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FusionStorage 6.0新存儲特性解讀

2020-12-23 存儲在線

近期,華為在上海召開了規模宏大的「HUAWEI CONNECT 2016」大會,來自全球各地120多個國家的超過20000人參與其中,包括華為的合作夥伴、客戶和開發者悉數匯集於此,共襄盛舉。

▲HUAWEI CONNECT 2016

也就是在這次大會上,華為宣布了全新的存儲方向,推出了新一代融合雲存儲。

當然一如既往的,華為秉承了低調、務實的風格,並指明了未來存儲發展的目標——數據按需服務(Data on Demand)。

作為一名學馬列出身的IT記者,我對這個概念感觸良多。

咱們中國人從小到大就被教育會說一句話: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所謂共產主義,其核心不過就是八個字——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所以說,按需分配是終極追求。對於IT服務來說,隨著應用與客戶的變化,對於存儲資源的需求也是動態變化的,能夠隨時隨地滿足客戶變化的需求,這事情並不簡單。

幸好,雲計算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IT架構。當今的時代,雲計算正在向著水、電、煤氣的方向演進,變得越來越低廉,越來越方便。但要想實現IT資源的隨意取用,就必須首先解決基礎的計算、存儲能力調配問題。

華為很顯然明白這一點,因為在那個「數據按需服務」的理念中,華為不僅喊出了口號,還拿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按照華為的定義,所謂的「數據按需服務」主旨在於——構建面向雲數據中心的存儲融合資源池,整合存儲基礎架構,讓數據在不同業務間共享,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按需供給的數據服務,實現敏捷雲轉型。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要想實現動態的IT資源調配,要想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業務增長的壓力,「敏捷」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正因為如此,華為設計了「存儲融合資源池解決方案」,以保障「數據按需服務」得以實現。

華為存儲融合資源池解決方案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大量的用戶需求。在當今的數據中心,計算類應用已經可以通過虛擬機的方式實現快速部署;網絡類應用也通過「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將網絡軟體部署到虛擬機的方式;而存儲類應用,目前卻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機制。

▲華為FusionStorage 6.0發布環節的舞蹈展現全融合特性

換句話說,雲計算系統提供了什麼樣的存儲設備,應用就只能用這些存儲。

這肯定是不行的。也正是看到了這種需求上的缺失,華為存儲融合資源池解決方案才從四個層面實現了對於存儲需求的深度支持:

存儲基礎架構融合——如今,數據中心的發展正在從分散走向融合,特別是最近幾年對於虛擬化應用的展開,融合技術架構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青睞。作為保障「敏捷」的第一要素,華為存儲基於OceanStor OS屏蔽底層硬體差異,實現多協議、多類型設備互聯互通,數據自由流動、高效存取,提升資源利用率達70%以上。

數據按需共享——屏蔽底層硬體差異,統一界面管理所有存儲資源和數據應用,降低管理複雜度;數據標準化,為數據分析和治理做好準備;多接口承載多業務,讓數據按需共享。

敏捷數據服務——在「敏捷」的另外一個層面,華為存儲基於OceanStor DJ提供業務驅動的數據服務,智能匹配最優存儲資源,使業務上線時間縮短至分鐘級,提升客戶商業競爭力。

開放生態——如今,OpenStack這個詞已經成為了行業的熱點,同時它也代表了開放。作為最早涉及OpenStack的廠商之一,華為一直支持向雲數據中心平滑演進,保護客戶既有投資。通過開放架構,讓客戶自由選擇第三方存儲應用,給客戶以更大的發揮空間。

以上這些方式,都是從解決方案的層面,也就是從「戰略」上實現了「數據按需服務」。而在「戰術」層面,我們還需要更為具體的產品作為依託,於是FusionStorage 6.0融合雲存儲和OceanStor Dorado V3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應運而生。

FusionStorage這個名字大家都相當熟悉,它也是華為在存儲領域的重量級產品。在這次大會上,這款產品進行了全新升級,徹底面向了雲存儲市場,定位於應對雲業務場景複雜多變的數據存儲需求。

