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懶得做飯、懶得打掃,越懶,生活質量越差,每天被外賣和垃圾包圍。
想要不做家務,不做飯,總有無數個理由。
工作日的時候:今天太忙了,沒空打掃,沒時間做飯。
周末的時候:今天該休息一下,家務就算了,飯也點外賣吧。
更慘的人,周末也是工作日。
本來不是懶人,在生活的壓力下也成了懶人。雖然外賣吃到吐,家裡亂得不能看,但想想做家務要花的時間,還是老老實實當一個懶人吧。
如果家務能輕鬆起來,誰還不能活得精緻一點?
空氣炸鍋
比如做飯這件事,現在這麼多人選擇上班食堂周末外賣,還不是因為做飯太麻煩了。儘管天天都在吐槽食堂難吃,但是上班忙周末加班,自己做飯真的太奢侈了。
空氣炸鍋讓做飯這件事簡單了一個量級,洗菜切菜丟進鍋裡刷點油和調料,20分鐘內全部搞定,比做超市的半成品菜還方便。
空氣炸鍋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新鮮事物,雖然名字叫做炸鍋,空氣炸鍋從加熱食物的原理上講,更像在烘烤。
它的原理是通過發熱片加熱空氣,再用風扇使以熱風在密閉的鍋內形成急速循環的熱流,使食物表面形成金黃酥脆的表層,同時鎖住食材內部的水分[1]。
最簡單的理解,這種加熱方式就像用一個大功率的吹風機,上下左右全方位吹熱風把食物烤熟。
就連肉丸子都可以360度無死角的熟透 / 嗶哩嗶哩博主@愛國的老憤青
依靠這種加熱方式,空氣炸鍋不僅能炸雞翅、炸豆腐、做手抓餅,還可以烤披薩、烤蛋撻。中餐也能做,地三鮮、茄盒、麻辣小龍蝦,充分滿足一個懶人吃貨的靈魂。
而且相比於炸,空氣炸鍋因為幾乎不用油,有的產品甚至宣稱可以減少95%的用油量。即使吃炸雞吃蛋糕,還在減肥的人負罪感也不用那麼強了[2]。
外面的油炸食品吃膩了,不如試試家裡的空氣炸鍋
空氣炸鍋做菜不僅健康,而且和微波爐一樣是自動的,做飯時不用長時間守著鍋。
過去用油炸東西,溫度是非常不好控制的,火稍微大油溫就會躥升。但用空氣炸鍋炸東西你不用擔心它在炸制食物的時候燒焦甚至起火,因為它有空氣恆溫裝置,可以根據情況調節溫度
這對懶人是最大的福音了,做菜只要準備好打開空氣炸鍋,剩下的在自己臥室裡打遊戲等提示音就好。
咖啡機
減少了做飯的麻煩,提升了吃的質量,就該喝點好的了。
對天天熬夜加班的年輕人來說,咖啡不能不喝。有了咖啡機就方便多了,你甚至都不需要下樓跑到樓下咖啡店買咖啡。
深夜加班的你,也許也需要一杯熱乎乎的咖啡
不熟悉咖啡或者喝慣了速溶咖啡的人,可能對咖啡機沒什麼概念。在他們眼裡衝咖啡跟泡麵差不多,水加咖啡粉就夠了,根本用不著幾百上千塊的咖啡壺。
這就錯了,咖啡機可不是一個開水壺。
咖啡粉的粗細度、衝泡咖啡的水溫以及咖啡的濃度,都會影響咖啡的口味。
研磨咖啡也是一件消耗時間的事情
現在咖啡衝泡的一個常見標準,是用86°C熱水對壓實的中等細度的咖啡粉進行萃取,使熱水與咖啡粉保持9秒左右的接觸時間,充分汲取咖啡粉中的咖啡脂[3]。
燒熱水,幾十塊錢的水壺也能做得很好。但精準控溫,燒出86°C熱水就不那麼容易了,有些高端咖啡壺還引入了PID溫控裝置。同時,熱水通過咖啡粉也要合適的水壓,不然就萃取不出咖啡粉中的精華。
這個過程雖然複雜,但對操作者來說,只是輕輕一按的事。
2016年07月08日,北京,某品牌膠囊咖啡機
全自動咖啡機可以幫你把咖啡豆磨粉,也會幫你衝泡咖啡,而且速度非常快,完全沒有過去衝泡咖啡的麻煩[3]。
至於你,只需要喝就好了。
按摩椅
上班的累,不僅來自源源不斷的工作任務,也來自每天坐辦公室的疲勞,坐久了全身肌肉酸痛,後背和腰都堪比老年人,這不是一杯咖啡或者一份大雞排可以拯救的。
腰酸背痛的時候,按摩一下可以緩解疲勞,但國內持有保健按摩師資格證的還不到9萬人。找一個靠譜的按摩師,一般人都嫌麻煩,何況是懶人。
