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露冷秋期半適當滋補莫悲秋

2020-12-17 瀟湘名醫

本報訊(記者 許嵐)「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飄零細雨中,雲幕黯淡煙水愁,我們迎來了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秋分時節,暑去涼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降水次數增多,氣溫逐漸下降。正如俗語所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不再打雷;二候蟄蟲坯戶,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三候水始涸,由於天氣乾燥,水汽蒸發快,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縣中醫院名醫堂主任醫師董明興溫馨提醒:秋分時節,起居作息也應順應日照規律,恢復早睡早起的平行節律,避免貪睡多睡損害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身體。隨著氣候漸冷,大自然呈現出一派蕭瑟之景,草木枯萎,花葉凋落,人也與自然相應,容易情緒低落,悲憂傷感。此時應調整精神狀態,保持樂觀的情緒,可約上三五好友,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必能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過去人們喜歡趁著秋季大肆進補,但在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平時飲食不缺營養的今天,盲目「貼秋膘」反倒影響腸胃消化、幹擾代謝功能。因此,對於平素體質較好的朋友來說,不妨吃一些性質平和,不寒不熱,滋潤養陰又不膩的食物,如藕、蓮子、紅棗、山藥、銀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對於那些形體瘦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乃至貧血、低血壓的人,可趁此秋涼來臨適當多吃點動物肉類,配以足夠的主食和適量蔬菜、水果,對於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處。 「秋風起、螃蟹肥」,秋分正是品嘗肥美螃蟹的最佳時節,但螃蟹是大寒之物,不宜多食。

【來源:今日陽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今日秋分 | 風清露冷秋期半,禮讚豐收、致敬農民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二十四節氣中位列十六的「秋分」,一般在公曆9月22日至24日間到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各地晝夜等長。2018年起,「籉笠就緒,倉箱可期」的秋分被定為我國致敬農民、禮讚豐收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 13首美膩的秋分詩詞: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秋情丨十首悽美古詩詞:帶你領略古人...
    《點絳唇》宋·謝逸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如今晝夜均長短,佔錄無勞史姓譙。這首詩中描述了秋分的一個特點,就是晝夜一樣長。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 秋季唯美句子精選:風清露冷,秋色溫柔
    1、風清露冷,秋色溫柔。The wind dew cold, gentle autumn.2、秋風起,往事過,但願那些令我們悲傷的事情,都留在過去的歲月裡。
  • 秋分 |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左河水詩曰:「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即為「轉秋涼」。蟄蟲坯戶:後五日「蟄蟲坯戶」,王安石詩:「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3:適當的運動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尤其伸展動作,可幫助拉身,維持身體靈活度,滋脾補筋,強化循環。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
  • 秋分:半涼半暖之間,已過半個秋天
    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天人們候南極星,盼長壽走進田野,採秋碧蒿做秋湯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秋分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會「悲秋」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實際上就是半的意思。過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處仲秋,所謂平分秋色是也。,悲秋是一種心理。古人的醫學難以對其進行客觀正確的解釋,但根據現代科學及醫學理論,悲秋並不是文人墨客們吃飽了撐著而為賦新詞強說愁,它其實是一種源自身體的精神衛生問題。
  • 讚美金秋十月的詩句有哪些 古人筆下的秋多姿多彩
    1、莫道身閒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陸遊 《秋興》   2、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孟浩然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4、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林黛玉   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今日出伏:悲秋情緒應該如何緩解?
    然而到了秋天有時會有些感傷,就是我們常說的悲秋情緒。林黛玉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她曾寫下古體詩《秋窗風雨夕》,「秋風秋雨愁煞人」是黛玉的心曲。所以如果你有悲秋情緒,請不要慌張!正確對待悲秋情緒,合理認識並且積極調整,是非常重要的。從生理角度上來說,悲秋情緒的產生跟我們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同時,秋季是凋零的季節,秋風是肅殺之氣。落葉掉落,百花枯萎,心情也很容易轉入一種悲涼的情緒。除此之外,秋天是一個「燥」的季節。人體對氣溫的變化不適應,遇到皮膚乾燥等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