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老師與父母的眼中,「性教育」、「早戀」都是一些很敏感的字眼,是難以啟齒的,是避而不談的。
前不久,湖南衛視《少年說》節目來到了海南一所中學,一位初一女生站在勇氣臺上,道出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的盲區。
這個班級的孩子非常幸運,他們有一位與眾不同的班主任——
她不但年輕漂亮,還很有方法、很正義、很負責,更是一個能跟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被學生們親切的稱呼為「香香姐姐」。
為了讓孩子們正確面對青春期的困惑,「香香姐姐」曾在班會課上,讓孩子們觀看普及性知識的教育視頻。
不同於大部分老師和家長的欲說還羞,遮遮掩掩,香香把學生們當成有思考、有判斷能力的成熟個體來對待,總是給予孩子們正面的引導教育。
坦然地掀開「性教育」的神秘面紗,既滿足了青春期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自然地避免了無知帶來的擰巴和傷害。
有一次,我們班一位女同學因為生理期肚子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休息,卻被另一位男生嘲笑地說:誒呦,來『大姨媽』了。
回想起我們自己的初中階段,這樣的玩笑其實非常常見,每位女生都曾經在生理期小心翼翼、緊張焦慮,害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男同學攻擊嘲笑的目標。
我記得我們初中的生理衛生課是由化學老師兼著上的,第一節課上她紅著臉,在調皮的男生的起鬨聲中極不自然、斷斷續續地講了小半節課,然後便藉由課堂紀律差,生氣地「懲罰」我們——自習。
此後的生理衛生課,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自習課,老師和同學們都感覺自在了。
你看,因為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那一輩自己沒有經歷過這堂課,於是對我們難以啟齒;而我們也缺失了這堂課,所以如今雖然非常多的家長都知道要性教育,但同樣不知道怎麼入手,於是要麼避而不談,要么半遮半掩,欲說還羞。
香香立馬很嚴肅地制止了他說:來例假是全世界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請尊重每一位女生,不要拿這種事情亂開玩笑。
幹得漂亮!
如果當年我們的老師能夠在男生起鬨時說這樣一段話,恐怕很多女生就不會那麼恐懼、自卑、慌亂無助了。
香香說:
其實在我自己上學的時候也有相同的經歷,覺得來例假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因為那些男生一旦知道,便會揪著你不放,一直嘲笑你。
所以我當了老師以後,當時我聽到時就很生氣,我覺得,很正常的生理現象,為什麼大家要覺得羞恥呢?為什麼男生還可以肆無忌憚地嘲諷女生呢?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引導,他們就覺得很神秘,又覺得是很值得探究的一個事情。
所以我在班裡就告訴大家,首先你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女生是應該被尊重的;其次也希望我們作為女生,能夠坦坦蕩蕩地抬起頭來,以後去超市買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必覺得尷尬、丟臉。
學習性知識,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以教會孩子尊重與愛護他人,接受自我,確立自信,處理人際關係和與異性溝通,並且健康起健康的性態度。
能與孩子坦誠溝通成長煩惱的父母,親子關係是親密而良性的;反之則是疏離,甚至是對立的。
我有個閨蜜,但我們不是髮小,我們曾經在一起談及過青春期的困惑無人開解時的煩惱與慌亂。
我們的媽媽都沒有提前告訴過我們,將會面臨哪些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
我的媽媽常常忙得忽略我,但因為從小乖巧聽話的緣故,我沒挨過打,也不常被訓斥,當遇到難以啟齒的困惑,我還是鼓起勇氣吞吞吐吐地向母親求助。
她並沒有欣喜女兒長大了,而是慌慌張張地把我拽到臥室竊竊私語,並且嚴肅地提醒我:小心點!別被你弟看見!
從那以後,這就覺得這是一件神秘而羞恥的事情,惴惴不安,甚至懊惱自己為什麼這麼倒黴?