還好懶人可以選擇回家躺按摩椅,按摩椅的貼身導軌和機械手可以幫助放鬆肌肉,緩解一天的疲勞。
按摩椅看起來原理挺簡單的,但現在的按摩椅已經不亞於一位成熟的按摩師傅,不僅能按,還能揉、敲、拿、捏、指壓,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種共享的按摩椅,或許只能在外享受 / 嗶哩嗶哩 《blackpink house》截圖
這背後都是科研上的投入,按摩椅的技能點,基本都是為了讓你更舒服。
比如按摩的力度控制,按摩輕沒感覺,重了受不了,光是為了找到合適的力度,各個按摩椅廠家和研究者就用上了黑科技。
比如日本鳥取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通過人體皮膚彈性阻抗控制按摩力度的按摩椅。簡單講,就是按摩椅在按摩同時會測試你皮膚收到的壓力,壓力大了就放鬆,小了就加大力度,比真人按摩還方便[4]。
宋小寶在體驗家用按摩椅 / 《hi室友》
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了人體工學知識,找到了頸部、背部、肩部和腰部4個區域共計8個測試點的最佳舒適性的按摩模式,他們還運用腦電實驗測試裝置驗證了他們的模型[4]。
甚至按摩椅的尺寸都是精心設計的。
根據人體測量的數據,按摩椅幾乎每個位置都做了調整,比如扶手的高度貼合人體坐姿手肘高,連擱腳的寬度都和人小腿的厚度數據有關。就是為了讓人躺上去舒服放鬆[5]。
對於懶人來說,還有比舒服更好的用戶體驗嗎?
掃地機器人
作為一個當代懶人,當然最好是什麼事情都有人能幫你做,比如掃地。
不想打掃家裡,又沒法忍受活在垃圾堆裡,掃地機器人是省事的好辦法。
對太忙的、打掃不便的、大掃除能力較差的人,掃地機器人簡直是他們的救星。
對於家裡擺放東西太滿的人來說,打掃衛生是一件極其勞累的事情
過去因為技術不成熟,掃地機器人經常被說成人工智障。但現在,掃地機器人是真的智能。
原本,掃地機器人只是在零距離親密接觸障礙的時候才會停下來回頭;現在有了新增的傳感器,可以讓掃地機器人遇到障礙物之前先慢下來,不要撞上去。
充滿家具的家裡其實是個複雜環境,掃地機器人想優雅地掃淨你的出租屋可不容易。
掃地機器人或許可以幫你解決打掃衛生的問題,這樣你就有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有的產品帶有360度角的攝像機,有的可能帶雷射測距儀實現,就是為了建構出一副家裡的地圖。
於是有的掃地機器人帶有很高的內存,帶有數個CPU,既能更好的隨機應變,也能加載一些新功能,比如遠程遙控。
這麼多科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不用自己動手掃地。不用動手,地上的邊邊角角都自動掃乾淨,太適合懶人了。
電動牙刷
懶人不僅懶得做家務,也懶得收拾自己。
就拿刷牙這件事來說,按照醫生推薦的巴氏刷牙法,需要用特定的角度小幅顫動,刷遍牙齒的每一個面,而且,至少要堅持三分鐘。
懶人估計是做不到這麼認真,早上著急上班,晚上著急睡覺,最多就是拿起牙刷對著牙上下亂刷一氣,還堅持不了30秒鐘。
不好好刷牙的後果,可能就是牙醫等著你 /《戀愛先生》
時間一長,牙菌斑就會在牙齒表面和縫隙中聚集,牙周炎、牙齦炎這樣的病就都來了,尤其是牙齦炎,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牙齒的清潔做得不好[6]。
還好有電動牙刷,不然這些懶人的牙就沒救了。
電動牙刷主要有兩個大類型。機械運動型依靠快速旋轉刷頭,圍繞牙齒在各個方向快速刷洗。聲波式電動牙刷,則是靠刷頭的高頻振動清潔牙齒,而且高頻振動還能讓牙膏形成微流清潔牙縫[7]。
