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我想和孩子講17個故事:災難面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2020-12-14 蛋媽陪娃

蛋媽陪娃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在我們這一生中,2020年的開始絕對是刻骨銘心的。很多人有了難忘的傷痛記憶,也有很多人在這個危難時刻,用盡全身力氣,挺身而出。我們不能重啟時間,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記錄下那些值得銘記的時刻。

大過年,老大爺冒著疫情,蹬著三輪出街賣糖葫蘆。便宜到一元一個,可惜街上並沒有一個人。

我們,不敢擅自去猜測老大爺背後的動因。凡人的無畏,大多出自於無奈吧。

疫情發生時,陳雪燕正在尼泊爾旅行。得知老家口罩緊缺,她立刻跑遍附近藥店,買了5800個口罩。太多了,不好拿。她扔了自己的一些衣服和洗漱用品,騰空行李箱來裝口罩。最後,她帶著滿滿四大箱口罩回了國,免費送給醫護人員和需要的人。她說:「我知道疫情來了,醫療物資真的比我的隨身物品重要太多了!」

這位老人90歲,而她的兒子,65歲。一開始,兒子住在發熱門診,老人寸步不離地在病床邊守著。整整五天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麵。獨自在醫院守了整整五天五夜。當兒子終於送進病房,老人要來紙筆,給兒子留言:「要活下來。

開餐館的張先生,年前備了十幾萬貨,足夠應付爆滿的預訂。疫情爆發,所有的客戶都先後打來了退訂電話。眼看十幾萬的蔬菜、鮮肉就要爛在冷庫,張先生心急如焚。貸款、工資、房租一天天的逼近,張先生說自己已經欲哭無淚了。「那些天,每一個退訂電話,都是一道『催命符』,但是員工的工資還是要想辦法搞定」張先生嘆了口氣,臉上儘是無奈。

武漢火神山醫院順利完工。一位全程參與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資。但是,他想全都捐出來。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人呢?他們是最最普通的勞動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過年回家,和家人團圓幾天。但大年三十,他們接到緊急任務,放下筷子就來災區建醫院了。年夜飯,他們是在工地這樣站著吃的。

他們晝夜奔忙,不辭辛勞。為了趕工期,甚至還打了一場群架。而好不容易勝利完成任務,他不要一點回報。謝謝你小哥哥,錢你留下,心意我們抱走了。

95後的李慧,是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的一名護士。在醫院徵集志願者時候,她主動請纓,要求到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參與一線工作。然而在她冒著生命危險,做出這個決定時,並沒有告知家人,而是在護理部發了這樣一段話:「到現在我家裡人不知道我在幹嘛,如果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做研究攻克病毒,請大家不要告訴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請妥善安排我的家人!」95後的少女,20歲出頭,正值花一般的年華。還有很多美好事物,還沒來得及體驗,她選擇站在「抗疫」一線。她也坦言,她也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她也害怕,但她不會退縮。這讓我不禁想到,之前微博上很熱的一句話。這世上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的確,面對未知的病情,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還有一大批像李慧這樣的年輕人,用略顯稚嫩卻又不失力量的肩膀,挑起與疫情抗爭的重擔。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勇氣和擔當。

結婚10年了,他卻不認識我,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放射科,大年初一這天,同為醫生的丈夫給妻子送飯,穿上防護服,就只能靠一雙眼睛相認了,於是就有了這段神對話:

妻子笑著調侃結婚10年,我就在他面前他卻不認識我。

成都民警梁亮在防疫前線已經十天沒回家了,兒子呼喊著「別鎖門,爸爸要回來!」不讓媽媽鎖門。

高鐵列車上,一位阿姨沒戴口罩,她一直用衣服捂著臉,眼神充滿不安與忐忑。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買到口罩,面對乘警的詢問,阿姨就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急哭了。乘警掏出了自己的口罩遞給她,教她戴好。

