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珍
作者王萬珍後排中
作者王萬珍畢業留念
師範70年優秀徵文
憶師範時代的兩位女恩師
王萬珍
柴溝堡師範學校,我從上世紀1974年在這裡上學、留校至1996年調離,整整22年,比在我的原生故鄉生活的時間都長。22年,人生有幾個22年?如果說故鄉是生命的起點,那柴師就是我人生的起點。於我而言,柴師是我告別青春的地方,也是搭梯而上放飛自我的地方。
22年經歷的很多,故事也很多,早有想寫點什麼的心思,但頭緒多了反倒不知從哪兒起筆了。最近,燕趙新報的秀靈主編策劃了柴溝堡師範回憶錄專題,應約提筆,從落滿塵埃的記憶中剝離出一些故事來,拙成小文以示對秀靈主編的支持,也對曾經的「我師我校」那一份情懷做個紀念。
往事如煙。曾經的柴溝堡師範是那樣的輝煌,河北省重點師範類學校,全國複試教學培訓基地……而今一所歷史悠久傳承近70載,為國家培養了教育及黨政各類優秀人才2萬多名的中師名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下,一切的一切不復存在了!僅剩美好的記憶只有兩棵茂盛的大柳樹依然。
柴溝堡就像我第二故鄉,柴溝堡師範就是我第二故鄉的老房子,她養育了我,培養了我,護佑著我,溫暖著我,使我從一個懵懂好奇的農村娃,逐漸成長為一個求知上進剛直樂觀的教育工作者。我在最好的年華結緣最好的老師,他們大多出自名校,畢業於清華、北大、北師大、南開、天津美院等一類名牌大學,懷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堅決服從響應國家的號召義無反顧的到柴師從教。他們都是見過大世面,有很高學問,有獨立思考,深刻見解的學者。
他們來自北京、浙江、湖南等省內外各大城市,帶來了不同地域的祖籍文化和名校學養。他們的思想、文化、學識、視野,他們的精神面貌……滲透在學校的各個層面,滲透在外部與內核及教育與教學當中,整整影響了十幾屆學生,引領著學校的教風學風與校風,真正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師者們的思想、學問以及操著不同口音的言談,由內及外的行為身教,像一股清流沁入了求知慾旺盛的青年學生的骨子裡,影響了我們日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人格理想的定位。
80年代後期,這些師者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都或升遷高校,或回歸故裡。對於其後的學生來說非常可惜,但對於我的師長那應該是如願以償,深深的祝福他們!前些年他們還都從北京、深圳、鄭州等祖國各地重回柴溝堡尋找他們青春的足跡,這幾年年歲漸長,回來的人越來越少,有的已與世長辭,真的是:
未曾提筆心已溼,我的師範我的師,
時光飛逝人已老,您在他鄉可安好?
孟春華老師
孟春華老師繪畫
孟春華老師圖片
孟春華老師指導的舞蹈
孟春華老師,河北唐山人,出身紅色革命家庭,父親和哥哥都英勇犧牲於日本人的槍口下,基於這樣的英雄家庭出身,她養成了自律要強,堅韌不拔,質樸善良,正義凜然的秉性。
孟老師1961年於河北大學體育系畢業分配到柴溝堡師範。她有著健美的體格,爽朗的性格,圓圓好看的臉,一對咪咪的笑眼,個子不是很高,但腰身挺拔,四肢舒展。外表樸實隨和,相處平易近人,說話堂音洪亮好聽極了。專業能力全面,教學認真負責,舉手投足盡顯職業特點,學生們都很喜歡她。孟老師本是體育專業,因為學校需要舞蹈老師,她就在教體育課的同時兼任舞蹈課,正應證了那句話「文體不分家」。
在我們的入學迎新晚會上,由班級推薦我唱了當時流行的歌曲《高樓萬丈平地起》,憑著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原生態唱法,贏得了老師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也給有心的孟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那臺晚會最讓我驚豔的是師姐們表演的舞蹈,其中《喜開豐收鐮刀》《洗衣歌》美極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歷歷在目。