通過刷頭旋轉,電動牙刷能很好清潔牙齒
從工作原理看,電動牙刷的工作模式,是手動牙刷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的。市面上的電動牙刷一分鐘可以振動30000次以上,至少是人手的100倍速度。
最適合懶人的一點是,電動牙刷刷牙不用你動,對,不用動。只要把刷頭放在牙齒上,停留片刻,再移動到下一顆牙,一會的功夫牙就刷乾淨了。
不僅省力,而且省時。研究發現,某些型號的電動牙刷,刷一分鐘去除的牙菌斑量,相當於傳統牙刷刷六分鐘[8]。
刷一分鐘頂六分鐘,一口氣刷乾淨牙不算事,真正是懶人的福音。
至於刷牙的效果,電動牙刷可以說完爆傳統牙刷。
與手動牙刷比較, 旋轉振動型的電動牙刷,短期內分別減少11%的菌斑和6%的牙齦炎,使用3個月以上會減輕17%的牙齦炎[9]。
可能有人擔心,電動牙刷動那麼快,刷完嘴都震麻了,會不會把牙給磨壞了。
用豆腐代替我們的牙齦,左邊普通牙刷,右邊電動牙刷 / 嗶哩嗶哩博主@王咩阿
這個擔心是想多了,其實手動刷牙才真的容易刷壞牙以及傷害牙齦。過去的研究發現,電動牙刷不會造成更多軟硬組織挫傷,而且聲波牙刷清理牙縫和牙齦的菌斑時,造成的傷害還更少。
有了小家電的幫助,懶人生活不再難過,不再沒質量。
電動牙刷、掃地機器人、按摩椅、咖啡機、空氣炸鍋,有了這些小家電的幫助,即使你再忙再懶,生活也能精緻起來。
你可以在京東買到,雀巢咖啡機、美的淨水機、電磁爐、蘇泊爾破壁機、電壓力鍋、歐樂B電動牙刷、科沃斯地寶等等明星小家電。
2020太難了,未來不可知,珍惜當下每一天。京東小家電給生活來點電,2020讓你不難過。
5.15京東小家電巔峰24小時。
上京東搜「小家電「領券每滿300減30,更有大額神券限量搶。
別懶了,快起來買!
參考文獻:
[1]吳鶴鳴. (2019). 淺談家用空氣炸鍋的設計. 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6), 27-29.
[2]楊佚. (2013). 空氣炸鍋:用空氣煎炸食物. 大眾用電(12), 40.
[3]朱軍山, 潘堅, 張向萍, 洪在地, 黃加樂, & 陳威. (2005). 全自動咖啡機的研究. 家電科技, 000(005), 49-51.
[4]張冬冬. (2015). 按摩椅機械裝置的設計與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5]鄢蘇紅, 申黎明, & 汪洋. (2018). 按摩椅的尺寸設計研究. 家具, 39(2), 103-108.
[6]默克診療手冊.(2013).牙齦炎
[7]丁一 ,楊懋彬, 吳亞菲. (2002). 牙周病的預防——自我菌斑控制的機械方法.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誌(3), 164-167.
[8] 何潔, & 厲松. (2014). 電動牙刷在正畸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應用. 實用口腔醫學雜誌, 30(3), 414-417.
[9]Robinson, P. G. , 史宗道, Deacon, S. A. , Deery, C. , Heanue, M. , & Walmsley, A. D. , et al. (2005). Manual versus powered toothbrushing for oral health. 中國循證醫學雜誌, 005(011), 85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