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倒計時234天
2020/10/16
今日金句:高考就是一群年輕人坐在一起做一份卷子,然後決定去哪座城市,做什麼工作——佚名 (圖片:攝影浪人阿輝)
導航欄
複習導航17:你會選擇哪個上大學的城市?
你怎樣認識一座城市?
從一首歌曲?汪峰的《北京》裡唱出了大都市的多面性;趙雷的《成都》裡藏著美好的回憶。
你怎樣解讀一座城市?
從一首詩詞?柳永的「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吸引了多少慕名去杭州的身影;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給武漢帶來多少駐足的人流。
你是否從《上海灘》裡遠距離觀察著上海,又是否從《葉問》揣摩著廣州,透過騰訊和華為看深圳。
在沒上大學前,我們通過各種文學作品和消息遠距離地去感受這些城市的氣息,可是人生不儘是文藝和模糊,當你去一個城市生活時,就需要多方地理性的打量!
本文帶你從大數據多方認識你要上大學的城市,並理性地分析為什麼建議你去大城市讀大學?(本文先是多項就業數據報告;然後是大城市讀書優勢;再是各線城市劃分及該地大學;最後是網友們的真實反饋,讀起)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應屆生更加向一二線城市集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的調研結果《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省會城市成為畢業生首要選擇。具體來看,期望去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慶、鄭州等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最高。
另外,一些二線城市,例如石家莊、瀋陽、太原、南寧、長春、呼和浩特、南昌等,這些城市以省會城市為主,近年來發展迅速,也逐漸成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首選之地。
根據麥可思公司跟蹤數據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則顯示,新一線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據統計,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2%上升到2019屆的26%,
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6%下降至2019屆的20%。
高職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7%上升到2019屆的23%,
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9%下降至2019屆的15%。
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一線城市較低、更易落戶等優勢對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而薪酬也給「新一線」城市增加了籌碼。
另外,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從2015屆的28%上升到2019屆的38%,與一線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漸縮小。在主要的「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2017~2019屆外省籍本科畢業生佔比最高,其次為天津、蘇州,均超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
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2%)略高於「新一線」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業最滿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
「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寧波、南京、蘇州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於部分一線城市。杭州就業滿意度穩居「新一線」城市第一。
為啥大學要去大城市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有哪些優勢在大城市讀書,畢業了想回小城市,拎包就回。但在小城市讀書,畢業了想去大城市,真的很難。
大城市裡,大量優秀者聚集,這種聚集,能讓處於其中的人開拓思維,保持思維領先,甚至走在時代前面。
不管是學習還是實踐,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機會。在小城市,說學習,估計就是指上課、四六級和期末考試,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學習機會了。
如果在大城市讀書,你會見識更多可能,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只要不設限都可以辦到:
原來你可以和頂尖的人接觸,甚至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原來你可以參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會議;
原來你可以在北上廣找到具有競爭力的工作;
原來你可以談論改變社會改變世界卻毫無違和感,因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
原來你不管做什麼之前被別人嘲笑為痴心妄想的事情,都會有很多和你一樣的人,與你相視而笑,攜手同行;
原來你可以擁有很多在小城市讀大學根本見識和想像不到的可能……
大城市優秀的人,肯定要比小城市多。在大城市讀書,就算你讀的學校沒有那麼優秀的同學、老師和著名人物,但是你完全可以走出學校,去其他學校,去社會上,和優秀的人有更多接觸。
接觸得多了,在潛移默化當中,可能自己就變得優秀了。
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往往意味著頂尖的師資和研究水平,對於大學階段學到真本領乃至今後高起點的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我國各城市高校資源差距非常大。東部發達地區遠遠領先中西部地區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來看,各大城市擁有的優秀學科,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佔據A+學科前五名。其中北京優勢較大,上海、南京也有相對優勢,杭州和武漢持平。在C-以上學科總數上,前十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廣州、成都、天津、杭州、長沙。
非省會城市中,青島、無錫、廈門、徐州具有A+學科,尤其是青島,A+學科數目位居全國前列,這得益於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貢獻。
高等教育還呈現出城市集群特徵。華東的長三角地區教育強市眾多,華北的京津冀地區也表現不俗,東北部分有老牌教育重鎮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華中武漢長沙雙星閃耀,西南成渝相互輝映,西北的西安蘭州遙相呼應。而深圳也即將異軍突起,與青島一道成為高校引進的典範城市。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9日發布《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用大數據評選出新一線城市等。艾瑞深校友會還發布了2020不同線城市的大學排名。你的目標城市是幾線城市?
一線城市(4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一線城市優勢:職業發展機遇更加廣闊、規則也更加公平,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一線城市劣勢:一線城市消費水平高,競爭比較激烈,生活節奏過快。
新一線城市(15個):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 東莞、佛山、合肥
新一線城市優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但是薪資與一線城市相差不大,就業發展前景可觀。
新一線城市劣勢:逃離「北上廣」的趨勢愈加明顯,新一線城市今後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可想而知。
二線城市(30個):寧波、昆明、福州、無錫、廈門、濟南、大連、哈爾濱、溫州、石家莊、泉州、南寧、長春、南昌、貴陽、金華、常州、惠州、嘉興、南通、徐州、太原、珠海、中山、保定、蘭州、台州、紹興、煙臺、廊坊
二線城市優勢:崗位需求大 ,消費相對較低,城市GDP增速、產業優化升級等方面逐漸開始後來居上。
二線城市劣勢:就業成長空間較一線、新一線偏小,另外薪資待遇方面普遍低於一線、新一線。
艾瑞深校友會大學排名發布在2020城市魅力排行榜發布之前,它發布的二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是在2019年數據基礎上。每一年新一線城市排名會有所變化。
為啥去大城市讀大學眾網友們的心聲
@水手:為什麼要去北上廣讀大學?因為會看見夢想的樣子。
@安:我選擇的是去北上廣讀,家在山西的一個小縣城裡,在家鄉我感覺自己閉塞了,一點都接觸不到外界的新鮮事物,生活沒有什麼激情,所以我來到北京讀了大學,說實話在大學學到的知識並沒有多少,我感覺更多的是給了我看待事物的眼光,很簡單一個例子,要是不來北京,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知乎。
@改變自己:還是去大城市吧,眼界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畢業三年,也是後悔沒去大城市,真的,選學校,城市第一位,大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資源等各類社會優質資源,其次才是學校專業。
@silence:來到北京,留在北京,又終於定居在北京,而我那幾乎從未離開過農村老家的母親,則第一次坐上了飛機,第一次出了省,第一次吃了烤鴨,第一次聽了交響樂,學會了拍照時的剪刀手,她享受了大城市的美好和新奇……
本文內容由金考卷策劃整理,整理不易,轉載請註明完整來源。素材整理自「智聯招聘」「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知乎」「淘高考」「家長慧」等,攝影圖授權自攝影浪人阿輝。我們尊重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本號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版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