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司長江偉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丁賀)3月9日,北京大學2019年春季「形勢與政策」首場報告會在京舉行。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司長江偉作「『一帶一路』譜寫中非經貿合作發展新篇章」的主題報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副院長宇文利教授以及江長仁教授、林婭教授等出席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程美東教授主持。
江偉從「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中非商貿逐步發展的若干階段和建設成就、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中非貿易往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江偉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倡議主張在合作中實現共贏,使沿線國家優勢互補,形成聯動發展;該倡議有利於在國內形成新格局,有利於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在經濟轉型升級時期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該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在大發展、大變革和大調整中,其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以包容態度展現各國主張訴求,提高資源配置效應,讓建設成果惠及各國人民,有利於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變革。
江偉介紹了中非商貿逐步發展的若干階段和建設成就。在改革開放到世紀之交這一階段,中非合作模式增多、雙方建立了政府間經貿聯委會機制,規劃指導兩國經貿合作發展,協調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非為了探索貿易往來新機制,於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論壇,中非貿易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每次論壇後,中方都提出一批舉措並具體實踐來推動非洲發展。江偉對在非洲開展工程的中國工人們提出表揚,中國團隊不但技術先進、生產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一流,其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值得學習。在非洲,中國工程團隊的實力和表現贏得了全球聲譽。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了中非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產業投資的深度融合、金融合力穩步推進等方面。江偉從機遇和挑戰兩個方向分析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趨勢。他認為,非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強勁、市場潛力巨大、產能合作契合度高為我國帶來了機遇,但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中資企業的經營能力有待提高等也是必須面對的挑戰。
江偉表示,中國將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非經貿合作行穩致遠。在政策溝通方面,今年將舉辦多個論壇和博覽會,進一步展示合作理念;在設施聯通方面,支持非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溝通方面,助力非洲一體化,通過產能合作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向非洲特色產品開放市場,通過博覽會平臺來推廣非洲產品、打開旅遊市場;資金融通方面,妥善應對非洲債務問題,幫助其發展。此外,中國還將為非洲國家留學生提供更多獎學金,並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技術技能培訓。
程美東在總結髮言時表示,江偉的報告清晰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地區的實施情況、戰略意義、未來的機遇和挑戰等,大大豐富了北大師生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對 「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國際環境的巨大變化需要我們了解非洲,『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對中非,對全人類也有重大意義。」程美東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需要借鑑和吸收歐美的先進理念與技術,重視與西方國家開展貿易往來,對於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應大力實施開放合作的政策,而「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新時代中國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格局的新變化。
據悉,北京大學1900餘名本科生,以及北京市有關高校師生共同聽取了此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