這樣美的舞蹈我之前只是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拍成的電影裡看過。記的領舞是一個蔚縣籍的師姐,個子不高,人很漂亮,尤其是舞蹈動作極有爆發力和控制力。師姐們漂亮的容妝,精湛的演技讓我激動羨慕不已,好想也像她們一樣善舞翩躚躍然舞臺。
幾天後,班裡通知我去參加一個會議,去了才知道,原來是孟老師負責的舞蹈隊在招新,而我居然是孟老師點名讓去報考的。經過孟老師問答,即興動作表演等一番考核,我順利的被招收為我們那一屆為數不多的舞蹈隊員。我如願以償,興奮了好一段時間。
孟老師身材雖然不是很修長,但身段靈活,舞蹈基本功了得,每天同學們做早操,孟老師帶領我們舞蹈隊基訓,手位、腳位、壓腿、踢腿、把杆等。把杆沒有專門的訓練器械,我們就在食堂兼禮堂的舞臺邊練習。
通過一段時間的嚴格刻苦訓練,我終於可以和仰慕的師姐們一起舞蹈表演了。記的我參演的第一個節目是《紡織女工》,這個舞蹈是那個時代學校的保留節目,本來一直是由那個漂亮的師姐一個人領舞,孟老師為了讓我也成為領舞,重新設計編排了兩個領舞表演,就此,後來演出的《紡織女工》就有了兩個領舞。
兩年的學習中我參加了好多舞蹈演出,像《摘蘋果》《紡織女工》《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逛新城》《豐收舞》等等都是孟老師自編自導教給我們。二年級時,體音美組和孟老師又派我用一周的時間去市文化館學習舞蹈,當時張家口藝術團的馬席珍等老師教學員們學會了《雪蓮花》和《春苗出土迎朝陽》等舞蹈。這些節目從校內演到校外,從師生演到部隊、工廠直至市裡。
孟老師因為是舞蹈老師,職業養成的習慣,走起路來腳步輕快身材挺拔,昂首挺胸目視前方,給人的感覺總是美美的。等我參加工作後才知道,其實孟老師在我們前幾屆開門辦學帶領學生下鄉時,因為條件過於艱苦得了腎病,在給我們上舞蹈課時,她已經患有嚴重的腿疾,但她剛強堅韌的性格,以她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繼續為教育事業盡心盡力的奉獻著,踐行著紅色家庭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現在想來不免讓人既敬愛,又心疼。
孟老師給予我的舞蹈培養讓我受益終身。在留校任教後,曾有一屆音美班,我就擔任他們舞蹈和表演課,那時沒有現在發達的影像資訊可供參照學習,舞蹈主要靠自編和扒紙質教材,伴奏也是學校樂器隊現場演奏,當時排練了好多應時的表演性節目,也扒教材編排了具有專業性的舞蹈節目,受到了校領導和師生們的歡迎。藝術是相通的,再後來無論是聲樂發展還是器樂深造都與孟老師舞蹈表演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孟老師1980年調到張家口市一中,2017年去世。種種原因再沒見過她老人家,直到今天都是我心裡打不開的結。願孟老師天堂安息���
王瑞老師
王瑞老師(中)圖片
王瑞 傅德祥老師旅遊圖
左起傅德祥 王瑞 王萬珍
作者右1王萬珍在張家口
學生時期,在冬天的校園裡經常看到身材修長,著裝藍色「棉猴」的一位非常洋氣有氣質的女老師,她的存在就是柴師的一道風景,心中暗想,等有錢了也買一件「棉猴」,真漂亮!後來別說還真買了,但沒買到「棉猴」,買了一件藍色棉大衣,穿上的臃腫程度有照片為證,我不是一個好的衣服架子�。
好像是第三學期,我們開設了體操、雙槓課,就是這位女神老師教我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王瑞,我別提多高興了,終於和仰慕的老師有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記的王老師教我們雙槓,我天生恐高,坐在雙槓上瑟瑟發抖,王老師鼓勵我說,不要怕,你舞蹈跳那麼好,雙槓這些動作對你來說不在話下。在老師耐心溫暖的鼓勵下,最後我還算是滿意的完成了動作。
