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何你的Excel水平提升緩慢?
「感覺Excel學習起來特別雜亂。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但是提升效果有限,水平提高緩慢,很苦惱」。
如果只是少數幾個人有這樣的疑問,或許可以歸因為「個人能力問題」。但事實上,有非常多的Excel使用者都或多或少有過上面的想法。之所以如此,不是大家的問題,也不是Excel本身的問題,而是國內主流的Excel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換句話來說:你之所以會覺得很難有效提升自己的Excel水平,是因為你的學習方法錯了,而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國內的Excel教程都是以「案例式教學」為主。
什麼是「案例式教學」?意思就是教程會根據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使用場景,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去操作,最後解決問題。
舉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你是個Excel新手,某天要做一張報表,表頭是帶有斜線的那種類型。你不太懂如何製作這種類型的表頭,就去百度搜索,結果找到一篇「教你如何製作帶有斜線表頭的Excel」的教程。這個「針對某一具體問題而提供解決方法」的教程就叫案例式教程。
你認真讀完文章,學到了這種方法,也解決了問題,這種學習過程叫「案例式學習」。
案例式教學其實是一種特別好的學習方法,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針對性非常強,簡潔明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幫你解決問題,學到方法。而你也是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所以學習起來速度也特別快。
所以其實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學習Excel都是採取案例式。但實際上案例式學習有兩個致命的弱點,正是這兩個致命的弱點,導致你總感覺「自己的Excel水平提升緩慢」。
弱點1: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式學習,大部分都是針對某個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告訴你具體的操作步驟。
你按照這些步驟去操作,確實可以解決問題。但問題是:你知道這樣做可以解決問題,但卻往往不清楚為什麼這樣做可以解決問題。
當下次你遇到非常類似的問題,但某些細節問題有所不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的方法「不靈」了。因為你只學會了步驟,卻不了解這些步驟背後蘊含的原理。
弱點2:只學到碎片化的知識,完全不成體系
為啥我們進行案例式學習很長時間,卻還是這又不會,那又不會?因為案例式學習的最大缺點就是不成體系!
我們使用Excel,可能遇到的使用場景、要解決的問題理論上是「無窮」的。但是任何教程篇幅都是有限的,不管我們學習再多的「案例」,也沒辦法覆蓋所有的使用場景。
所以我們如果沒法再根本上學會原理和普適性的解決方法,是很難成為Excel高手的。真正的Excel高手,就算遇到從未解決過的問題,往往也很快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體系,很快尋求到解決辦法。因為他們真的吃透了Excle的運作原理,遠遠超越了案例學習的階段。
如何解決案例式學習的弊端?答案是採用體系化學習+案例式學習的學習方式。
二、Excel的體系化學習
Excel的體系化學習有3個要點:首先是全盤「認識」Excel;其次是三步法吃透功能點;再次是大量的操作練習。
1、全盤「認識」Excel
所謂全盤認識,是指我們首先要對Excel有個整體的認識。一個最簡單實際的辦法,就是打開你的Excel軟體,然後按照「菜單」-「子菜單」-「功能選項」這樣的順序一步一步掃過去。
可以用思維導圖或者數字表格的方式,把這些菜單的層級結構記錄下來,做成一張體系化的圖。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下圖,就是對「開始」菜單下面前兩個區塊內容的一個梳理:
剛開始「掃」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弄清楚每個菜單、功能真正的含義是什麼。這個步驟,最重要的目的是我們先從整體上認識Excel,做到「心中有盤」,知道不同的菜單在哪裡,它們下面大概又有什么子菜單。
這方面,用類似的思維導圖是最為直觀明了的,邏輯結構上也非常好清晰。在這裡也簡單給大家介紹幾個思維導圖軟體,MAC平臺上有Mindnode,Windwos平臺上的Xmind都是不錯的思維導圖軟體,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一開始,我們不用「知其所以然」,就做這個簡單重複的工作,一個菜單接著一個菜單,一個功能點接著一個功能點。多掃幾遍,到後面應該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一提到某個功能點,你就能馬上想起來這個功能點在哪個菜單下面。
