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很多孕媽頭胎是剖腹產,二胎的時候也會想到接著剖,然而很多過來人卻連忙勸要好好考慮,因為二胎剖比頭胎要疼得多,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過來人說心裡話
寶媽小路:生大寶剖的時候因為打了麻藥,只醫生從肚子裡掏孩子的時候有一陣怪怪的難受感,全程沒什麼痛感,但是生二寶從縫合傷口就感覺到了肚子上一陣一陣綿密的痛,回到病房的時候就已經疼得不行,直喊醫生了。
寶媽芳芳:別說了,頭胎剖的時候感覺像是發了個呆孩子就抱上了,二胎明明花的時間差不多,可硬是讓我痛到感覺像是過去十天半個月,每一秒都是在熬!
寶媽可兒:誰不是呢?二胎的時候明顯感受到麻藥的作用好像不是很明顯,問醫生他卻說是嚴格按照體重來配的,不會出現問題,結果剛開始就能感覺到痛,後面的過程簡直不想回憶,誰說剖腹產不痛?那是沒剖二胎吧!
可以說,有這種感受的二胎寶媽遠不止這些,剖二胎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比順產輕那麼一點點,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剖二胎為什麼比頭胎疼那麼多?
1、孕媽年齡增大,體質下降
高齡孕婦(超過35歲)子宮機能遠不如普通育齡期產婦,她們往往產道會比較鬆弛、產力也會比較弱,同時產道和官頸擴張能力都會下調,順產的話無論是母體還是胎兒風險都會比較高,因此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高齡產婦選擇剖腹產。
而由於年齡較大,這類產婦體質不如年輕人,對於疼痛的接受程度和忍耐程度也會比不上,因此她們剖二胎時往往會感覺到更明顯、更劇烈的疼痛。
2、剖二胎腹部刀口在原來的附近
如果孕媽頭胎是剖腹產,二胎也是剖腹產的話,醫生在進行手術時會先切除上次傷口留下的的疤痕,在原傷口上再次進行手術,而打開子宮壁時,則會避開原來的傷口,在附近另開一個,看著就讓人心疼。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給產婦留下兩個疤痕,也可以避免影響子宮的恢復。
生完頭胎後,醫生會建議剖腹產產婦應當在兩年後再考慮二胎,正是因為經歷過剖腹產的子宮成為了瘢痕性子宮,需要很長時間修復,術後兩年左右,子宮疤痕肌肉化,才算達到理想狀態。
而二胎刀口在原來疤痕上面或附近劃一刀,由於同一個位置經歷過一次切割,會痛覺神經變得更加敏感,對疼痛的承受程度會降低,身體感受到了二次傷害,所以產婦會感受到剖二胎遠比頭胎疼。
3、產婦對麻藥的耐藥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剖腹產時會有專門的麻醉人員,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如體重)來決定麻醉劑的使用量,而基本剖頭胎和二胎之間的用量變化並不大。
產婦的體質不同,對麻藥的藥性反應也不同,一些會比較敏感,一些則稍顯遲鈍,而如果是後一種產婦,則要更加吃虧,因為可能差不多劑量的麻藥對她的作用不如其他產婦有效果,感受到的疼痛也就比其他產婦要強烈。
還有一種說法是二胎產婦經歷過頭胎的麻醉過程,身體會逐漸產生對麻藥的耐藥性,因此麻藥對她的作用不明顯,麻醉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手術時的疼痛會更加明顯。
4、頭胎與二胎宮縮程度不同
正常情況下,女性生頭胎時,子宮彈性都較強,產後收縮不需要那麼大的力氣就能夠恢復至產前狀態,而生二胎時,由於子宮肌肉纖維已經被拉扯過一次,就像被吹脹過的氣球,想要恢復如初,就需要更大的力氣。
而每經歷一次分娩,女性的子宮壁就會薄一點,所以二胎對孕媽子宮的壓力也會越來越明顯,導致她們在孕期就格外辛苦,而二胎臨近分娩時,往往會因為子宮彈性不足而導致它需要加大力度的去完成宮縮動作,這也就導致生二胎時,從孕期到分娩感受到的宮縮疼痛都會比生頭胎時更加強烈。
延伸閱讀:剖腹產產後怎樣幫助產婦儘快排氣?
1、適度走動
儘管剖腹產產後第一天由於麻藥效果逐漸消失,痛感如同潮水般湧上來,但產婦仍然要儘早下床,可以讓照顧的家人扶著慢慢地走動,可以走幾步就歇會兒,或背上止痛泵,減緩痛感。
儘早下床活動即可以幫助產婦排氣,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預防腸炎腸粘連。
2、按摩腹部
剖腹產產後,產婦身邊必須留人照看,因此家人可以幫助寶媽自上而下輕輕地按摩腹部,2~3個小時一次,每次10~20分鐘,可以有效促進腸蠕動,幫助她們儘快排氣。
3、喝蘿蔔水等
術後6小時左右,產婦就可以適當喝點蘿蔔水等順氣的水,可以幫助排氣。(z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