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普及率為57.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網際網路的比例高達98.3%。2018年第二季度手機app榜單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為4.2小時,其中社交類app的時長長達94分鐘。
在這個時代,網際網路確實為我們打開了便捷生活的大門。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網上購物、情感交流、預約出行、掃一掃付款…可以說是衣食住行一部手機囊括全部,越來越高端的迭代升級,越來越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越來越迎合人們審美的風格,以至於大家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和網際網路,患上了嚴重的「手機症候群」。
1993年7月5日,漫畫家彼得·施泰納(Peter Steiner)在《紐約客》上創造了一幅漫畫:這幅畫中有兩隻狗,坐在計算機前的一張椅子上的狗對另一隻坐在地板上的狗坐在地板上說:「在網際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On the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26年前,當施泰納說這句話的時候,網際網路發展才剛剛興起,只是一個小眾的服務,全球的網民寥寥無幾。
那一年,Mosaic是第一個被人普遍接受的瀏覽器,它讓許多人了解了Internet 。
那一年,雅虎和亞馬遜成立,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只有10歲。
那個時候人們都以為,網際網路上的個人信息會得到充分保護。
為什麼你讓渡出去的權限如此重要
然而就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這幾年,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網際網路時代的「籤字畫押」再也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一張張白底黑字的協議合同,而是在使用app之前在用戶協議上隨意【打個勾】,簡單的操作就意味著你已經同意把自己的部分權利讓渡;就意味著你要承擔協議中可能發生的後果;就意味著你的個人信息數據基本處於公開的狀態,大數據會根據給你讓渡出去的權利,肆無忌憚的採集你留在網際網路上的痕跡,挖掘、提煉分析之後,生成你的精準畫像,暴露給各個運營商。
這就是為什麼在網購的時候,推薦的商品都是你想買的;為什麼下載了個理財APP,各種股票、基金的推銷電話就絡繹不絕;為什麼你朋友圈收到的廣告和朋友收到的截然不同……
網際網路個人信息安全一直以來都被熱議,但是相比不勾選【我同意】就得不到相應服務的困境,更恐怖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權限被拿走之後,將會如何被利用,被用在何處,有什麼樣的後果。你順手「同意」的背後其實是萬丈深淵,裡面有一張張血盆大口都嗷嗷待哺、蠢蠢欲動。
這些用戶權限太重要了,現在的手機之所以重要+便利,是因為它存儲了太多太多個人信息:照片、通訊錄、cookie、文件還有涉及資金的帳戶密碼,甚至還有實名認證之後的身份及面部信息。
數據洩露事件頻發,隱私不再是隱私!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網際網路數據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顯示:在2018 上半年,Android端獲取隱私權限的手機APP佔比已達到99.9%,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安卓手機安裝的APP都會不同程度地獲取隱私權限,iOS數據略微比安卓機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
在APP主導了我們生活的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的隱私都悄無聲息的在洶湧的數據洩露與個人信息販賣的網際網路中遊走……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隱私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從網際網路巨頭到初創的不知名小公司,用戶隱私數據被洩露的新聞頻頻發出,令人堪憂。
Facebook隱私洩露事件繼續發酵,黑客明碼標價出售聊天信息。
支付寶上的又一新騙局,已有大量用戶隱私洩露。
維基解密爆料:谷歌為美國政府提供用戶郵件信息。
官媒點名批評「WiFi萬能鑰匙」洩露隱私。
華住旗下多個連鎖酒店開房信息數據正在暗網出售,洩露數據總數接近5億。
……
相比國外的WhatsApp、Telegram,國人真的這麼不在乎隱私被販賣嗎?
我們都知道WhatsApp這款安全加密軟體,曾是大眾比較看好的一款加密通訊軟體,至少在用戶看來,信息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自從 WhatsApp 被Facebook收購後,它的安全性就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首先因為Facebook頻頻曝出洩露用戶隱私的新聞,已失去用戶信任;其次作為「商人」的Facebook,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都是基於利益,畢竟WhatsApp這座數據金山放在眼前,孰輕孰重都無需爭議。
而另一款全球知名度非常高的加密聊天工具Telegram,因拒絕遵守命令將其用戶的加密信息提交給俄羅斯國家安全部門,存放在俄羅斯國內的伺服器中, Telegram Messenger服務已經被額羅素政府全網屏蔽+封殺,生死未卜。
目前國內也誕生了一款神秘的加密軟體——秘郵·區塊鏈郵箱,是基於郵箱尋址的功能強大的端到端加密通訊工具。把郵箱地址和公鑰的身份ID進行捆綁使用,以公私鑰加密以及驗籤的方法賦予郵箱自主、安全、可信三個新的核心特徵。
不僅具備現有社交軟體的基本功能,更受一籌的是強大的端到端加密技術的實時通訊能力,擺脫了對信道加密的依賴,實現真正的私密通訊,讓通訊無法被監聽、攔截、偽造。基於郵箱,超越郵箱,具備主流社交軟體的IM功能、無痕消息和群功能以及話題功能,創新性的實現群內指定可見功能,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和溝通效率。
大數據時代,勢不可擋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驚喜超乎想像,但也讓我們在新時代裡裸奔——掌握技術的野獸隨時準備在黑暗中偷襲你。
那麼,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高端加密類APP,我們期待秘郵這款軟體能夠讓我們享受著大數據AI所帶來的便捷與效率的同時,還能保護自己的網際網路數據,把隱私攥在自己手裡。如果有一天秘郵也面臨某種權威給的交出加密金鑰的壓力時,能夠堅定且無奈地表示:對不起,就如同大腦的加密機制一樣,由於APP及整體程序架構的關係,用戶與用戶間的對談難以遭到他人攔截並解密,連後臺都無法解密用戶的數據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