2、用三步法吃透功能點
第一步:看官方說明文檔
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粘貼」功能,我們都覺得這個超級簡單吧?但是我們打開官方幫助文檔,發現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粘貼裡面的功能和選項也是超級多的。
仔細看這些文檔,你就知道原來粘貼還有這麼多玩法。這樣子,你才能對Excel中每個菜單的功能有個客觀、準確和完整的理解。
第二步:百度或者其他搜尋引擎
還是以粘貼舉例,我們用excel、複製、粘貼等組合關鍵詞去百度搜索,會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那麼,我們主要看哪些內容呢?一方面是別人用這個功能遇到的問題,比如「為啥我的Excel無法粘貼,為啥粘貼過去樣式變了等等」,另一方面,是查看這個功能用法的案例,和案例式學習結合起來。
看到別人犯過的錯誤,讓我們能深入了解功能點容易犯錯的地方。而多看別人的成功案例,讓我們能更加功能性的認識到功能點應該如何使用。
如果說看官方文檔相當於「理論學習」,那麼通過百度去學習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就是一次「感性學習」。兩者結合起來,你對功能點的掌握程度便能突飛猛進。
第三步:大量的練習
前兩步的學習,最終都是為第三步做準備。編程領域,曾經有位牛人說過「學習一門語言最好的方式便是使用它」,其實學習Excel也差不多,練習這個步驟是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取代的。
搜集到的案例,我們自己打開Excel軟體,一步一步照著別人的指導,一定要實際操作一遍。舉個例子,比如上面提到過的「粘貼」有不同的選項,我們就應該每個選項都試一下,看看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這種直觀的練習,是你看再多教程和書籍都無法取代的。
通過3步法,我們可以對Excel的每一個功能點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這是單純使用案例式學習永遠都到達不了的程度。這樣子,我們能真正吃透功能點,遇到不同情況的時候才能不拘泥於案例的方法,而能夠隨機應變。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Excel裡面的查找替換功能。
大家都覺得Excel裡面的查找替換功能非常簡單。但就算是再小的功能點,都可能導致我們犯錯。比如上面的圖,假如我們要用查找替換功能,把0分的替換成「補考」。
如果你直接用查找替換,你會發現有個100分的,那兩個0也被替換成補考了,變成了「1補考補考」,這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勾選了查找替換菜單中的「單元格匹配」,發現替換結果就對了。
如果你滿足於對「查找替換」功能最表面的認識,那麼遇到這種特殊情況的時候,就很容易犯錯誤。而且犯錯後你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連這麼簡單的一個功能,背後都有那麼多東西可挖掘:比如上面的圖片,我們再仔細觀察,還有區分大小寫、區分全/半角,按行搜索,按列搜索,等等。
這些選項分別代表什麼,會造成怎樣不同的查找替換效果,3步法都可以讓我們學會。但你看再多的案例教學,幾乎都沒有哪個教程會這樣子教你。
這樣子你的Excel水平又怎麼可能得到質的提升呢?
3、一定要做好學習筆記
Evernote和Onenote都是特別好的筆記軟體,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做好自己的Excel學習筆記。如果不喜歡電子筆記的方式,用紙筆記錄也行。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想要真正學好Excel,做學習筆記必不可少。這樣有助於系統梳理自己的學習心得,並且也能逐步看到自己的學習進展。
當對某些知識點有所遺漏的時候,查看自己過往的學習筆記是最好的鞏固方法,比看任何大部頭的較成熟效果都要好。
簡單總結一下,系統化學習Excel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首先是全盤認識Excel,其次是用3步法吃透功能點,最後是做好學習筆記。
不管是新人還是老手,採用這種方法都能有效、快速的提升自己的Excel水平。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幾個實用的建議給大家:
1、根據自己工作需要,把常用功能放到前面學習,難的和少用的放到後面去學習;
2、每天學習2-3個知識點就夠了,不能求快,而是要吃透;
3、一口吃不成胖子,貴在堅持。一天3個知識點,3個月就是270個知識點,已經足夠你應付大部分使用場景了!
- END -
來 源: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阿何,畢業於清華的理工男,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職場充電寶創始人。
本文已獲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點擊「閱讀原文」,迎接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