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中醫」 傳媒人梁冬的中醫路

2020-12-22 donews

正安健康傳媒、正安醫館、正安生命資產管理學院創始人梁冬

2003年,梁冬以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一躍成為鳳凰衛視的當家主持人,事業巔峰期的他因患有痛風而開始關注中醫。2004年底梁冬辭別鳳凰衛視加入百度公司任副總裁,此時梁冬遇見了中醫大家李可老先生,而後又被引見到鄧鐵濤老先生面前拜師......跟鄧老師學習多年,他自言「中醫知識只學到了0.001%,心法卻頗有心得」。2007年,梁冬乾脆從百度副總的位置上「急流勇退」,淡出商界和大眾視線,一心一意做起了傳統文化的生意,並潛心研究中醫、國學和宗教哲學,開了一家中醫館「行醫濟世」。再後來梁冬和大學時相愛的妻子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業餘時間抄經、聽京劇、品茶、讀書……

而遠離名利場的梁冬並沒有就此沉寂。有了大量中醫積累的他09年開始復出傳媒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講《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吸引了大量的中醫愛好者,同時他也遇到了中醫路上的重要合作夥伴朱曉玲,同愛中醫的媒體人朱曉玲在此檔節目播出結束以後專心投入梁冬的正安醫館和正安學院的運作,協助梁冬推廣傳播中醫和國學。而同年在旅遊衛視開播的《國學堂》更是將梁冬傳播者身份體現的淋漓盡致,節目涉及內容囊括字、畫、醫、藥、樂、棋、道、經、史等,傳授國學知識,傳播中國古老的智慧,為中醫的復興而吶喊。

正安聯合創始人 朱曉玲(攝影:王平)

說話細聲慢語的朱曉玲現已成為梁冬中醫事業的得力大管家,她談到其實只是做好當下的事情,沒有太多預期中醫事業可以發展成什麼規模,只是平靜的幫助它成長。2012年,另一位媒體人的加入,將梁冬的中醫事業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單槍匹馬尋訪《民間中醫》的記者黃劍與梁冬一見如故,傾心相談,「就像兩個獨自翻越崇山峻岭孤單太久的人,偶然一回頭,恰巧看到了那個期盼已久的同路人。」8月,正安聚友會正式成立,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中醫愛好者與業內專家學者,成為一個民間自助與互助組織。在談到聚友會發起初衷時,梁冬說:「一切東西都是聚合的產物,聚友會就是一個相聚+分享的平臺,我們幫助病人找到合適的醫生,幫助中醫愛好者找到相應的老師,幫助老師找到更多的志願者幫助,幫助傳播老師們優秀的思想......」

梁冬與黃劍(左)

由此發起的正安聚友會一年在全國各地舉辦十期論壇,成功成為中醫和中醫愛好者、中醫學子的交流平臺。看到這種情況下的梁冬欣喜不已:「我們再做一次年度論壇,把幾位強力推動民間中醫事業的中醫好手聚在一起論道,做一個中醫的TED盛會,還可以請非中醫的有識之士來談中醫,從更多的角度看中醫!」 2013年4月14日,陝西西安樓觀臺,「樓觀-聚友」以「問道養生」為主題的正安聚友會2013年度論壇如期舉行。

梁冬

論壇邀請到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劉力紅,當代道醫大師、道家太乙門第七十代傳人、北京白雲道觀三申道長,活人無數的渭南「神醫」孫曼之,古典中醫的傳承者、中醫慈善的推廣者李辛,找到人體「開關」的中醫高人林傑,中醫文物收藏家陳岷等等。「為什麼今天有這樣一個場聚在一起,我相信一定是每個人願意來到這裡,這個願意就是我們講的中醫的心,或者中國人所講的心,有人願意,再加上外面諸多的緣分,緣分和合於是成就了我們今天這樣一個地方,因為有這樣的發心,有這樣的緣分,所以才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梁冬如是說。

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劉力紅 (攝影:王平)

道醫大師,道家太乙門第七十代傳人 三申道長 (攝影:王平)

中醫 孫曼之(攝影:王平)

古典中醫的傳承者,中醫慈善的推廣者李辛 (攝影:王平)

中醫 林傑(攝影:王平)

中醫文物收藏家 陳岷(攝影:王平)

