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研調:帶動OLED風潮;
2.蘋果MicroLED屏幕計劃曝光AR設備信息:0.7至0.8英寸;
3.奇美材崑山第2條產線明年第2季量產;
4.萊寶高科: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樣品;
5.暴風TV CEO劉耀平:網際網路電視「風米之爭」;
6.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面板 大小尺寸通吃;
1.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研調:帶動OLED風潮;
集微網消息,集邦科技旗下WitsView指出,雖然iPhone X銷售狀況不如預期,使生產有機二極體(O LED)面板的三星下修產能利用率,但由蘋果帶動的OLED面板風潮已經成形。
WitsView預估,2021年採用OLED面板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可達46%,OLED在技術成熟度及生產成本上的優勢,短期內將讓Mini LED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難有發揮空間。
友達光電則維持先前法人說明會的看法,雖然全球知名品牌手機採用OLED面板,帶動市場快速攀升,但最新的高階智慧型手機,並沒因搭載OLED面板大賣,OLED面板其實也不是萬靈丹。
友達認為,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面板會是臺灣面板業的機會,友達投入很多資源;另外,應用在面板背光源的迷你發光二極體(MiniLED)也有很多機會,可提高面板規格、性價比。
WitsView指出,在三星OLED面板除供應蘋果iPhone,更要供應自家品牌高階智慧型手機,但其他面板廠OLED生產良率低落,因此各手機大廠也試著在替自己的旗艦機種尋找可替代的技術。
雖然Mini LED在規格上具備可與OLED媲美的高色彩飽和及高對比,加上又可支持高動態穩定範圍(HDR)功能,一度成為業者考慮的產品。
不過,OLED除了高色飽、高對比及反應時間快,最大優勢在於其自發光及可彎折的特性,讓手機廠商不論是在厚度或是外型設計上都更有彈性。
WitsView說明,Mini LED在原本液晶顯示器(LCD)結構不變的前提下,將LED晶片尺寸微縮為100至300微米,透過矩陣式排列法在背光模組中布滿LED。以5.5吋全高清(FHD)螢幕為例,使用的LED數量就高達2000至1萬顆不等。
LED顆數少時會需要較長的光學距離,使得整機的厚度增加;LED顆數多時雖然可以縮短背光所需的光學距離且均勻性較佳,但會衍生出散熱問題並使得成本大幅增加,如何取得平衡是目前廠商仍待克服的瓶頸。
2.蘋果MicroLED屏幕計劃曝光AR設備信息:0.7至0.8英寸;
蘋果為AppleWatch開發MicroLED面板
鳳凰網科技訊 據《電子時報》北京時間4月3日報導,市場研究公司DigitimesResearch資深分析師盧克·林(Luke Lin)今天稱,蘋果公司正在努力同時為小尺寸和大尺寸設備開發MicroLED面板,並在小尺寸MicroLED面板開發上獲得了臺積電的支持。
盧克·林稱,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矽襯底MicroLED面板,將把它用於Apple Watch和增強現實(AR)可穿戴設備。同時,蘋果還在開發基於薄膜電晶體(TFT)底板的大尺寸MicroLED面板,將把它用於尺寸遠大於MacBook的產品。
他引用上遊供應鏈消息稱,蘋果準備在小尺寸應用上準備兩種MicroLED面板:一種是1.3英寸至1.4英寸,用於未來的Apple Watch中;另一種是0.7英寸至0.8英寸,用於AR可穿戴設備中,可能是AR眼鏡。
Apple Watch所用的microLED面板可能將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量產,而大尺寸microLED面板可能要到2019年或以後量產。AR可穿戴設備所用的microLED面板尚未制定量產計劃。
不過,盧克·林認為,蘋果一開始只會在未來Apple Watch高端表型中使用microLED面板。他預計,新microLED面板的成本要比現有Apple Watch使用的同尺寸OLED面板高出400%至600%。(編譯/簫雨)鳳凰網科技
3.奇美材崑山第2條產線明年第2季量產;
偏光板廠奇美材料(4960)今天表示,獲日商日東電工授權,在崑山廠新建生產2.5公尺寬的偏光板產線,仍照去年的計劃,將在明年第2季量產。
奇美材料指出,看好中國大陸面板廠的偏光板需求,在中國大陸成立「崑山之奇美材料科技公司」即崑山廠,建置的第1條產線已在2017年上半年量產,與臺灣廠的4條產線相同,為1.5公尺寬幅的偏光板產線。
奇美材料表示,崑山廠第1條偏光板產線供應中國大陸面板廠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主要面板廠,看好京東方10.5代面板今年量產,奇美材料去年11月初董事會通過,建置崑山廠第2條偏光板產線,並與日東電工株式會社籤訂技術授權,建置全球第首座幅寬2.5公尺偏光板生產線。
奇美材料看好中國大陸市場,主因中國大陸面板廠不斷擴充高世代產能,多數研調機構推估,中國大陸於2018年將成為全球面板生產面積最大的地區,2020年起佔全球面板供應的逾半產能。中央社
4.萊寶高科: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樣品;
萊寶高科(002106)2017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周二下午在全景網舉行。萊寶高科董事長臧衛東表示,受部分材料供應限制、曲面或柔性顯示屏面板供應限制等綜合因素影響,公司目前暫未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柔性觸控螢幕的樣品,正在積極進行前期開發;已開發出可應用於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控螢幕的柔性觸控螢幕樣品,目前正在積極向客戶推廣應用,力爭儘早實現批量生產。全景網
5.暴風TV CEO劉耀平:網際網路電視「風米之爭」;
在小米米粉節的前一天,一向喜歡對標小米的暴風TV又隔空喊話了。
暴風TV CEO劉耀平說,「我們內部話,如果雷總親自天天抓電視,我們完全打不贏他,但他還有手機,還要面對很多強敵,他敵人太多了。」現場,他還公布了一款40吋暴風AI電視,定價和小米電視4A32吋電視價格相同。