▲華為在HUAWEI CONNECT 2016上發布FusionStorage 6.0

如今,「分布式」是行業的大勢所趨,所謂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存儲等概念更是廣為人知。在過去的幾年中,華為也一直致力於分布式存儲的研發,比如華為推出的分布式塊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和分布式對象存儲,都已經得到了廣泛部署和規模商用。

我們常聽到一個詞,叫做「為人作嫁」。而對於華為來說,在為客戶提供完善解決方案之前,自己通常要對方案進行實踐驗證,做到讓自己真正滿意,才能實現客戶的滿意。

比如,華為分布式塊存儲構建華為公司自身的雲資源池,部署節點超過14000個,支撐45萬虛擬機和數十套資料庫系統;分布式文件存儲在榮耀(Honor)手機雲平臺中大顯身手,部署容量超過600PB,支撐一億用戶雲盤備份空間;至於分布式對象存儲就更厲害了,應用於德國電信公有雲平臺,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高效可靠的數據歸檔服務。

正是這些源自於華為與親密合作夥伴的親身實踐,才使得華為的解決方案能夠切中客戶的應用痛點,同時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真正為客戶服務。

當然,整個IT行業的變化是非常迅速的。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及移動社交網絡等發展,以平臺化、資源共享、彈性按需為特徵的雲計算,已然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然選擇。

正是看到了這一巨大的市場前景,憑藉著多年在分布式塊、分布式文件與分布式對象存儲領域數多年累積的領先技術,華為全新發布新一代融合雲存儲FusionStorage 6.0,瞄準了金融、政府公共事業、運營商和大企業等領域數據中心融合存儲場景。

▲展區展示的華為FusionStorage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吐槽一下,6.0是什麼鬼?熟悉華為FusionStorage的朋友一定知道,FusionStorage上一代產品編號還是3.X,為啥一下子跳到6.0?背後有什麼玄機呢?

據說華為將FusionStorage的版本號定為6.0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為了體現新產品所具備的跨越性,率先實現了分布式塊、文件、對象存儲的融合,而且已經得到用戶的規模驗證;其次,或許是為了將華為雲計算、雲存儲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面向世人,FusionStorage選擇了與華為雲平臺FusionSphere版本號保持一致,也能簡化用戶的辨識。

我們注意到,華為官方新聞稿中描述這款FusionStorage 6.0基於標準硬體架構,所謂的「標準硬體」究竟指的是什麼?是基於x86架構呢還是另有其他深意?在大嘴哥的多方打探下,得知華為FusionStorage 6.0是一款基於軟體定義的雲存儲產品,支持標準的伺服器,所謂標準硬體其實就是標準伺服器。

數據是企業的命脈所在,為了確保系統穩定高效,華為計劃對多個廠商的伺服器進行兼容性認證,並發布FusionStorage的硬體兼容性清單。目前已經有多款華為RH系列伺服器通過了FusionStorage的兼容性認證,相信在未來越來越多廠商的標準伺服器將參與FusionStorage的兼容性認證。

小到一臺存儲,大到整個數據中心,最重要的就是實現設備穩定運行,實現數據的高速讀寫。正如在文章一開始所強調的那樣,脫離了性能與品質,任何「談情懷」的做法都是瞎扯淡。當然對於華為來說,扎紮實實做產品一直是它秉承的理念。

FusionStorage 6.0具備了三個優秀的特性:融合、彈性、開放。實現了分布式塊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以及分布式對象存儲的融合;系統可輕鬆擴展至4096節點、EB級容量,以及千萬級IOPS,具備支撐SAP HANA等企業關鍵業務雲化的能力;支持主流虛擬化軟體,提供標準接口協議的開放API,天然融入OpenStack雲基礎架構以及Hadoop大數據生態。

坦白來講,華為提出的這三個特性並非是業界獨家,也並非只有華為能夠製造融合雲存儲。但將已規模商用,經過市場檢驗的三種分布式存儲服務融合卻是華為首創。通過為標準伺服器注入不同能力,可實現按需為雲業務提供不同類型的數據存儲服務,或不同類型存儲服務的組合。

