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晚報 2018年05月10日 10:03
丁志銑與老伴高桂英欣賞剪紙作品。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記者 胡清 攝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在別人眼中和手裡不起眼,可在葫蘆島一個六旬老漢手中卻可以隨心所欲,不一會兒,一張紅紙就變成了活靈活現的一幅美麗圖畫。尤其是「一刀」就能剪出33隻飛鳥圖,被人點讚。老人的剪紙作品不但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深受各界喜歡,而且其剪紙作品還走出國門,被美國、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等4個國家選為郵票圖案出版。66歲老漢為此獲贊巧手「剪娘。
這個老人叫丁志銑,家住葫蘆島市綏中縣荒地鎮桑園村,老人有兩個子女。小時候,他經常看母親剪窗花,覺得母親的手好巧,心生羨慕,因此一有時間就跟著學。「我記得五歲時第一個作品是小貓,大約剪了10餘分鐘。當時媽媽誇獎說我剪得好,後來就更加愛剪了。
剪紙作品要做到形神兼備,對生活的細微觀察至關重要。丁志銑說,10歲時作品還停留在外表像的基礎上。為了神似,他有時間就盯著騾馬等反覆觀察,力爭將這些生靈特點牢記於心。「四大名著裡的人物讓我很著迷,手裡有倆零花錢就買書或借書,剪紙作品後來逐漸得心應手。以前過年時流行貼年畫、貼窗花,我家都是買來幾張大紅紙,幾下就剪出了《年年有餘》《牡丹圖》等作品。」
走進丁志銑的家猶如走進剪紙的世界,一幅幅精美剪紙作品把小屋裝扮得特喜慶。四大美女、對弈、牧童等栩栩如生,花鳥走獸、樹木蟲魚、風景人物等作品種類繁多,細膩逼真。妻子高桂英說,結婚前幾年都不知道老伴有這本事,後來參加比賽獲獎才知道他有這手絕活兒。
丁志銑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幅《百鳥朝鳳圖》,這幅作品他用了一整天。10多小時後,一把刀剪在一張紙上剪出鳳凰、喜鵲等33隻鳥。「當天剪的手指特別疼,可想到要剪出來一幅滿意作品就忘了疼。後來我為這幅作品取名《春滿神州》,寓意百鳥來朝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買家要買,我沒捨得賣自己收藏了。」
為了檢驗剪紙技藝,老人特意讓記者現場計時。只見老人拿出剪刀和紅紙,剪刀在其手中反覆遊走,也就1分鐘,一幅活靈活現的剪紙作品「馬」就呈現在眼前。
剪完這個作品,老人意猶未盡,開始給自己的剪紙絕活兒增加難度。他一會兒與記者嘮嗑,與此同時,老人手裡的剪刀和紅紙仍沒閒著,絲毫不受外界影響。如此剪紙的絕活著實令人大開眼界。「我剪紙可以一心二用,能做到隨心所欲,想到啥就剪啥。這樣剪當然有技巧,剪刀不動,用拿紙張的手來控制方向,但這需要生活觀察和豐富的想像力。」
老人痴迷剪紙有了回報,如今丁志銑成了名人,經常有人慕名來求購作品,村裡孩子們也時常跑到家裡央求爺爺剪個「好玩的」。多年來,他的剪紙作品入選多個刊物,也多次獲獎,更被眾多國內外友人收購收藏。
2017年10月,親朋好友將丁志銑的剪紙作品傳到網上,後來被相關部門發現,多次找到老人溝通協商。經過老人授權後,今年1月,丁志銑作品先後被美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採用,作為郵票圖案出版。
綏中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丁志銑的作品與時俱進、雅俗共賞,多是信手拈來,一個長期紮根在基層的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痕跡特別濃厚,目前已被列入葫蘆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特約記者 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