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判斷力和她的眼界絕對成正比。她看到的越多,經歷的越多,判斷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參照系,也讓她對人生、對自己更加寬容。所以女人有空一定到外面轉一轉,讓外面行走的半徑更大一些。
——楊瀾
今天陪小姨和表妹去實地參觀學校,表妹初中畢業,學習成績一般,一直是在農村老家上學,現在準備在市裡報考一個職業學院。表妹身高165cm,看起來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但是卻只有14歲而已。在去學校前,我們問她有沒有心儀的專業,她說對空乘或者乘務比較感興趣,我姐說其實女孩子學會計也不錯,以後考個證,對於女孩子來說還是很穩定的,但是表妹說自己數學不是很好,也就不太感興趣。
來到學校參觀了一圈,各方面感覺還可以,在參觀的路上我便讓老師詳細介紹一個學校的專業,特別是乘務類的,帶領參觀的老師說如果對乘務感興趣的話,今天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面試,面試老師會結合學生的基礎形象、溝通能力做一個簡單的評估,看是否具備報考的條件。
表妹一聽,說不想學乘務了,報會計吧,當時我們都驚呆了,怎麼變這麼快?表妹說自己太胖了,也不愛說話,就不想參加這個面試了。其實表妹真的不胖,屬於標準的身材了,只是肩膀寬整體看起來不是嬌小瘦弱類型的。經過一番勸說後勉強去參加了面試,結果不出所料,面試老師說孩子黑黑的,也有點胖,說話有點膽怯,不夠大方,溝通能力不行,沒有才藝等等。
其實,表妹也只有14歲而已,這個年齡的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身材呀,皮膚呀都是變化的,但是,表妹怯怯的狀態,面對問題不敢嘗試確實是事實。想想姐姐家12歲的孩子,從小城市長大,學習架子鼓,上臺表演無數,面對臺下的擁擠的人群毫不怯場,每次出去吃飯、逛街買東西都特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成年後的差別也清晰可見了。
兩個年紀相仿的同齡人,在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階段,差距已經拉開了,並不是說生活在農村和城市的環境差異大,只關注兩個孩子的眼界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不同。
你走出自己生活圈子的半徑有多長,你的眼界就有多開闊,見到的東西越多,嘗試的也就越多,圈養在一小方領域裡,剩下的就只有自己了。
對於女孩子來說,開闊眼界的方式有很多,讀書、旅行、交朋友、觀察生活,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取之不盡的資源,自己可以學習的內容數不勝數。
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讀54本書,然後他們成了閱歷最豐富的人。經常讀書的人,對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刻,也就有了更多的談資,與朋友交流的話題也就更廣泛,朋友圈拓展的速度也就更快。當然,對世界也不會再恐慌,走出去,了解山川河流的勇氣也就更大。
眼界開闊了,就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會更加輕易的解決。
女生的氣質裡,藏著她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如果可能的話,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