封城中的武漢,絕大部分餐館都關門了。而有一家很小很小的小店,一直在忙活。他們每天要做將近1000份盒飯,專門供給金銀潭等醫院的醫護人員。一份盒飯裡,有胡蘿蔔燉牛腩,土豆燉五花肉,一個青菜,再配上一個雞蛋或半個玉米,料很足,賣16塊錢。以當下的物價,店主小姐姐是在賠錢幹的。實在忙不過來,店主小姐姐還叫上父母兄妹一家人每天製作800-1000份盒飯,採訪人員問她:你圖啥?小姐姐說,看到醫護人員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這個事兒。

武漢東西湖區的一位菜農秦師傅得知,從上海、北京等地來的醫療隊住在離金銀潭醫院附近的酒店後。他籌集了24箱新鮮蔬菜,騎電動三輪車,奔波40公裡,送到了酒店。秦師傅不會使用手機導航全靠一路問過來找到了酒店。到達時,他的臉和手都被風吹得通紅他說,自己家的菜還沒長起來這些菜是他找老鄉買的。

這個故事的主角因為一樁全國聞名的悲劇被網友熟知,他就是杭州保姆縱火案中,一家五口裡的唯一倖存者,林生斌。

一場災難之後,失去妻子兒女之後的他,用妻兒的名字重新開了一家服裝店,默默做慈善。這一次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他捐出了5000個單價18元的口罩,總價值90000元。

1月28日早上7點,四川省第二批、廣元市首批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出發。在送別現場一位丈夫帶著哭腔大喊:「趙英明,聽到沒有,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我做!」趙英明是廣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隔著車窗向她喊話的是他的愛人蔣皓峻。

武漢街頭的寒風中,一個無奈徘徊的身影,已經連續流浪好幾個夜晚。這是武漢市民張弛,他其實有家,就在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一公裡的位置。疫情爆發後,張先生感覺身體不適,於是去醫院做CT,一直從下午3點做到夜晚10點。從那一天開始,張先生再也沒有回過家。僅管這幾天裡,張先生去過好幾家醫院,卻一直沒有確診。張先生還是擔心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肺炎,因此這些天裡,從來不敢回家。病情讓張先生的體溫升高,發著燒的他住不進任何一家酒店。晚上的武漢街頭,寒風刺骨。憔悴的張先生,站在街頭,無處可去,一臉無奈的說道:「把我關起來都可以,我都不知道還能去哪?「

湖南常德。90後小夥郝進捐了1.8萬個口罩。口罩來源我們想都想不到:去年,他曾在一家口罩廠打工,後來工廠效益不好,他辭了職。廠裡沒錢,就給了價值兩萬元的口罩抵工資。春節前後,郝進聽說疫情緊急,口罩緊缺,立刻想到把這批口罩捐給需要的人。村支書要給他錢,他說:「一分錢都不要,我不能發『國難財』。」在口罩廠打工,還被欠薪,小夥子應該也不是什麼有錢人吧。買房、娶妻、養老,樣樣都要錢。生活不易,而你心有大義。這樣的你,一定會有一個光明未來。

1月31日,南京,公安檢查站。一輛白色轎車停在路邊,下來一個戴口罩的男人。他一邊從車上搬箱子,一邊對民警說:「拿點東西給你們!我從土耳其人肉背回來的。」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趕緊問他:「您貴姓?」男人回:「免貴,中國人就行了!」「我會永遠記得我是中國人,但你們不用記得我。」最深情的話,往往都說不出口。先生,你不用說,我們也懂。

大年初二,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副護士長張敏,要奔赴疫區了。行前,女兒抱住她,哭著不讓媽媽走。護士長忍住淚水,告訴女兒:「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這段時間,類似的場景,發生在祖國的無數個地方。無數個稚嫩的孩子,抱著做醫生、護士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哭著,不讓她們走。可是,那些「狠心」的媽媽,一個都沒留下。親愛的寶寶,我們不哭。我們一起在後方,陪媽媽打怪獸!

-寫在最後-

我把這些故事講給蛋姐和老陶聽,老陶哭了,蛋姐沉默了。過了一會兒,蛋姐認真的說,要是我看到那個老爺爺,我會買他的冰糖葫蘆。這時候,我也忍不住了,善良跟偉大一樣可貴。我們也許並不是奮戰一線的戰士,我們只是一個個善良的普通人;我們放棄了回家過年、放棄了聚會、出門必戴口罩……我們拿出了自己的勇氣,去面對這場災難。前面的路可能還有一點難,但回頭看,我們已經走了這麼遠,不用怕,因為,在災難面前,我們都沒有置身事外。

寶媽們,

在評論區寫下你們的祝福,

為所有人加油吧!