由此,華為已經不再局限於為客戶提供存儲硬體設備,而是聚焦如何為業務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FusionStorage 6.0的發布也是對 「數據按需服務」這一華為存儲全新理念最好的詮釋。

從OceanStor OS、OceanStor DJ,再到如今的FusionStorage 6.0,華為在軟體、服務領域的作為愈發亮眼。可以預見,在強調應用體驗、強調數據服務的今天,華為會更加堅定的從存儲「硬體」供應商向軟體和數據服務供應商轉變。做存儲就是做數據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嘴哥想大膽的預測一下:也許在未來,華為的存儲事業部更名為數據事業部更為貼合時代。(轉自IT168)

相關焦點

  • 華為FusionStorage 8.0: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全是百鍊成鋼
    曹長斌以電信行業為例:「4K/8K、AR/VR等新業務不斷湧現,並且充滿著不確定性,傳統存儲產品很難去滿足新業務從小到大的成長,用戶們希望不花費更多精力在存儲運維上,通過一套存儲來支撐業務的變化。」事實上,FusionStorage 8.0研發之前,華為已經對產品醞釀了很久。
  • 匠心故事 | 百鍊成鋼的FusionStorage 8.0
    它不僅是華為存儲產品線的一次重大升級,也承載著幫助用戶實現One Data Center One Storage(一個數據中心一套存儲)的願望。時光荏苒,時鐘不經意間已經來到 5 月 15 日。這一天,華為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儲產品FusionStorage 8. 0 正式對外發布。
  • 對象存儲技術架構剖析之四:NetApp StorageGRID
    聖誕節到了,沒有禮物送給大家,今天給大家帶來西瓜妹一枚,O(∩_∩)O哈哈~繼續我們的聖誕大餐,主流對象存儲架構剖析,今天我們來聊聊呼聲也很高的NetApp StorageGRID。為了方便大家,前面三家解讀連結我都放在這裡。其實,NetApp的StorageGRID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其源頭就是Bycast。
  • 揭開華為OneStorage的神秘面紗
    在HUAWEI CONNECT 2020上,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全面闡述了下一代數據存儲解決方案OneStorage,為企業提供按需分配的存儲資源服務,以及自動化的數據運維管理,並支持開放架構、多雲連接和融合,引領存儲產業走向全場景智能,多雲融合。
  • JS:存儲數據用哪個?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有什麼區別?
    對比cookie:cookie會與伺服器通信;storage只存在客服端,不參與伺服器通信;同樣受同源策略影響,只有在域名一致的情況下才能查看到對應的數據;navigator.cookieEnabled檢測是否啟用了cookie,也就說cookie
  • 華為FusionSphere成企業雲轉型的新標杆
    ,提供高性能、可擴展的存儲資源池,提供塊存儲功能;  FusionNetwork提供傳統虛擬交換向未來的軟體定義網絡演進方案;  這裡我們重點提下FusionStorage,在今年9月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新一代全融合雲存儲FusionStorage 6.0,憑藉按需供給的數據服務,基於全分布式架構的性能和容量,靈活可選的基礎架構
  • 三星定製版Android 6.0新特性:新版瀏覽器和跨應用功能
    (原標題:三星定製版Android 6.0新特性:新版瀏覽器和跨應用功能)
  • 當容器遇見存儲:Container-Native Storage 已來!!
    企業應用的新要求隨著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從虛擬化,到 OpenStack再到容器技術,都走向了成熟的商業應用。隨著Kubernetes的風頭正勁,給容器和業務的管理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性,企業用戶已經開始逐步將原有的運行在虛擬機上的應用遷移到容器上來。那麼企業級用戶的業務系統的特性是什麼呢?
  • Android 11新特性,Scoped Storage又有了新花樣
    距離Android 11正式發布已經半年有餘,也該是時候寫寫Android 11新特性這方面的文章了。
  • 「鴻蒙」作業系統關鍵特性解讀