時間一晃就到了我快要畢業的時候,當時任體音美組長的王瑞老師找到我說,你快畢業了,對你來說有兩個方向三個去處供你選擇,一個是留校,一個是回你們縣文化館或劇團,現在體音美留校一個名額兩個人選,你如果願意留校就定你,你如果不願意留就定另一個人選,你考慮一下,想好告訴我。
因為還想上學繼續讀書深造,留校肯定會有機會。一天下午,我怯生生的去到體音美辦公室,找到王老師說我想留校,王老師「哈哈哈……」一串爽朗的笑聲,就此我和王老師成了師生+同事。至於留校體音美老師的推薦或領導批准決定有怎樣的細節,或者為此有什麼不同意見,我至今也不知內情,也不想知道。
時過境遷,無論當時教過我或沒教過我,但都是柴師的師長,我對他們都有美好的記憶。站在別人的角度看風景,也許就是最美的,這未嘗不是一種胸懷。想想那時候辦事行事多乾淨,多透明,多清正廉潔。我多簡單,多木訥,傻乎乎的連一聲謝謝都沒說過。現在想起來讓我汗顏也令我懷念。那是一個多麼潔純美好的年代啊!
成為「同事」後,與王老師的接觸逐漸多了起來,了解到她是河南鄭州人,父親是高級工程師。她和她愛人傅德祥老師都是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的高材生,本來是要留校的,但就因為一句年輕人的直言而分配到了當時貧窮落後的柴溝堡。後來也慢慢體會到王老師是一個性格爽朗陽光,為人意氣直爽,脾性灑脫大方,業務一流愛崗敬業難得的好老師,能遇到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我是多麼幸運。
王瑞老師不僅人長的漂亮有氣質,且多才多藝,天生的好嗓子,經常是我彈琴伴奏王老師深情歌唱,體音美組經常是歌樂和鳴,歡聲笑語。王老師還很喜歡畫畫,到現在都記的,她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側身美女頭像,讓教美術的王世傑老師都大加讚賞,就在此刻我的眼前都能清晰的閃現出她的這個拿手技藝。
1979年學校決定派我去河北師範學院音樂系進修學習,王老師的關懷也隨即而至,從張家口到宣化的洋河南,交通不便,她還是風塵僕僕親自去看望關心我,並帶我去拜見體育系她的熟人,託付關照。
課餘時間我們經常一起彈琴唱歌,體育活動。還記的在校園高高的鞦韆上我和王老師蕩鞦韆,耳邊的風呼呼作響,眼中的景時隱時現,身邊的暖溫潤如陽,王老師抓住鞦韆將我高高蕩起,銀鈴般的笑聲穿越校園,老柳樹譁啦啦的樹葉為我們鼓掌,那一刻因為開心快樂竟忘記了恐高。
我喜歡打桌球,也是在王老師的教學帶動下學會的,曾經有一年忘了是什麼級別的比賽,我還奪得了雙打亞軍。師生情誼,師長恩情,至今想起感動不已,淚眼婆娑。與王老師之間林林總總的趣事、暖事很多,篇幅所限不能詳盡,但有一件事可以爆料分享。
王老師兩口子生活浪漫,是典型的高知生活態度,不太在意細節,所以經常傳出他們一些可愛有趣好玩的事情來。當時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在柴師無論你職位高低,大家都住一樣的小平房,王老師兩口子也一樣。房子面積本來就不大,有了孩子後更加擁擠。儘管生活艱苦,但大家都苦中有樂開心的生活著。
據說不知真假,王老師為了改善生活,買了2斤豬肉,在快快樂樂將要做菜的時候,這2斤豬肉找不到了,當時認為是貓呀狗的叼走了也就沒在意。日子像穿堂風一樣一閃而過,很快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習慣翻天覆地的打掃衛生,哈哈哈哈�猜怎麼著,竟然在後牆根的床底下找到了一團豬肉乾來!哈哈哈……
浪漫不?這就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特有的,小中見大的革命浪漫情懷的時代烙印。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國家,強調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對自己要求嚴格自律,公而忘我。他們就是這樣一代可愛的人。
王老師重感情,真性情,80年代調離柴師後任教於鄭州高校,多次故地重遊與我們這些學生會面,憶當年敘師情。王老師說:&34;聽聽這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老師們!他們無私奉獻,聽從國家安排,舍小家顧大家,他們從來無怨無悔,這就是我的恩師們。
