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是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中的美景,主要講述的是武陵人與世不爭,安靜閒適的桃園生活。初讀感覺美不勝收,再讀心中卻是羨慕不已。
現代社會的人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每個人都有感覺心累的時候,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在貴州深山中有一個巨洞城堡,附近形成了一個村落。住在這裡的人衣著打扮都是明朝樣式。不禁好奇,這些人究竟是什麼人?村長這樣介紹自己居住的地方。
「這洞叫做人人洞,人人洞在幾百年前一直有人居住,村裡還派人守護著。但是從我爺爺輩開始,人人洞就無人居住了。」
巨洞的洞口是按照古代城門的樣式修建的。有一個城門,四個射箭門。進去的洞口很小,人要彎著腰才能走進去。前行大概數十步,空間變得越來越大。簡直和《桃花源記》中描述的一模一樣。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航拍圖上顯示,這個巨洞藏在一座山谷之中,當地人稱這個山谷叫「天神坡」。而石頭做成的堡壘則位於「天神坡」的山峰山腰處。位置特殊,十分隱蔽。
在「天神坡」和「人人洞」四周,到處都是石頭堆成的「城牆」。有村民說出了這些城牆的來歷:
「有村民在這裡開荒種地,為了阻礙野獸糟蹋莊稼,他們把石頭搬到了地頭,這些城牆是抵禦野獸最好的屏障。生活在這裡的人和莊稼,都必須堅強。」
進入洞穴大概二三十米之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洞廳。大廳有十幾米高,三四十米寬,四五十米長。村長指著這個大廳介紹道:
「父輩們遭遇過很多戰亂,那時候如果遇到土匪或者是戰爭的話,全村幾百人都躲到這個大廳裡面。等到戰爭結束,土匪離開再出來生活。」
這個地方位於貴州省安順貴安新區,被當地人稱之為「魚雅村」。村民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村中很多人身穿古樸的服飾,頭上梳著奇怪的髮髻。他們自稱是「明朝遺民」。
「我們是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平定西南,從內地遷徙過來戍邊屯田的漢人後裔。」
這就像是《桃花源記》中描述的武陵人一樣。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陶淵明終其一生的夢想就是能躲進桃花源中,躲進自己的理想小國。因為戰爭時期的老百姓實在是太苦了。如今戰爭已經消失,魚雅村依然呈現出一片詩酒田園的景象。不得不說,這樣的生活是如今現代人享受不到的,也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廣東兩名學生在上學路上撿到一隻「國寶」鴨,珍貴程度等同大熊貓
鄭州一小學校長被逼哭,700個家長要「走關係」,不錄取就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