相關焦點

  • 從主持人到中醫文化傳播者 梁冬的中醫"理想國"
    此後,正安醫館成為梁冬創立的太安健康集團旗下的主要資產之一。 事實上,梁冬很早就與中醫結緣。2004年,剛從鳳凰衛視的娛樂節目和比基尼選美節目中辭職出來的梁冬,患上了嚴重的宿疾——痛風。為了治病,梁冬開始與中醫有了接觸,機緣也就這樣來了。 某天,他跟廣東中醫醫院院長吃飯,院長向他推薦了國寶級中醫鄧鐵濤。在梁冬看來,當時88歲高齡的鄧鐵濤是位充滿智慧、眼光高遠的老人。
  • 中醫悟道: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想要走好中醫路,用心讀書也是關鍵的一步。但是,我們不僅要好讀書,也要讀好書。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讀完下面這篇文章,可能會對您有所啟發。多少年來,人們都崇尚讀書,古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 黃劍結識梁冬重新認識中醫:民間中醫更多是傳承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黃劍(左)與人民網主持人吳婧 【進入訪談頁面】【點擊觀看視頻】【查看文字實錄】 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燕帥 趙光霞)福建東南衛視記者黃劍今日做客傳媒沙龍,與網友分享紀錄中醫的日子,黃劍為了拍攝中醫紀錄片曾專門到北京去拜訪梁冬,他認為民間中醫更多的應該算是一種傳承,並形象地將中醫比作遊擊隊。
  •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用心讀書——走好中醫路的第一步多少年來,人們都崇尚讀書,古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影響深遠。書,在人生中不可或缺,這是有所共識的。
  • 我眼中的梁冬和《國學堂》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文化偉大復興的時代,中國文化終將影響全世界,所以本世紀中後期梁冬的作品形式也許是最有價值和最受歡迎的影像音頻製品。一是暫不論梁某人本身水平如何,也先不評論嘉賓道行高低,就節目的定位來說,意義非凡。
  • 油麻菜:道醫會上,梁冬、李辛分享了「我心目中的好中醫」
    由張至順老道長提議組織的第一屆醫道會上,來了許多明醫與中醫的鐵桿粉絲,大家討論了自己心目中的好中醫,又分享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得。  聽說梁某人一直致力傳播國學,尤其熱愛中醫,老道長喜出望外。  按照議程,開場時大家要自我介紹,再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好中醫,應該是怎樣的。
  • 著名主持人梁冬攜手F團首推莊子課程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主持人最新資訊 > 正文 著名主持人梁冬攜手F團首推莊子課程
  • 梁冬對話郭生白 |《說白傷寒論》 第四講
    發現生命太美-《國學堂》梁冬對話郭生白4    郭生白:但是不要緊,本能系統論一出來,這個問題解決了補上了,這就是我們把傷寒論的核心思想發揚出來了,我們對於傷寒論的這些許許多多的條目有了新的認識 所以你說中醫治病複雜嗎?它也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這樣。那具體怎麼樣分清楚哪一種發熱的病,該用哪一種方法排出去,哪一種不發熱的病,它該如何調節,這就是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要請郭老師和我們一起分享東西,其實我真的覺得非常非常幸運,能夠有時間、有機緣聽到老師用他的畢生絕學,拿來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特別感謝郭老師今天和我們一起分享,謝謝您。
  • 中醫公益學習班人紀系列五部經典課程匯總(附仲景心法合集)
    關於中醫公益學習班介紹及報名連結:我們一起來學中醫吧,線上學習,還有線下授課和跟診,純公益哦!中醫公益學習班學員必看:關於中醫公益學習班有關問題和建議的回覆關於您為什麼沒有報上名?如何最快找到中醫學習課程之武林秘籍關於每天如何看到更多課程?怎麼看到更多課程視頻?建議每天最多看四集!與倪師及其弟子相關的精彩文章:1、梁冬對話倪海廈(1-7)全集2、倪海廈斯坦福演講:從感冒一路治到癌症3、倪海廈:顛覆您對糖尿病的認識!
  • 深晚報導|社區中醫謝芳萍的初心:獲獎將會激勵我更加努力
    日常工作有中醫診療、中醫康復治療還會負責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例如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健康教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等。" 在多年的工作中她發現,中醫崗位在社康不可或缺。" 中醫除了它專科性一面,還輔助著全科把日常診療工作細緻化、高效化。"為何會選擇社區中醫這條職業道路,謝芳萍說自己是經過深入了解後作出的決定。"
  •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讓學生提前"扮演"傳媒人
    原標題:讓學生提前「扮演」傳媒人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副院長陳瑛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新聞傳播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得非常緊密的學科,為培養緊跟傳媒發展趨勢的人才,該校打造「活動—角色」結合型理念,即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以興趣為推動力、以能力為導向、實踐優先的人才培養特色,強化教學與人才市場需求的接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前體驗傳媒人的社會角色。
