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帶有魚腥的鹹味」了嗎?陳晟藝術作品在杭展出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2019-05-27 06:5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卉卉

5月25日,「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開幕,來自舟山的藝術家陳晟第一次在杭州推出大規模個人作品展示。300餘位專家、學者、書畫家、收藏家以及主辦方、協辦方和支持單位的領導、專程抵杭觀摩的舟山「親友團」把賽麗美術館的開幕大廳擠得滿滿當當。

《吳歌秋水泠》

「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是一場充滿鄉情的展覽,在賽麗美術館創辦人、舟山人夏賽麗的策動下,一面是陳晟滿紙的舟山風物、舟山風情和舟山風景,一面是來自於舟山的各界代表,說著舟山話,看著舟山畫,品味著萬裏海疆的遼闊和博大。

舟山人以海的胸懷和激情,塑造了獨具面貌的「海風畫派」。陳晟很好地理解了大海的精神,創作了具有個人風貌的繪畫精品。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卓鶴君的話來說,他看到了陳晟畫作中「那帶有魚腥的鹹味」。「這鹹味濃濃的,這是他生活在家鄉的必然。這就是他的生活感悟,一種難以表述的情懷。我在他的語境中,感悟到了一種鹹味的可貴!」。

70後藝術家陳晟,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曾先後師從李勝洪、祝遂之、王飈、卓鶴君、曾翔諸先生,現為文化部青聯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普陀山書院秘書長,中國藝術節基金會普陀山文化發展基金理事會秘書長,舟山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舟山市書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中國畫創作研究院、舟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舟山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作為學術支持單位,浙江賽麗美術館、舟山市普陀山書院、舟山市美術家協會、舟山市書法家協會和舟山市書法研究會承辦,由杭州市舟山商會、杭州天虹畫廊、錢塘文化藝術中心等機構協辦。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6月2日,同時,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冊《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集》也將在展覽期間首發。