對!就是倒黴!在很長一個時期裡,我們都管這件事叫「倒黴事」!
而她小時候是一個頑皮又執拗的孩子,大人說東她偏要往西,偏偏她的媽媽又非常強勢,容不得孩子不聽話,所以,她三天兩頭挨打,而且每每挨打時都是咬著後槽牙,梗著脖子誓不低頭。
我和我媽都恨透了彼此,她總是用最惡毒的話罵我,我總是倔強地回以白眼。我想快點長大就可以離開家,離開她。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流血了,我以為自己生病了,但我不想對她說,我以為自己快要死了,特別特別絕望。
後來是鄰居家的姐姐教我的,可我總是懷疑自己不正常,真的,我當時想過自殺。
又一起因無知引發的鬧劇啊
我曾經看到一位媽媽在網上求助:我的女兒剛剛來例假,我應該給她什麼建議?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曾仕強教授的一個視頻講座,他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第一時間便分享給我的那位閨蜜(她女兒今年十歲)。
曾教授說,當你的女兒來了月經的時候,媽媽就應該告訴她:
這是我們做女人最了不起的時候,你看男人他就沒有月經嘛!他功課比你好,他月經比你少!你要好好照顧你自己,上天對女人是很優厚的,女人一生有改變自己的3次機會,來了月經就是改變體質最好的機會……
如果當年我們的媽媽也能夠這樣對我們說,我們就不會因此而自卑、羞怯了。悅納女性身份,痛經時敢於坦然求助,學會正確的保健,愛護自己的身體。多好!
中學時代我有一位摯友,她早戀了。
17歲的一天,她驚恐萬狀地把我拉到偏僻處問我:和男生kiss是不是就會懷孕呀?
「天啊!我也不知道啊!你們……?」
「嗯,怎麼辦?」
五雷轟頂!
「怎麼辦?怎麼辦?我媽要是知道了非打死我不可!要是真的懷孕了,我就去死!」
現在每每談及這件事,我們都笑得前仰後合,慶幸當年沒有死於無知。
可現實生活中,由於無知造成的悲劇慘劇並不鮮見。
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不要再把性教育當成一個避之唯恐不及的事,給孩子正面、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是身為父母,必須給孩子上的一課。
性教育是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的綜合體。
除了生理知識外,還包括性別身份與角色、人際關係與情感,以及可以上升到社會及文化的層面。
第一步:家長和老師要克服自己的「羞恥感」
其實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最早來源於父母的認知,就像當年我母親的慌張和隱諱,就把她對這件事的認知傳遞給了我。
當父母和老師大大方方地與孩子溝通和普及,它就不再隱晦、神秘,而是孩子成長所需掌握的知識和常識。
第二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育及發展規律
曾經發生過不少令人痛心的事件,於是有評論稱「你嫌性教育太早,可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深以為然。性教育不是只有青春期才需要開始的,而是需要貫穿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這就需要父母多了解性教育的知識,做好知識儲備。
我們本就是缺失了這堂課的一代人,力不從心怎麼辦?可以藉助好的書籍、視頻、紀錄片等等,父母要做的就是從琳琅滿目的「工具」中挑選出最合適的。
《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中信出版社),是一本家庭兒童性教育指導手冊。
書中分析了0-3歲、4-6歲、7-10歲和10歲以上,幾個年齡段集中體現的性教育方面的問題。
從為家長答疑解惑的角度,幫助父母更新觀念,理清一些知識,走出一些誤區,打消一些顧慮,幫家長建立獨立的思考,從而更從容理性、科學有效地對孩子進行不可或缺的性教育,將性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第三步:教會孩子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傷害
學習性知識,能夠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學會保護自己的手段。
陳銘:不管是家長,還是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都要及早地給孩子們完成這項普及的工作,從這代開始是發生變化的起點,而這樣的起點需要像香香這樣的老師不斷地推動,不斷地在教育上的完善。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