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一中年僅17歲的高一學生劉石,在今年春季學期裡,兩次割腕自殺未遂。事發幾個月來,此事在網際網路論壇及微博上引起了極大關注。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這個男孩兩次選擇死亡?9月7日,本報記者赴鎮原縣進行了調查採訪。
高中生一學期兩次割腕
9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鎮原縣城劉石的家中時,劉石的母親喬夏說,兒子正在養病,不方便見生人。
喬夏告訴記者,2011年秋季,兒子就讀於鎮原一中高一(7)班。開學不久,班主任老師陳剛曾先後多次勸劉石退學,並數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讓其輟學去當兵。今年4月25日清晨,她起床後兒子已離開家,她以為去上學了,可是到了中午,兒子的同學打電話問她:當天在進行期中考試,劉石為何沒去學校?她趕緊四處尋找,直到晚7時許,她才接到兒子同學的電話,得知兒子在縣城北山割腕了,已送往鎮原縣醫院搶救。經過醫院全力搶救,劉石終於脫離危險。
5月27日,喬夏將兒子送回學校,打算讓他繼續上課。而在此期間,就兒子割腕一事的責任問題,她反覆找校方及鎮原縣教育局反映,但一直到7月8日,仍未得到兩方的答覆。更讓她心驚的是,7月9日,兒子第二次割腕自殺,鎮原縣醫院骨科主任張廣厚甚至向家屬發了病危通知書。幸運的是,兒子經搶救再次脫險。
家長認為是班主任勸退所致
一個17歲的孩子,為何在一學期內兩次割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選擇死亡?
喬夏說,據她事後了解,4月24日,兒子第一次出事的前一天下午,班主任陳剛老師把劉石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明天期中考試,你成績很差,就不用參加考試了,反正你考大學也沒希望。」劉石回答:「既然你否定我的一切,那我就回去。」陳老師隨後給喬夏打了電話,稱她兒子不想念書,叫她去學校領人。當天晚7時左右,她找到陳老師,陳說:「你兒子的成績很差,考大學也沒一點希望,明天期中考試,你還是趁早讓他回家當兵或者上美術學校。」她與陳老師理論,希望能讓兒子考試,但陳老師態度很堅決,她無奈離校,但並未將兒子帶回家。
當晚自習結束後,兒子回家對她說,班主任以前曾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去掉劉石班長的那天,就是劉石離開高一(7)班的日子,「晚自習時他去掉了我的班長職務,看來他不要我了。」兒子還說,「班主任否定我的一切,認為我不適合繼續念書,讓我回家另謀出路,他幾次在全班同學面前說讓我去當兵,並肯定地說我根本考不上大學,我絕望了。」喬夏不斷勸解兒子,臨睡前還說:「明天回學校考試,老師沒有資格不讓學生考試。」孰料,第二天兒子就出事了。
班主任稱家長「無中生有」
9月7日,記者在樓上矗立著「鎮原中學」四字的鎮原一中採訪了陳剛老師。陳剛說,在第一次出事的前幾天,劉石遲到了,他批評劉石「怎麼能這麼隨便」時,劉石說他不想念書了,於是他便叫來了家長。他告訴喬夏,劉石這一學年犯的錯誤很多,讓他們回家後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決定是否繼續念書。
陳剛說,事發前一周,一次上化學課,劉石把一隻蝙蝠帶進了教室,課堂上蝙蝠從課桌桌倉內飛了出來,化學老師很生氣,批評了劉石。課間休息時,劉石又把蝙蝠捉了回來,並拿著蝙蝠嚇唬女同學,好幾個女孩被嚇哭了。校領導還專門打電話給正在休婚假的他,說班上的秩序有點亂。
陳剛告訴記者,自入學以來,劉石的厭學情緒一直很重,上課不是玩手機就是看小說,還在課堂上帶頭唱歌、聊天,有一次還把一名社會閒雜人員帶進了教室。為此,高一第二學期他對劉石談心不下10次。劉石說,「我是無意識的(犯錯),我控制不了。」每次談完都有些效果,但維持的時間很短。在劉石第一次割腕的前幾天,班上同學提出要改選班委會,並通過投票進行了選舉,原來的3個班幹部被撤換了,班委會換屆並不是針對劉石的。
對於劉石家長認為孩子割腕是因班主任勸退而產生壓力的說法,陳剛表示,不想繼續念書的想法,是劉石自己主動提出來的,家長的說法是無中生有。
調查結論歸咎學生性格缺陷
記者從鎮原縣了解到,今年7月25日,喬夏和家屬17人到鎮原縣委門前,要求處理其子劉石兩次自殺未遂事件。7月26日,鎮原縣抽調縣法院、公安局、教體局、衛生局、信訪局組成聯合工作組,對此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
9月7日,鎮原縣教育體育局一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根據聯合工作組調查形成的《調查報告》,劉石兩次自殺未遂,系其性格孤僻內向、自卑心理較強、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致,學校和班主任對該生的教育屬正常的教育行為,不存在過錯。劉石親屬要求校方承擔已經產生的醫療費用及其他費用10萬元和20萬元的精神補償費,無任何依據,不予支持。另外,就學生及家長要求繼續進校讀書,原則上,由家長、學生與學校籤訂保證書,承諾不再發生此類行為後,教育體育局予以協調安排。該負責人還說,他們已將《調查報告》送交劉石家長,若家長對此答覆不服,可以通過司法程序主張權利。
(文中學生及家長系化名)
文/圖本報記者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