    合理有序對其進行計算、存儲、網絡等各種IT資源的分配。 為了更好地理解鴻蒙OS,我們將圍繞華為對鴻蒙OS四大技術特性的官方描述展開,來進一步理解其背後的IT邏輯關係和含義。 ,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 Kubernetes 1.17特性:存儲卷從 In-Tree向CSI的遷移已到達Beta
    該過程使Kubernetes開發人員可以獲得反饋,發現,並修復問題,迭代設計,並交付高質量的生產級特性。為什麼將in-tree插件遷移到CSI?在CSI之前,Kubernetes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卷(volume)插件系統。
  • Nimble Storage撬開中國混合型存儲市場_存儲在線
    Nimble的CASL技術揭秘Nimble推出其產品後的3年左右時間裡,在全球能夠很快獲得1300多個用戶的認可,這與其獨有的專 利CASL分不開的,即緩存加速順序布局(CASL:Cache Accelerated Sequential Layout)架構,使得存儲系統具有線性的性能擴展、完備的數據保護、無與倫比的高效和一鍵部署管理等特性
  • 華為雲FusionInsight MRS使能新雲原生企業,加速政企數位化轉型
    HC2020由華為雲CTO張宇昕在峰會上重磅發布了華為雲FusionInsight新一代智能數據湖,原FusionInsight HD與華為雲MRS強強結合,架構、內核歸一,全面升級到FusionInsightMRS雲原生架構,將為客戶提供以下更具競爭力的雲原生數據湖:
  • PureStorage進階全球企業存儲Top5,與IBM並肩
    本文作者——Dostor主編朱朋博根據2019年第一季度IDC公布的企業級存儲市場跟蹤報告顯示,PureStorage已經晉級到TOP5的陣營當中了,通常,這就意味著成為真正的主流存儲廠商了。IDC 201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球企業存儲市場微微收縮了0.6%,為133.7億美金,但出貨容量增長了14.1%。IDC2019年Q1,全球企業存儲市場數據:上圖中,排前幾位的沒什麼意外,還是戴爾易安信,HPE,NetApp什麼的,值得注意的是並列排在第五位的IBM和PureStorage。
  • 華為存儲統一產品品牌 OceanStor領航存儲未來
    華為OceanStor為用戶帶來真正的簡化 據了解,從去年9月份華為HCC 2013大會之後,華為開始逐步將其存儲產品名稱全部統一到OceanStor這個品牌下,高端存儲HVS 85T/HVS 88T更名為OceanStor 18500/18800,大數據存儲由N9000更名為OceanStor
  • 存儲專欄:深度解讀高端存儲的快照技術
    存儲在線專欄文章:之前,西瓜哥已經介紹了所有的高端存儲產品,包括EMC Symmetrix、HDS VSP、IBM DS8000、IBM XIV、HP 3PAR和富士通DS8700等。今天起我們發表西瓜哥寫的關於高端存儲的技術原理,首先介紹下《高端存儲快照實現原理解讀》。 我個人認為對於高端存儲來說,RIAD和快照是所有上層應用的基礎。
  • 存儲自動運維了解一下
    調查數據顯示,隨著全球數據規模的爆炸性增長,企業數據中心的故障中,存儲設備相關故障已經佔到70%以上。以某國際網際網路社交企業為例,每天需要修複數據高達24TB,每天修復帶來的跨機架流量高達180TB。技術和新應用的層出不窮,也帶來運維複雜化的副作用。  傳統的運維高度依賴人的經驗和精力,運維人員的一天就是從虛機、存儲,再到數據、網絡,更像一名企業的救火隊員。
  • 華為雲FusionInsight湖倉一體解決方案的來世今生
    早在2020年5月份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雲CTO張宇昕提出了「湖倉一體」概念,在隨後的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上,「湖倉一體」理念跟隨華為雲FusionInsight智能數據湖在南京、深圳、西安、重慶等地均有呈現,在剛結束的HC2020上,張宇昕在發布新一代智能數據湖華為雲FusionInsight時再次提到了湖倉一體理念。
  • 華為雲FusionInsight MRS全面升級,構建堅實數據底座使能新雲原生...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雲FusionInsight MRS全面升級,構建堅實數據底座使能新雲原生企業
  • 華為雲FusionInsight MRS直擊傳統大數據三大痛點,賦能新雲原生企業
    (原標題:華為雲FusionInsight MRS直擊傳統大數據三大痛點,賦能新雲原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