相關焦點

  • 春節紀實:災難面前,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從自身安危上講我好想不去,儘管身邊人都不重視,但我好像能隱隱預感到這次疫情應該很嚴重。但另一種聲音則是從「責任感」的角度出發我不能辜負別人對我的期待,不能讓他們的期望落空,所以應該過去。我在心裡安慰自己從河南到江蘇不會經過武漢,所以應該沒什麼事。但也就是這次的「掉以輕心」,讓我接下來的一周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 疫情面前,那些溫暖人心的故事,感恩溫暖相伴
    2020年的開始,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闔家歡樂的節奏。疫情的不斷傳播,給我們帶來了恐慌,但同樣的,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溫暖和希望。大家還記得央視元宵晚會現場,由陳道明、濮存昕、徐帆、宋春麗等老師們帶來的抗擊肺炎情景報告《相信》嗎,看的時候真的淚流不止。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幾位老師朗誦的內容,更是內容背後那一幕幕鮮活的故事。
  • 關於愛和責任,我有一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不過,被孩子這樣追捧,又被孩子這樣不留情地追問,讓我感覺到——編輯工作真是有趣又有意義,感恩。下面來講講我們的故事,正月初五,我接到了老媒體人(我司CEO歐文先生)的電話,他說:「金希,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幫助這次要『宅『』很久的家長和孩子們。」短短的一個idea,瞬間點燃了整個團隊。
  • 疫情防控觀後感100字_觀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結合身邊事例講感想...
    任何災難面前都抵擋不住人民群眾團結一致的力量。   今天下午我收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四位導師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分別講述了四個方面,分別是抗擊疫情鬥爭,深化理論認識; 疫情大考面前我們青少年的做法;總結歷史經驗增強必勝信我心;談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讓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學習並掌握了預防措施。
  • 沒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
    她一般一天會消毒兩次,早晚各一次,並且消完毒後,會留有一種極刺鼻的氣味,讓人一聞就知道這是含氯類消毒劑,一種帶有一定刺激性和腐蝕性的化學物質。其作用僅停留於消毒中的這段時間,而不能長期保證消毒的效果,這就極大的增加了消毒的成本和消毒的頻次。相信現在去很多公共場所,都會貼出「此處已消毒」的字樣。
  • 疫情期間在家帶娃,不妨陪孩子「講故事」,順勢鍛鍊孩子邏輯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幹預,首先是做好自身情緒的把控,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對疫情的過度驚慌,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從而給孩子的認知增加負擔。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孩子通過故事的邏輯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明白為什麼大人們要改變生活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勢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 從911到新冠疫情,災難過後我們可以這樣磨鍊孩子心性
    有大量關於「911事件」的書都在幫助孩子們了解這場難以想像的災難,有的只是象徵性地談了談,有的則帶領孩子們走近在災難裡對他人施以援手的人。 「我們總是希望保護好孩子,但他們想知道關於這些災難的更多細節,」Ellen Zschunke,賓夕法尼亞Pine Road School的一名圖書管理員,這麼評價和孩子討論悲劇和災難的意義:「我們說得越模糊,他們想知道的就越多。
  • 我們愛看災難片 是因為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他指出,災難片其實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比如2011年拍攝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幾乎就是對這次疫情的「神預言」。尹鴻老師表示,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讓我們選擇堅守」——疫情下的城市服務者
    新華社瀋陽1月31日電題:「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讓我們選擇堅守」——疫情下的城市服務者新華社記者王炳坤、姜兆臣疫情兇猛襲來,考驗著每個人的真實心態。社會分工不同,災難面前,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逆向而行。近日,記者採訪瀋陽市多位城市服務者,他們在特殊時期不退縮,默默守護著社會運轉的「毛細血管」,給人們帶去便捷和安心。他們用行動說話:「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讓我們選擇堅守!」(小標題)「雷鋒」司機:在半隔離中賠錢出車套上淺藍色工作服,戴上口罩,於卓輕聲關門,下樓鑽進黃白相間的計程車。
