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的動物,而考研路上,有時卻註定要忍受孤獨。沒有老師跟在身邊的千叮萬囑,也鮮有同學一起並肩作戰。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感到孤獨,一個人走在從自習室到宿舍的路上,一個人晨讀,甚至一個人蝸居在大學城的地下室……孤獨、寂寞,一不小心就會來傷害到你的小心臟。
強調英語一,是因為英語是我的弱項。不瞞大家說,我英語從初一就不好,四級考了三次,第三次沒敢查成績,直接報了第四次,臨考試才發現已經過了,六級沒敢報名。大學期間沒考慮考研,就是因為英語爛。
我對英語是有牴觸心理的,但是到了這個份上,硬著頭皮也要上。於是從第一天準備考研開始,我沒有一天不看英語的。我的英語複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找感覺階段。底子爛,直接做題就是自討苦吃,單背單詞的話,背的沒有忘的快,所以這時候,我一般早上8:00——10:00,背單詞,每天二十幾個單詞,下午5:00——6:00,背兩段真題。
第二階段:八月中旬到十一中旬,做真題階段。每天一兩篇閱讀,題目與單詞結合(這時候我已經放棄只背單詞的做法了,因為遺忘率太高,效率很低,大家複習時,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不要迷信一家之言),再背幾個重點句子,這樣做一篇文章能記二三十個單詞,有語境,不容易遺忘,而且不同的文章裡會有單詞的重合,這樣就能在學的過程中自然的複習到一些東西,算是螺旋式學習,效率還是蠻高的,還省去了特意安排複習的心力勞力,個人很喜歡這種方法。這一階段我把近十年的真題掃描式複習了一遍。
第三階段: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複習真題。這一遍就比較快速了,兩天一套真題,快速做,對答案,複習單詞。十二月下旬的這十幾天,主要就是準備作文了,每天看一兩篇,了解框架,背幾個經典句子(當時有人把每篇例文都背了,但我覺得這樣效率很低,考研拼的不僅是勤奮,還有動腦能力,很多人愛說自己付出沒回報,我覺得不是笨,是懶——懶得動腦子)。
除了這些系統的複習之外,我每天中午和晚上還會看一集美劇,一來是一种放松,二來不管對學習有沒有直接的幫助,至少使我不再有牴觸心理,開始親近英語了。有時候早起洗刷時,也會聽聽英語廣播——雖然大部分聽不懂,但是聽得久了,還是很有感覺的。
我英語成績是72分,不是高分,但是對於我這種四級考了三次的人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不,看到成績時可以說是狂喜了。
政治,主要是背。戰線不要拉太長,對於文科生來說,11月份開始複習就不晚,10月份就綽綽有餘了。政治我考了67,比較低,我認為是出在了複習策略上,對選擇題重視不夠。我建議將來要考研的孩子們,簡單過一遍基礎之後,就刷選擇題,最後的十幾天,集中背大題。真題是很有必要做的,大題一定要認真對答案,主要是看人家的答題思路,怎樣能把題答得更全面,而不要一心和知識點死磕。
最後再說一下自己的心境吧。我性格比較平和,從小安於孤獨,但是當真正的孤獨鋪天蓋地襲來時,還是有些無助。這種孤獨是多方面的,不僅是因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複習,而且與家庭和自己的選擇有關。
當巨大的壓力來襲,大多數人都會很暴躁吧。這種暴躁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效率,然後又形成惡性循環。我也有過很暴躁的一個階段,覺得做任何事都是痛苦。那時候,我選擇背上書包一個人去爬泰山,爬山很累,但也很享受那種大汗淋漓的感覺。我是晚上爬的山,夜色將危險都藏了起來,能聽到潺潺的水聲和安閒的蟲鳴,抬頭還能看到滿天繁星。一直在等十八盤,爬到頂上才發覺,不知何時已將最驚險的那段踩在了腳下。五點多鐘,看到了名不虛傳的泰山日出,那一刻很平靜,很享受,很好。從泰山回來的第二天,我就拖著兩條酸痛的腿去上自習了,走的艱難,也堅定。
之後,也有過幾次情緒失控。我希望大家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慌張,要包容自己,畢竟太累了,畢竟有壓力,原諒自己才能平靜下來,然後我們慢慢來。有些時候,學習累了,我就練練字,散散慢慢的寫著,半年下來竟然寫了很厚一本,後來我整理了一下,把它全部寄給了一個很喜歡我的字的朋友,好像給這些孤獨的奮鬥,找了個歸宿一樣。
最後想說,我們從小聽過很多道理,很多有用,很多卻是對自我的綁架。羅素說,哲學是一種介於宗教和科學之間的一片邊界模糊的廣闊天地,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自願或者被迫選擇去相信一種生存的哲學,這種哲學形成了我們獨特的世界觀。我們如此渺小,或許所有人的認知都是錯的,也或許都是對的,但是世界如此浩大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沒有任何一種道理,可以完全解釋它。所以,我們不用有那麼多擔心和顧慮,不用一定要去相信誰,如果一定要相信一件事物,何不相信自己的內心呢?所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吧。雖然孤獨,但是依然堅持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