除了小米,劉耀平還點評了不少近年來入場網際網路電視的「友商」——樂視把自己給斃了;蘇寧是在用渠道的思想做網際網路品牌;其他大麥電視、17TV不多做評價了……整個陣營就只剩下「風米之爭」了。
從行業情況來看,中國彩電市場在2017年確實遭遇了明顯下降,網際網路品牌經歷了尤其嚴峻的考驗。國內家電等行業數據監測公司奧維雲網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彩電銷量為4752萬臺,下降6.6%,同比降幅達到了過去15年中的最低點。市場低迷、面板漲價的重壓之下,傳統彩電領域的海信電器要轉型顯示企業,TCL多媒體將擴軍電子業務,都不再單純做電視;而網際網路品牌的市場份額為13%,較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2017年網際網路品牌的新品數量也同比下降11%。尤其是作為較早殺入網際網路電視樂視在2017年經歷資金鍊危機,銷量一路下滑。一方面,樂視事件的爆發影響了網際網路電視行業的融資;另一方面,也給小米、暴風等其他網際網路電視留出了市場空間。
對於包括樂視、小米、暴風等網際網路品牌而言,初期的普遍打法是低價獲取用戶,低價甚至虧損銷售。早年間暴風集團CEO馮鑫就曾透露, 2016年每賣出一臺電視要虧損300到400元。在2016年年報中,暴風TV設定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內實現1000萬臺銷量,並力爭在2018和2019年實現各自業務的盈利。
受益於網際網路電視銷量的增長,暴風最近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19.12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6.07%。據悉,暴風統帥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約45%。2016年,電視營收佔上市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已達50%以上,2017年具體數字尚未發布。
但現在的暴風TV看上去仍在虧本賺吆喝。從利潤來看,2017年暴風集團營業利潤為-2.56億元,較上年的-3.86億元有所好轉。主要是暴風統帥的毛利率虧損收窄,當期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對於網際網路電視仍舊偏向硬體補貼的模式,此前微鯨李懷宇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認同。他直言,有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已在撤退,「低端、走量肯定持續不了」。
對於仍在虧損的暴風TV而言,低價的策略如何能保證公司完成此前定下的2019年進入盈利期的目標?
劉耀平告訴記者,進入盈利期的時間表依然是沒有改,暴風剛進入電視領域時,單個用戶獲客成本大約為400元,去年是100元,但到了今年可能會降到幾十元,「因為入場該做的基礎模塊也做了,該投的錢也投了。從設計到供應鏈到流通渠道,網際網路和運營的效率,怎麼樣再發揮出來?」他透露,今年已經獲得了幾百萬的用戶,這樣的規模也會進行商業化。
他認為,AI電視是暴風TV換道超車的機會。過去一年,AI成為主流品牌新品的標準配置,AI逐步從高端化走向普及化,實現了用戶方便快捷的操控電視。暴風目前的布局是「AI+兩塊屏」,把研發力量、用戶平臺資源、所有團隊能力、品牌等賦能到家庭網際網路,做AI電視。目前,暴風TV提供的AI服務主要分為兩塊,一是語音的交互體系,分遠場和近場,智能影音的處理到整個服務的呈現;另一塊則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推薦引擎,即信息流。
奧維雲網預計,受益於消費升級、產品升級、面板價格回落、新零售渠道變革,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將回暖,銷量預計增長3.1%,達到4898萬臺;銷售額將達1597億元,同比下降2.1%;銷售面積將達到345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9.4%。 第一財經
6.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面板 大小尺寸通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3日晚間消息,臺灣地區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高級分析師魯克·林(Luke Lin)今日援引上遊供應鏈廠商的消息稱,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正在研發micro LED顯示面板。
魯克·林稱,蘋果同時為小尺寸設備和大尺寸設備開發micro LED顯示面板。其中,小尺寸micro LED顯示面板基於矽背板,由蘋果和臺積電聯合開發,適用於Apple Watch和增強現實(AR)可穿戴設備。
其中,適用於未來Apple Watch智能手錶的micro LED面板尺寸為1.3英寸至1.4英寸,而用於AR可穿戴設備(可能是AR眼鏡)的micro LED面板尺寸為0.7英寸至0.8英寸。
此外,蘋果還在研發基於TFT背板的大尺寸micro LED面板,主要用於大尺寸設備,甚至要比MacBook屏幕尺寸大很多。
魯克·林還表示,Apple Watch智能手錶的micro LED面板有望於今年下半年或2019年量產,大尺寸micro LED面板有望於2019年或更晚量產,而用於AR可穿戴設備的micro LED面板量產時間尚未確定。
魯克·林認為,最初micro LED面板將只用於高端型號的Apple Watch智能手錶中,而不是所有型號中。魯克·林預計,與Apple Watch當前使用的OLED面板相比, micro LED面板成本要高400%至600%。
魯克·林此次從上遊供應鏈廠商獲得的這些消息,與彭博社稍早些時候的一篇報導相一致。這篇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蘋果在公司加州總部附近設有一個秘密的製造工廠,該工廠目前正在小規模生產micro LED屏幕,主要用於測試目的。
業內人士稱,蘋果此舉的目的很明顯,主要為了降低對三星屏幕的依賴。當前,蘋果的電子產品主要使用三星的屏幕。為了能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產品,蘋果最近幾年不斷投資新領域,旨在降低對零部件廠商的依賴。(李明)新浪科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