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家園」被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真的適合人類嗎?

2020-12-17 奇點使者

現代科學 研究認為,大約10億年之後,地球將再也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伴隨著太陽的逐漸老去,太陽的內部核聚變會越來越劇烈,太陽發射的亮度和能量也會越來越強烈,這個時候,地球的溫度就會直線上升,大約是現在平均溫度的2-3倍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呢?地球將變成一個「火球」,地球上的水資源也都會消失。在那之前,人類必須想辦法離開地球,去往另一個家園。

大約10億年之後,火星將取代地球,成為太陽系中最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不過,火星也不能夠為人類提供太久的庇護,大約20億年之後,火星也將重新變得不適合生命居住。人類如果能夠在系外其它年輕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一顆宜居的星球,人類或許就可以存在得更久,那麼,這顆星球會是哪裡呢?

前段時間,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名字叫做「TOI 700d」的行星,它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在美國TESS系外行星搜尋計劃中,它幸運的被科學家們觀測到,更加令人開心的是,這顆行星也是目前最接近地球的一顆行星,甚至比之前克卜勒計劃中,找到的克卜勒452b還要令人興奮。

要知道,克卜勒452b曾經被叫做「第二地球」,不過,因為它距離地球1400光年,這也讓很多科學家望洋興嘆。這次的「TOI 700d」行星雖然也很遙遠,但是從距離上來說,是克卜勒452b的十四分之一倍,未來人類如果真的可以接近光速,並且找到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保持生命特徵的辦法,還是很容易登陸到「TOI 700d」行星上去看一看的。

科學家表示,「TOI 700d」行星所在的恆星系統中,主星是一顆紅矮星,眾所周知,紅矮星的亮度要比太陽低很多,所以,即使「TOI 700d」行星與主星之間的距離很近,從它吸收的能量上來分析計算,它也仍然處於宜居帶中,並且它的大小約是地球的120%,這表明,它的上面很可能存在濃厚的大氣層,並且非常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

「TOI 700d」行星所在的星系還有其它2顆行星,它們並不在宜居帶中,不過,卻對於「TOI 700d」行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作用,這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TOI 700d」行星上,已經有生命的存在了。

假設「TOI 700d」行星上與地球一樣,大面積都被浩瀚的海洋所覆蓋,那麼,從時間上來看,「TOI 700d」行星的大氣主要成分,應該與早期的地球差不多,同樣,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TOI 700d」行星也被潮汐鎖定,這表明它的上面與地球一樣,存在著白天與黑夜。

其實,多年來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積極的去尋找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TOI 700d」行星發現之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2000多顆處於宜居帶中的行星,其中有可能存在生命,並且與地球環境類似的行星數量,也大約有100多顆,這意味著,生命或許真的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人類在宇宙中並不特殊。

