 據臺灣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 太不容易了,京東方生產的OLED屏幕總算被蘋果認可?
    2007年,三星顯示首次量產OLED屏幕,OLED屏幕逐漸用於三星電子的高端手機,部分廠商相繼跟進研發OLED。京東方2011年開始規劃OLED,2012年便已在北京建立OLED試驗線進行相關研發工作,2017年首條柔性OLED屏幕生產線量產,由此打破了三星顯示對OLED屏幕的壟斷。2018年10月,華為的Mate 20 Pro首發京東方的OLED屏幕。
  • 消息稱蘋果汽車將於明年9月發布,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
    據《經濟日報》報導,蘋果首款電動汽車 Apple Car 將在明年 9 月發布。  供應鏈指出,按照此前蘋果 iPhone 備料催貨的慣例,蘋果近期向和大、貿聯 - KY、和勤、富田等中國臺灣的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並將相關企業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
  • AMOLED全產業鏈解析及最全企業匯總_廠商動態_液晶面板資訊_液晶...
    2017年12月20日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產品下線暨客戶交付儀式在合肥B9工廠舉行,這代表著它的10.5代線開始進入穩定量產階段。 2017年10月26日,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這是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面板線,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的壟斷格局。
  • 臺媒:臺積電南京廠創佳績,量產不到一年便獲利
    (觀察者網訊)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臺積電南京廠再創新紀錄,量產不到一年時間便單季轉虧為盈,是臺灣廠商赴大陸投資首家獲利的12英寸晶圓廠。臺積電日前在法說會指出,南京廠因手機晶片和加密貨幣訂單回溫,增建產能計劃照常推動,臺積電南京廠今年底月產能為1.5萬片,預計明年進一步達到2萬片規模,但有些客戶到臺灣投產更先進位程。島內業界指出,目前臺積電7納米產能最大客戶仍為蘋果公司,其次為華為海思。
  • 蘋果強心針|疫情帶動遠距學習 iPad訂單傳增2成
    (Apple)在中國的供需,但蘋果才公開宣布他們無法達成第1季財務目標後,遠距教學風氣大盛,據傳已經讓iPad訂單量大增,可望成為蘋果一劑強心針。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與1月時向供應商下的訂單相比,在中國陸續開學後,由於校方要求學生在在線學習,帶動平板計算機需求,蘋果已經提高2020年上半最新一代iPad訂單量2成之多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28期:零的突破!因供不應求,索尼首次將...
    據了解,臺積電正在為此添購新設備,預計於明年第2季度裝機、8月試產,初期月產能2萬片,2021年第1季大量交貨,後續打算擴大產能。未來雙方可能會延伸合作至28納米及以下製程。華米CEO黃汪:自主研發的黃山2號晶片2020年量產華米科技2019年度戰略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在會上宣布華米自研晶片「黃山2號」已經完成整體設計,將於2020年量產,該晶片將支持更多的智能、健康功能,也會應用在更多的智能手錶上。填補江西半導體晶圓生產線空白!
  • 城際公交C2線開通 2元錢從崑山到蘇州
    商報訊(記者周倩茜)11月30日清晨6點50分,崑山經營一家新生兒禮品店的小陳早早地趕到崑山客運南站,乘坐上第一趟從崑山開往蘇州勝浦的城際公交C2線,到勝浦為一戶人家的滿月寶寶剃胎頭。45分鐘後,他就到達了目的地。
  • 蘋果Mini LED帶旺供應鏈1Q21放量,中廠跟進設備擴產!
    蘋果(Apple)導入Mini LED背光的12.9寸iPad Pro即將於2021年第1季亮相,上遊供應鏈已緊鑼密鼓準備出貨,市場指出,晶電Mini LED出貨將從12月起
  • 樹谷園區奇美電6代廠將明年2月試量產
    簡稱「樹谷園區」的南科液晶電視及產業支持工業區,24日舉行服務中心籌備處揭牌儀式,奇美電子副總經理林榮俊指出,位於樹谷園區的奇美電子6代廠,將於2008年2月開始進行試量產。奇美電環評過關後,將火力集中在興建6代廠,預計2008年第2季正式量產,並規劃於2008年2月時開始進行試量產,奇美電6代廠第1階段投片量為9萬片玻璃基板,6代廠的主力將放在切割26吋TN型TV面板上,可切12片,此外也將切割20.1吋面板,可切18片。
  • 全智賢將出演古裝韓劇《王國》第2季和第3季
    搜狐韓娛訊 11月28日,根據韓國韓國媒體報導,Netflix定製韓劇《王國2》今年年初開始了第2季的拍攝,結束了炎熱的夏天的拍攝,將於明年3月公開。 《王國2》講述了被瘟疫籠罩的朝鮮,為了尋找血的根源再次回到宮中的王世子昌昌在宮中擴散的另一個陰謀和秘密。
  • 手機鋰電池爆炸問題崑山明年有望攻克
    手機鋰電池爆炸傷人事件一度令人恐慌,明年9月,鋰電池安全難題有望在崑山得到解決。11月28日,依託清華大學技術、致力於推動全固態鋰電池產業發展的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暨清陶(崑山)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開業。蘇州市委常委、崑山市委書記姚林榮出席開業典禮。
  • 蘋果發布第7代iPad:10.2英寸屏幕+性能提升2倍 329美元價格感人
    蘋果發布第7代iPad:10.2英寸屏幕+性能提升2倍 329美元價格感人  Evelyn Zhang • 2019-09
  • 茂迪益通 大舉購地擴產
    茂迪已獲取1GW(十億瓦)產能用地,是臺灣第一家有能力達1GW產能的太陽能廠,可與大陸尚德一拚高下;益通也將投入逾4億元購地,同步進行擴產,明年兩家業者產能大增三成。茂迪、益通是臺灣最早布局太陽能產業的指針廠,先前受制前波景氣驟降而對產能擴充多所保留,如今不約而同重新啟動擴產計畫,象徵看好市場發展轉強態勢。茂迪、益通本周將公布第三季財報。
  • LG化學將於明年正式量產全球首款超高鎳NCMA電池
    化學旗下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計劃於明年正式量產全球首款超高鎳NCMA電池,鎳含量高達90%的同時,鈷含量降至5%,一次充電可支持至少600公裡的續航裡程。 據了解,該款超高鎳電池即為此前LG化學於通用汽車合作研發的NCMA電池,為此,雙方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將該款電池命名為「Ultium電池」,決定最早於2022年開始量產。但隨著超高鎳電池商業化加速,研發進度超過預期。今年8月,LG化學即宣布稱,Ultium電池量產計劃有望提前至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