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期間,不少朋友都選擇出國遊玩,遊玩的同時還可以各種買買買,回國時也可以帶上一些免稅化妝品、包包等物品。
畢竟機場免稅店和國外的美妝等都相對較便宜,相比之下,這些品牌在國內就比較昂貴,對於時間和條件不允許的消費者們,他們大都選擇找代購購買需要的物品,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不少做代購和微商的小夥伴。
海關嚴查代購 少則被罰幾百多則上萬
不過,就在國慶假期的前兩天,上海浦東機場嚴查海外代購的消息引起大量代購買家、賣家的關注。
消息顯示,所有人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整個開箱檢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直到凌晨一點,僅一個航班就抓了100多人。
其中,面膜一片一片的數,一片一片的罰,20塊一片,有的人光是護膚品就罰了一萬多。對此,網友眾說紛紜,有人說和國慶長假有關;有人說和即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有關;還有人認為可能是海關近期出臺了新政,對代購有新的要求。
北京、上海海關回應稱,近期海關並沒有政策上的變化,正常執行相關規定,與平常沒有區別。
在今年8月31日,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電商法》規定:所有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個人代購、微商也需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
不僅代購本人,包括平臺,都要承擔連帶責任。情節嚴重的,都將被責令停業整頓,還會被處以50萬到250萬的罰款。
《電商法》明年實施,代購行業要涼了?
對消費者來說,跨國代購消除了國家之間的差價,甚至減免了國際運輸和稅收金額,滿足了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需求。明年起《電商法》實施,很多人要跟代購行業say goodbye了,韓國美妝、日本馬桶蓋、澳洲奶粉等將不會在代購手中輕易買到,代購行業將會受到嚴格的監管。
這對消費者還有代購者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新法的實施也為消費者帶了更好的消費環境。
對於微信朋友圈裡賣假貨、劣質商品的代購或微商將不再出現。監管越來越嚴格,消費者買到假貨的機率就越來越小;電商平臺上,賣家的商品出現假冒問題,平臺也將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消費者今後可以放心的買買買了。
根據海關規定,中國籍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入境,境外獲取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予以免稅放行。免稅放行物品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購物額總計不超過8000元人民幣的,仍予以免稅放行。
旅客攜帶進境物品如果超出於規定的免稅額度,應當主動向海關申報照章納稅。另外,旅客攜帶境外獲取的電視機、攝像機等20種物品不屬於免稅範圍,入境時須主動向海關申報,在自用合理數量內海關作徵稅處理。
總之,《電商法》實施後,這些「人肉代購」要麼成為受工商部門監督的電商平臺下的代購者,要麼就成為帶點自用品的普通遊客,對電商行業來說,將會面臨更加嚴格的法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