相關焦點

  • 第二個「地球」被找到,距離地球僅4.2光年,科學家卻擔憂不已!
    人類科技進步必定會消耗大量資源,如果有一天資源被消耗完畢後,人類該何去何從呢?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快尋找人類新家園。資源的重要性自從人類出現後改變了地球的歷史,人類具有高智慧大腦,和其他生物不同,並不會坐以待斃等待災難到來,為了人類的小目標,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尋找另一個行星的同時,人類以地理位置、光照、水資源、氧氣,這四大因素作為主要尋找目標,其中對人類最重要的資源是水資源。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但這確實是一個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的方法。克卜勒計劃的使命這次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基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 2009-2018 年之間收集的系外行星數據得出的。克卜勒計劃的全部意義在於,讓科學家弄清楚應該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什麼星體的研究中,才能找到地外生命。因為資金、設備和觀測時間都是有限的。同時,這些工具 (如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的柏拉圖望遠鏡) 可以用來確定一個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是否有大氣或任何潛在的生物特徵,而這類研究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更適合執行這些任務的望遠鏡。
  • 科學家終於找到「第二地球」,和地球十分相似,距離也很近!
    如果人類對地球環境再不加以重視的話,那麼終有一天地球環境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一邊治理環境,一邊科學家也在積極地尋找太空中的「第二地球」,為未來宜居太空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尋找出一顆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還是非常艱難的,這種難度簡直就是大海撈針,雖然宇宙中存著很多天體,可是很多天體的環境都是非常惡劣的,況且人類的技術還比較有限,因此在尋找「第二地球」上,科學家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相似度達98%,專家:怕已經有人!
    也正是因為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渺小,很多科學家才一直堅信,除了地球之外,在這個宇宙中一定存在其他擁有高等文明的星球。只不過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發現它們而已,但是即便如此,科學家們也未曾停下過尋找地外文明的步伐。
  • 科學家發現「第2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但是這些星球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相比都是有著很大差距的。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看似是一種偶然,可其實蘊含著必然。不過人類真的除了可以生存在地球上,就不能夠去往太空中的其他星球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或成為人類新家園,上面有外星文明嗎?
    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環境持續惡化,人類開始尋找第二家園道路,截止到目前為止,宇宙中發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不低於1000顆,可是這些行星要麼距離地球太遠,要麼空轉時間特別短暫,真正和地球一樣的星球在宇宙內幾乎很少見前段時間美國研究團隊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π行星,為什麼會給他取這樣的名字呢
  • 系外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科學家:移民有望卻令人害怕
    當然,成為宇宙霸主對於人類來說還太遙遠,我們目前要面臨的困境就是地球的生態正在不斷惡化,人類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太陽系附近的新家園,然後在不久的未來移民到這個新家園。可能有人會說了,太陽系難道就沒有第二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家園?火星不是科學家選擇的人類第二個家園嗎?
  • 美科學家找到「證據」:「地球監獄論」是真?人類並非來自地球?
    美科學家找到「證據」:「地球監獄論」是真?人類並非來自地球?美國科學家在對人類生理學研究中發現一些「盲點」,有四個突出的生理特徵表明人類至今還不能適應地球,因此他提出,其實人類並不是來自於地球,而是被其他星球的外星人「放逐」到地球上面的,也就是「地球監獄論」的由來。腰痛可以說是一直困擾著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在生活中,動物們不會感到腰背痛。
  • 「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發現是毫無意義的嗎?
    「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發現是毫無意義的嗎?克卜勒452b真的是「第二個地球」嗎?你看地球上有水、有空氣、有大氣,別說這些狀況不確定,連克卜勒452b是否是巖石星球都不能確定:比如我們地球主要由巖石構成,還有一類比地球大得多由氣體構成,像是木星,能住嗎?雖然根據「合理猜測」,克卜勒452b很大可能性是巖石星球,但也不能肯定。且不說這些,我們就連克卜勒452b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談「第二個地球」真的靠譜嗎?
  • 地球是外星人囚禁人類的動物園?人類逃得出去嗎?可怕的費米悖論
    地球是人類溫暖的家園,人類只有生活在地球上才能暢快的呼吸,若是到了外太空,將會瞬間因為高壓,缺氧、低溫、輻射等各種原因失去生命。這也是為什麼上個世紀人類就已經具備登陸外太空的實力,但依舊沒辦法在太空中來去自如,只因為太危險了。
  • 科學家發現,一顆「小地球」就在我們附近,人類移民並非天方夜譚
    但是對於科學家們也只能做一些最壞的打算來面對這個地球,所以說人們對於尋找「第2個地球」也是一直都沒有停下過腳步,因為地球早晚有一天會全部被消耗,所以說能夠找到第2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是最關鍵的。如果對於這項工程很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地球上合成的氧氣和水分在其他的星球上很難體現出來。
  • 第二個"太陽系"現身宇宙 可能包含"小地球"(圖)
    新發現的第二個「太陽系」可能包含「小地球」,為人類尋找地球外生存基地增加了希望。    人類能否找到地球外的生存基地?這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永恆問題。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為此找到了新的線索。他們在2月1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發現了酷似太陽系的另一個行星系,那裡的「木星」和「土星」活靈活現,而其他對號入座的行星仍有待定位。
  • 人類不是地球「原住民」?科學家在人體中發現的37,代表了什麼?
    然而這一觀點的提出終究也只是一個假說而已,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當中所說的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類人猿進化階段,科學家截止到目前為止,並未找到任何關鍵性的化石,進化論當中很多的疑點也並未找到合理的解釋。因此時至今日,人類生命的起源究竟是怎樣的,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 地球有一顆「孿生兄弟」,一年有385天,人類理想的新家園?
    地球的生態資源被過度開採,同時人類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差,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百年、千年甚至萬年之後,地球會是一個什麼樣子,那時候的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嗎?其實,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尋找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新家園,當然也在探索地球之外其他生命體的存在,在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太空中發射了克卜勒(Kepler)天文望遠鏡,其目的就是尋找探測宇宙中遙遠恆星上的凌星事件,當然,克卜勒科學團隊的這一苦心並沒有白費,他們從5萬顆恆星短暫且規律的凌星過程中,挑選出了較為明顯的一顆行星,也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克卜勒
  • 地球資源終將耗盡,人類該怎麼辦?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星球或是希望
    這場會議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再對碳排放的含量加以限制,地球的溫室效應就會越來越嚴重,人類也無法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了。但是即使如此,世界各國也無法很好的完成這一指標。因為地球上存在兩百多個國家,碳排放就意味著發展的權利。每個國家都希望發展,自然也很難遵守協定的要求。而且地球也是有壽命的,目前地球的年齡大概是46億年左右。根據科學家對地球的研究,地球理論上有100億年的壽命。
  • 科學家發現,一顆「小地球」就在我們附近,或成為未來居住的寶地
    而對於如今的科學探索來說,人類還沒有發現一顆完全可以直接居住的天體,就算是發現了與如今地球相似的「超級地球」,一般都是以「光年」的距離進行計算,所以說如今的技術很難達到,然而科學家們如今將目光聚焦到了我們太陽系內,並且該天體非常適合人類未來開發「第二棲息地」——那就是火星。為何火星適合人類變成「第二棲息地」?
  • 「第二地球」真的存在?資源豐富適合居住,專家:停止幻想!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也在鍥而不捨的探索其他星球的存在。從1961年加加林開始首登太空之後,各個國家也都緊隨其後,我國更是發射了多枚火箭探索宇宙的奧秘。隨著地球資源的不斷開採,自然界已經給了人類危險的信號。因此探索其他星球也是為了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2倍,人類卻難以到達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這不,天文學家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總計超過4000顆,而這些系外行星的種類還不少,又想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也有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
  • 人體骨骼的鈣元素,在5500萬光年外被發現,人類第一故鄉不是地球?
    關於人類生命的起源,至今科學家們都爭論不休。一個新觀點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我們的認知,有人認為,其實人類的第一家園並非是地球,而是來自於遙遠的星系。起初這只是一個腦洞大開的猜測而已,但是曾經有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似乎正在證明著這一觀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距地120億光年,「第二銀河系」被發現,科學家卻因此感到困惑
    多年來,伴隨著天文觀測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越來越多,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據報導,日前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科學家們,利用智利境內強大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20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第二銀河系」,不過這個星系卻讓科學家們紛紛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