相關焦點

  • 去賽麗美術館偶遇一場「鹹味」的展,畫家陳晟筆下的舟山風情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林梢青 這兩日,在浙江賽麗美術館能遇到一場「鹹味」的展——「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這是舟山藝術家陳晟第一次在杭州推出的大規模個人作品展示,而那「鹹味」,正來自於陳晟的生活感悟與家鄉情懷。展覽共展出陳晟近期創作的60餘件書畫作品,分山音、海色、書法三大部分,呈現於賽麗美術館5、6層兩大展廳。
  • 「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即將亮相浙江賽麗美術館
    「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開幕式2019年5月25日下午3點展覽時間「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展」將於5月25日亮相浙江賽麗美術館(杭州市上城區江城路369號),展覽將展至6月2日。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分山音、海色、書法三部分,共展出中國畫、書法作品60餘件,展覽期間,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型畫冊《山海之間——陳晟藝術作品集》同期首發。藝術家簡介陳晟,1975年9月生,漢族,浙江定海人。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美術學碩士學位。
  • 杭六中這屆畢業生的書畫作品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在這麼高大上的地方展出,還有這種神操作。」「聽說那裡是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印學專業博物館呢。」「這麼牛的地方,我三年前想都不敢想。」杭六中的畢業生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六一兒童節禮物,自己的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印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印學博物館展出,吸引了杭城高中校長、兄弟學校領導及其他嘉賓前來參觀欣賞他們在杭六中三年時間裡的藝術成就。鍾佳君同學連續四個學期獲得優秀學生,前兩天剛被預保送到杭高貢院校區。
  • 陳晟綜合材料繪畫展在肥展出
    △塬上  由安徽省油畫學會、安徽省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等聯合主辦,「大象無形——陳晟綜合材料繪畫展」日前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開幕。  綜合材料繪畫是一門新興的藝術形態,打破了傳統繪畫的單一性和局限性,一經推出,就以它多樣的表現手段和豐富的藝術效果,在美術界迅速推廣和發展。
  • 大象無形——陳晟綜合材料繪畫展預告
    二十世紀著名美學家、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說:「所有的藝術都是象徵的」,陳晟在創作中所表現的山峰形象強調其特有的崇高姿態和粗糲滄桑的質感,試圖通過直觀的象徵圖像,從而達到內心所追尋的崇高精神。他在北京訪學和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依然延續著山峰系列作品,最近幾年,除了導師丁方教授、郗海飛教授給予的指導以外,他對中西繪畫史、美學經典等廣泛閱讀與深入研究,也逐步完善他的創作理念和手法,並促使其繪畫主題與風格發生改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陳晟多次深入西北採風,尋找中華文明的根脈。在新疆和西藏等地進行藝術考察,尋求創作上的新突破。
  • 杭臺兩地兒童共繪藝術色彩:200餘幅文創作品南投聯展
    杭臺兩地兒童共繪藝術色彩:200餘幅文創作品南投聯展 2017-愛爾堡國際教育集團   中新網杭州6月22日電 (見習記者 楊韻儀)近日,「第四屆兩岸親子文創作品聯展」在臺灣南投縣文化中心開幕,杭臺兩地200餘幅親子文創作品共同展出,為同期舉辦的第九屆「西湖-日月潭」兩湖論壇增添兩岸兒童繪就的藝術色彩。
  • 「創想夏日 藝路同行」柒彩魚作品在山東省美術館展出
    大眾報業·大眾網訊 2020年9月開學的第一個周,金燦燦陽光灑進大地,舒適的秋風拂過面頰,柒彩魚藝術中心的老師和同學們帶著喜悅和興奮,早早的來到了山東省美術館,因為今天孩子們的作品將在幾千人的注視下在這裡展出。
  • 杭六中學子書畫作品亮相中國印學博物館
    杭州網訊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杭六中的畢業生們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學校師生們的部分書畫作品在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在這麼高大上的地方展出」「聽說那裡是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印學專業博物館呢」「這麼牛的地方,我三年前想都不敢想」……這份特殊的節日禮物,讓杭六中的學子們驚喜不已。這次書畫展,得到了杭城的高中校長、兄弟學校領導及其他嘉賓們參觀欣賞。
  • 杭州佛學院藝術院 師生書畫作品展展出
    記者 陳友望 11月14日,杭州佛學院藝術院師生書畫作品匯報展在杭展出。 杭州佛學院藝術院,於2010年正式成立。十多年來,杭州佛學院藝術院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標,結合靈隱寺及杭州佛學院教學獨特性,利用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及在杭各大專院校師資,打造獨具特色的佛教藝術專業。
  • 杭臺親子文創作品在杭聯展 青少年藝術交流添新色彩
    杭臺親子文創作品在杭聯展 青少年藝術交流添新色彩 2017-07-楊韻儀 攝   中新網杭州7月21日電(見習記者 楊韻儀)21日,第四屆(2017)兩岸親子文創作品聯展在杭州連橫紀念館舉行,展出了杭州市及臺灣南投縣兩地48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的小朋友和家長們共同完成的書法、國畫、陶藝等作品200餘件,為增進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再添新色彩。
