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和浙江工業大學等發展階段,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分別於1994年、1999年和2001年併入浙江工業大學。綜合實力是強的,但是大而不精,不符合雙一流的胃口,只能拼一個自二,但是老大哥自己也不是理科專精的,所以幫忙都不一定扶的上去。由於基礎以及國家定位的限制等因素,像浙工大這樣定位的學校,非冷門學科要想往精尖走是有上限的,再加上拿了省裡的錢就要承擔省裡的任務,攤大餅在所難免。目前看來三個指標都還沒達到,希望很渺茫,如果雙一流上車的標準不變,通過獲得自二上車是最有可能實現的,其他兩個條件太難。
在所有的國內排行榜中,浙工大基本上在60-80多位徘徊多年,代表了綜合實力,在211中也應該排在中位。但時運不濟,跟211和雙一流擦肩而過。
如果把江浙滬納入一起來看,或者說看看隔壁蘇滬的企業或學校對這所學校畢業生的認可度和評價,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入學分不低,只能說生源還可以,不代表學校本身平臺好,因為浙江高校沒有梯度設置。
不是211勝似211。考不上浙大去工大。這兩句話,許多人聽了四年。高考分數考完了就沒有意義了,可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大四了還在提高考分這種東西…… 畢業幾年後感覺,不同學校的平臺差距真的很大。申國外研的時候,不是211就不是211,白紙黑字分數要求都不一樣。
依目前條件來看,進雙一流的門檻沒有達到。所以,接下來浙工大應該謀劃長遠,做到兩個重視:一是要重視基礎學科,除了化學以外,浙工大的數學和物理底子是比較薄的,只有基礎學科紮實了,發展才有後勁,同時自然科學獎才有可能;二是重視新興學科,加快相關領域的建設,包括藥學、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領域。
進雙流感覺很看學校的底蘊和所在地領導活動能力,我感覺以現在政策,工科類院校好進,財經類的基本上沒戲。esi有用的話就好了,浙工7個esi百分之一,不過想拿個千分之一難死,雙一流感覺最大的優勢就是經費高了好多,這2年波大漲了10億。
縱觀這幾年的資金投入,浙工和波大半斤八兩。以20年預算為例,省內的支持力度浙工32億,波大26億;再加上寧波市6億左右的投入,波大能與浙工打平。慣性使然,浙工在省內多吃些的趨勢不會有變化;我波是真的緩過來了,資金層面比五年前寬裕太多。錢的層面上,省裡的策略是支持雙一流,但是也不放棄省重點(以浙工為主要對象),希望是第二輪雙一流評選能再上車一到兩所。目前看,工電商都有希望。錢先給到位,能不能出道就各自看各自的機緣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