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票房數字再創新高,2017年,中國電影的繁榮,還體現在全年備案、立項了3825部新電影(來自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官網的權威發布)。
根據當下的行業規則,這些立項項目都是指院線電影,換句話說,再加上每年上千部的「網絡大電影」,我國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電影生產大國。
可喜可賀。
槍稿的金牌槍手、電影學博士灰狼,廢寢忘食、頭暈眼花研究了這近4000部電影備案信息,終於在春節期間為我們趕製出了一份普及版簡報。在過年的歡慶氣氛裡,我們覺得閱讀該報告非常相得益彰。
從前,劇本審查備案只由國家局負責,而如今省級廣電局在電影法的授權下,也承擔起了重任。所以,近年來,國產電影的備案數字一路猛增:2011年備案電影/劇本1537部,2012年2053部,2013年1982部,2014年2620部,2015年3539部,2016年3708部,2017年達到3825部的歷史新高。
園子溫老師,您想好了嗎?
每年的劇本備案數量都在上升
2.2017年都備了哪些案?
在2017年備案的3825部影片中,「同意備案」者為3240部,「修改後同意備案」的有444部,「原則上同意備案」的有49部,「同意立項」者92部。
31個省級備案單位中,共有7個省市的備案量超過100部,僅北京一地,就以1246個備案佔據了全年總量的32.6%。緊隨其後的是浙江(304)和上海(303),各自佔總量的8%,之後則是廣東、山東、陝西、江蘇等四個傳統影視大省。這也是目前中國影視業地域分布的基本格局:北京是唯一的製作重心,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地區是稍具活力的製作區域。
此外還有電影局直接備案的影片149部,它們通常來自中影、上影、西影、長影等國營電影企業,中央電視臺、國家大劇院等國字號文藝單位,以及由和境外(包括與港臺地區)合作項目的製片公司。
從類型上看,2017年備案劇情片3291部,動畫片174部,紀錄片136部,特種影片(指博物館、水族館、科技館和部分主題公園放映的影片類型)33部,以及合拍片91部。
2017年備案影片中,迄今已經上映的重要影片有18部(見上表)。其中《功夫瑜伽》備案9天後就上映了;安樂公司的《心理罪:城市之光》是2周;《妖鈴鈴》間隔了3周;《繡春刀:修羅戰場》則更奇特,在影片上映一周之後才備案號才拿到。
(思考題:這些影片到底是 A.備案太快、B.備案太慢、C.上映太快、D.上映太慢)
《繡春刀2》的劇本立項比上映還要晚,你說奇怪不奇怪
而從比較正常合理的從備案到上映的周期看,真正執行較快的影片都是以續集、IP改編為主,類型是愛情片、動作片、喜劇片和奇幻片四大類型。這些影片從劇本備案到上映,一般是幾個月到一兩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