  •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以藝術之名彰合作願景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蘇禮昊 攝中新網杭州10月1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以「情牽兩岸·攜手圓夢」為主題的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6日在杭州開幕。此次交流活動包括杭臺青年藝術家書畫展、花藝展和《臺灣通史》出版物展及專題講座,兩岸百餘名青年現場創作書畫作品、了解兩岸歷史淵源,以藝術交流的形式攜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努力傳承。」
  • 藝術倫理之爭:美國畫廊展出連環殺手作品(圖)
    圖為1994年被注射毒針處決的連環殺手John Wayne Gacy近日,拉斯維加斯Sin City畫廊舉辦了一次特別的展覽,展出作品的創作者是連環殺手約翰這場展覽得益於全國犯罪受害者中心以及兩個當地的藝術組織——Contemporary Arts Center與18b Arts District。但受害者的辯護團體則表示在道德和倫理層面上並不接受這場展覽的繼續。「出於對受害者家庭的尊重,我們並沒有接受——也決不會接受任何出售格斯作品的所得,」全國犯罪受害者中心的發言人Mary Rappaport在接受採訪時說。
  • 臨「港」羨魚:《大魚天地》系列油畫展出
    為彰顯和表達這個故事和這座城市的靈魂,藝術展特別展出上海著名海派油畫家金柏松先生的《大魚天地》系列油畫,意喻講述著臨水而興的港城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也體現新片區魚躍前進的精神和風貌。臨港發展史中常常縈繞「大魚」「司南魚」「信息飛魚」等一個個充滿溫情與寄予的地域符號,在金柏松的一幅幅畫中成為這片新土地新地標的共同記憶。此番,這一系列的油畫引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 魚腥、豆腥、蛋腥味從哪裡來?同樣是雞蛋,為啥有的腥味重?
    這種奇怪的味道我們稱之為「腥氣」或「腥味兒」,例如,魚腥味兒、肉腥味兒、土腥味兒,甚至連豆製品和雞蛋都有一股獨特的腥味兒。其實腥味物質的來源有很多,目前已知和疑似的腥味物質至少有數十種,主要來自醛類、醇類、酮類等小分子物質。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不同食物的腥味兒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相同食材有的腥味兒重有的卻沒有呢?我們平時使用的去腥方法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 臺江舉辦「童心繪藝 美育雙杭」主題美術作品展
    為讓青少年、市民群眾更好感受老福州的文化氣息,領略上下杭歷史文化,1月9日至28日,「童心繪藝 美育雙杭」上下杭主題美術作品展在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展出。活動由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中共福州市臺江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共青團福州市臺江區委員會主辦,福州市臺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
  • 科技與藝術融合創新 廈門理工學院400多名畢業生作品展出
    負責這個作品的畢業生王律力說道。  科技藝術融合與創新  10層蚊帳加上一臺投影儀,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看似荒謬的事情,卻在五個畢業生的手中實現了。他們設計的光影與聲音沉浸式空間裝置,營造一種遨遊浩瀚宇宙,讓人仿佛置身於光空間的感覺。
  • 「在那遙遠的地方——尹舒拉寫生作品展」即將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在那遙遠的地方——尹舒拉寫生作品展主辦單位:浙江美術館展出時間:2019年3月7日——4月7日展廳:11、12號展廳,藏品陳列廳曾舉辦「水流花開—尹舒拉王少求夫婦作品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墨西哥下加州政府主辦,浙江省文化廳承辦)「鄉關何處—尹舒拉作品展」(浙江美術館主辦)「大山可以挪開—尹舒拉作品展」(巴黎亞洲當代藝術中心主辦)等展覽。 尹舒拉是一位既有深厚傳統繪畫功力,又具備人文情懷和善於創新的畫家。
  • 臺灣海洋科技館展出海水染織藝術作品延續漁村文化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為推廣海洋漁村文化,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國立海洋大學、八鬥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合作,規劃「薯榔海水染培訓工作坊」,培育30名種子教師,透過海水染布讓更多人看見八鬥子漁村,8日舉行成果展,展出染藝服飾、絲巾、袋包等創作。
  • 無論燉什麼魚,記住「4不放」,放錯了,魚又腥又難吃,還沒營養
    導語:無論燉什麼魚,記住「4不放」,放錯了魚又腥又難吃,還沒營養!社會就是個大染缸,叫你的生活五顏六色;生活就是個大染缸,叫你品味五味雜陳;廚房就是個大染缸,叫你品味珍饈美味。無論燉什麼魚,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去腥,淡水魚是土腥味,而海水魚那是純粹的腥味,只有去掉了腥味,那魚肉才能鮮美,因此許多人在燉魚時,就把所有的調味品,什麼桂皮、八角、大料、花椒等都加上一些,也許你做的魚沒有了腥味,但是魚本身的鮮味也不見了,而且在燉的過程中也沒有了營養,所以無論燉什麼魚,記住「4不放」,放錯了魚又腥又難吃,還沒營養。
  • 不論燉什麼魚,切記不要用「它」,好多人不懂,做出來又腥又難吃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著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魚的優點就是食用價值和象徵意義。但是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那就是魚肉比較腥,而且不易保存,腐敗得非常快,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要是不做任何處理的話,一天之內就會臭掉。在燉魚湯或者用魚做別的菜的時候,要是處理不好,很難將魚的那股腥味去除,特別是對下廚經驗比較少的人來說,去除腥味的步驟就變得異常麻煩。有很多人跟小編說,他們在燉魚的時候,明明加了許多去腥調料和配菜,而且烹飪之前也做了醃製去腥步驟,但是做出來後魚還是腥,甚至連湯都是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