  • 梁冬|正安十年,全因有您
    梁冬:這十年來,正安一直在前行。其實我們在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找到父母孩子都能放心吃的藥;找到能讓自己和家人都獲得健康的大夫;以至於漸漸發現大夫和藥都不能解決我們的根本問題。因為我們最終需要解決的,是要看見自我,並且發出想要自己變得更好的心念。
  • 天降大任於傳媒人,中傳校長廖祥忠畢業致辭「四個務必」
    2019年6月28日上午,在中國傳媒大學2019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廖祥忠校長在致辭中勉勵畢業生們行穩致遠,做一個幸福奮鬥的傳媒人!三、請你們務必深刻理解傳媒人的使命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隨著傳媒的深刻變革,傳媒人的社會角色也必然發生變化,由此,傳媒人的歷史使命也將隨之改變。天降大任於傳媒,傳媒降大任於傳媒人。
  • 《漫畫中醫——體質篇》:開啟輕鬆保健之旅
    中醫知識與漫畫的精彩碰撞,醫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讓您更了解自己的體質和身體狀況,現在就開始這段輕鬆保健之旅吧!書名:《漫畫中醫——-體質篇》作者:羅大倫出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8月定價:29.80元書號:978-7-509-14578-4分類:暢銷書/文化/生活保健【本書特色】●首部用漫畫詮釋中醫體質的大作。
  • 知命之年始學中醫(薪火相傳計劃:百萬華人學習分享第346篇)
    歡迎來到《岐黃聖賢智慧》中醫公益學習平臺。     我們的中醫公益班第一階段——倪海廈人紀系列線上課程,自從 2020 年 3 月 17日開班以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海內外幾千位醫師和愛好者加入到我們這個線上的大家庭,我們不僅僅學到了很多正統的中醫知識,還收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 漫漫傳承中醫路
    因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在北京《探秘中國民間醫》攝製組,見到了我學習中醫的領路人汪清導演,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醫和傳承班學員一起,參加了「中醫特色調理師」培訓並參加了資格證書的考試。回顧自學中醫之路,假如沒有《探秘中國民間醫》欄目,沒有冉老師《簡明中醫學》,也許還要走很多的彎路,面臨更多的困難,也可能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努力。通過傳承班的學習,增強了對中醫的信心,解除了自學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難。
  •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畢業講話全文:行穩致遠,做一個幸福奮鬥的傳媒人
    2019年6月28日上午,在中國傳媒大學2019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廖祥忠校長在致辭中勉勵畢業生們行穩致遠,做一個幸福奮鬥的傳媒人!行穩致遠,做一個幸福奮鬥的傳媒人!三、請你們務必深刻理解傳媒人的使命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隨著傳媒的深刻變革,傳媒人的社會角色也必然發生變化,由此,傳媒人的歷史使命也將隨之改變。天降大任於傳媒,傳媒降大任於傳媒人。
  • 學了十年中醫也沒學明白,我剛明白原因
    回想自己的成長軌跡,感覺一直是在尋找著什麼,冥冥之中的朝著中醫之路走來。作為剛八零後的我,從小沒有喜好的聽從父母老師的安排,按部就班讀到大學。第一次人生有意識地做選擇是出國讀研申請研究方向。我選擇了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方向,因為這個方向能幫我在浩瀚的網際網路信息中,更快更精準的找到答案,但是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
  • 不一樣的「村長」李銳:走進海南高校,講授傳媒人的成功之道
    這一次,李銳不再是觀眾耳熟能詳的《爸爸去哪兒》裡的「村長」,而是化身為專業教師,講授一名頂尖傳媒人的成功之道。李銳用極具湖湘韻味的詼諧語言教授傳媒學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頂尖的傳媒人。從1999年李銳加入湖南衛視,以獨特的「說」新聞方式主持《晚間新聞》,到2013年以「村長」的身份主持全國首檔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再到2016年在明星歌唱競演類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中擔任明星經紀代理人,李銳用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大家:「傳媒行業,處處都是捷徑。如何把普通的事變成不一樣的狀態?
  • 新冠疫情之下,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中醫了!
    而這些方劑,在我們國家的中醫界,甚至有許多醫生都不敢隨便開給你。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在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其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你看,人家這位老先生似乎是說對了呢。四、那些中醫界的奇人們熟悉中醫的人應該都知道,中醫界奇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