  • 孩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我希望你明白這3個真相
    2020突如其來的一場戰「疫」讓人措手不及,孩子延遲開學,大人延遲開工。因為疫情,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全國14億人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沒有人能在這場災難中獨善其身。我們必須從這次災難中吸取教訓,告訴孩子三個真相,希望能領悟一些道理。
  • 2020東營反詐故事—我想講給你聽~
    2020東營反詐故事—我想講給你聽~ 2021-01-01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不肯學習,怎麼辦?我給她講個故事……
    下午放學回到家裡,我想著靈兒現在已經上一年級了,要加緊她的學習,於是叫她在家裡把作業做了,課文書複習一下。這丫頭卻很厭倦學習,不願意去學習,不管我怎麼叫她,怎麼哄她,她就是不肯,我強行讓她坐好,把作業擺在她面前要她做,她就一屁股往地上坐,大聲哭著撒賴,一邊哭一邊在地上打滾。還沒有動手打她呢,她就這樣哭起來了,還在地上滾,我整個人氣得不輕,真的想把她從地上提起來狠狠的揍她一頓。
  • 四部紀錄片,是時候讓孩子知道病毒、疫情和人類的真相了
    1 如果想比較客觀的了解新冠病毒的現狀了解疫情擴散至此的原因可以看NHK出品的 第一部關於新冠的紀錄片《緊急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疫情之下當向學生講好的五堂課
    這場「抗疫」阻擊戰帶給人們太多的思考與感悟,關於生命、關於敬畏、關於勇敢、關於付出、關於擔當……它也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許多鮮活感人的事例與素材。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審視周圍的世界和自己,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堂人生大課。 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應該守好自己的「責任田」,除了開展疫情防護知識教育外,我們還要上好這五堂課。
  • 觀影《費城的故事》,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結尾的音樂呼應了這一敘事,還是活躍的人群,還是一派安靜與和諧,不過人群由大人變成了清一色的孩子,歌曲的主題也變成了兄弟之愛,不為愛蒙羞。片尾曲充滿溫情,愛,和希望。而電影中因愛滋病被解僱的律師安德魯案開庭時,眾多示威者正聚集在法院門外,呼籲給愛滋病人平等的權力,抗議對同性戀的歧視。電影另一個了不起的創意,是把故事主角的職業定位為律師。
  •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性更高,想孩子講好故事,「故事地圖」能幫忙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都會選擇讓孩子去講故事,但是卻忽略了一點,用"故事地圖"幫助孩子更有邏輯性地講好一個故事。故事地圖是什麼?故事地圖分為五個部分:(1)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2)故事裡面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 如何向孩子講述災難?看看日本的繪本是怎麼做的
    雖然這場大災難已經過去了10年,但它依舊是很多成年人都不敢提起的話題。繪本作者用紀實的手法,向小孩子講述當年家園發生的故事,希望孩子們在未來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社區。災難儘管殘酷,我們應該好好銘記。2我們逃過了海嘯《小花快快走》
  • 災難不可避免 災難可以避免
    曠日持久的災難正式開始。所有人都深陷囹圄,不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市民,外來者抑或本地人,都無法逃離這座小城。志願者、神父、記者、小職員以及罪犯等,紛紛展示了自己在面臨災難時的選擇。政客掩飾諉過,甚至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原來過著萎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憑藉黑市門路,突然成為了風雲人物;普通百姓恐慌無助、自私貪婪又恐懼。
  • 別動,聽我講這個故事
    那麼做了這麼長時間的聽眾,您是否也想知道到底怎樣講故事才能講得生動形象呢?8月16日就有這麼一群優秀的學員,來到了大釗培訓的04期《講故事訓練》這個特殊的課堂之上,圍坐在一起與黃老師共同研討、學習這一門課。為什麼說是特殊的課堂呢?
  • 【探討】關於新舊約聖經中大災難的思考
    一、關於但以理預言這裡系統論述如何理解耶穌所預言的大災難。大災難首先是在《但以理書》裡做了預言,講得非常清楚,是為著聖城聖地發的預言,不是為整個人類歷史發的預言。「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譯: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者:或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