時過境遷,這一晃,王老師也是70多歲的人了,祝我的恩師身體康健,開心快樂,常回來看看。
少時懵懂不知愁,再見兩鬢已霜秋
問聲恩師安無恙,言未有聲泣哽喉
王瑞老師近照
王瑞老師
要感謝的老師很多,教過我的沒教過我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像王世傑、李秀贊、許瑞敏、張愛貴等老師們都給了我諸多關照和支持,都是我很尊敬的師長,如有下文我會對他們說說我的心裡話。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老師們對我都這麼好?我既寡言又不會來事,別說像現在請客送禮,甚至她們對我的好,我連一聲謝謝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當時認知上過於質樸,認為對誰越尊敬,話越少是對的。以為話多就是嘴貧,和老師說的多就是對老師的冒犯,不尊敬,所以對老師只是在心裡默默敬仰。
那麼為什麼老師們依然對我好呢?後來我明白了,是老師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高尚品德,是柴師正直清廉,尊師重教的優良校風所形成團體精神的高貴品格使然。
2000年我編排了一幕情景劇《燭頌》,獲得了省婦聯「巾幗頌歌」文藝晚會一等獎。別人看的是節目,而我是對教師這個職業,對我恩師們深深的致敬與懷念。
柴溝堡師範,我生命中響亮的校名,我學習工作了二十二年的地方,人生最好的年華留給了那裡。今夏故地重遊,樓高了,人多了,雕琢的環境更亮了,但在我心中,神,魂,學人的清幽永遠定格在了我青春的年輪裡。青春的印記有奮鬥有汗水,人生的印記有陽光有風雨,是我的恩師們給了我人生的滋養,是我的師範給了我奮鬥的動力。如若人生可以重新再來,我將以更大的努力回報您!
柴溝堡師範!在我生命的記憶中,永遠不會消失!
王萬珍圖片↓
作者:王萬珍,女,漢族,1956年10月出生,河北赤城人,大學本科,河北北方學院聲樂教授。中國音樂教育委員會會員,河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1976年畢業於河北柴溝堡師範,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1年在河北師範學院音樂系進修,1986年至1989年在中國函授音樂學院學習,1996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後調入張家口師專音樂系任教,2003年在河北北方學院任教。「山城好聲音」全民K歌大賽評審組首席評委。
王萬珍近照
王萬珍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國成人教育》,「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美感教育探究」《電影評介》,「新時期下對音樂功能的再認識」《藝術教育》等。
她作詞作曲《牽手的人》《每當我回到故鄉》等5首作品刊登在《音樂周報》;專業獲獎20多項,其中,1992年參選河北省音樂大賽,榮獲民族唱法三等獎;1993年5月獲河北省龍牌杯歌手大賽民族唱法三等獎;1997年河北省「小康建設文藝匯演」獲聲樂類節目一等獎;2000年河北省「巾幗頌歌」文藝晚會獲表演一等獎等。
主持科研課題6項,其中2005年主持完成河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構建新<課標>下高師聲樂課程體系的探索》,2009年主持完成河北省社科聯項目「張家口壩上東路二人臺的生態與形態研究」等;2004年所負責的聲樂課程被評為「河北北方學院精品課程」。
作者王萬珍師範時代照片
學生時代的青春
老照片
王瑞 傅德祥老師回張家口留影
孟春華老師自傳圖片
請關注 燕趙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