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為什麼從北京遷到合肥?北京不香嗎?

2020-12-09 勇哥讀史

一般來說,以「中國」兩個字開頭的大學,都在北京。但也有幾所不在北京,而在外地。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動不動就有上百年歷史的大學相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堪稱「年輕」——它是在上世紀50年代才宣告成立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急需各類科學技術人才。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是全國的學術科研中心,擁有眾多的高級科學人才,但也需要培養後備科學技術人才。在這種情況下,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提出利用中國科學院的自身優勢,創辦一所附屬科學技術大學——這就是後來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58年9月,在初秋的陽光中,第一批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的1634名大一新生,陸續從全國各地趕到學校。9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大禮堂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第二天,《人民日報》以《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為題,在頭版頭條濃墨重彩地報導了這件中國科技教育史上的大事。

1969年10月26日,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中國決定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機械學院、北京電力學院、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北京林學院、北京鐵道學院等13所農林地礦油水電等工科院校遷出北京,遷到河北、陝西、山東、安徽、湖北等地。

這就是著名的「京校外遷」事件。

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最初選擇的是河南和湖北,派出了兩個工作組,到這兩個省去尋找地址。可是,河南和湖北表示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婉拒了。隨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派出兩個工作組到江西和安徽。江西已經接納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分校,無力再承擔更多高校,去江西的工作組也吃了閉門羹,倒是安徽表示願意接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結合當年的歷史背景,我們也沒辦法批評河南、湖北和江西的短視。畢竟,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口糧普遍短缺,一個地方的確很難一下子接收幾千人的大隊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搬遷到安徽的第一站,其實並非合肥,而是安慶。可是,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批疏散的900餘人到達安慶時,被安頓在一幢三層小樓裡,顯得擁擠不堪,連最起碼的食宿問題都得不到保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隨即暫停搬遷。

這時候,安徽方面表示出極大的誠意,拿出合肥最好的師範學院來接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他們說:「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於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搬遷到了合肥。

從1969年12月至1970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搬遷工作。

眾所周知,安徽並不是一個富裕的省份。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安徽各方面的資源都非常有限。但是,安徽儘可能地從教育經費、建校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供了保障,使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最短的時間裡就恢復了教學科研工作,並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包括開辦少年班、創辦全國第一個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與外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籤訂合作交流協議等。

安徽省的許多地方,到今天都沒有實現冬季集中供暖,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師生們在上世紀70年代就用上了暖氣。

安徽省自己也有大學,比如合肥就有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合肥工業大學。然而,從優先級和支持力度來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排在合肥工業大學前面的。這就意味著,安徽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看作了自己的「親兒子」……

安徽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傾力支持,以及長期共處形成的相濡以沫。上世紀80年代以後,曾經從北京外遷到各省的13所大學,大部分都陸續回遷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卻始終留在了安徽。

在特殊的年代,安徽撫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反過來「反哺」了合肥。

近些年來,合肥依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技力量,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著十分卓越的表現,一躍成為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合肥培養了大量科技人才,這些科技人才創建了科大訊飛、科大創新、科大國創等一大批科技公司,有力地助推了合肥的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為什麼要從北京遷往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不是河南讓給安徽的。當年中蘇關係惡化,北京許多高校遷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先確實想去河南和江西,但都被無情拒絕了,因為當時河南經濟不好,也有糧食危機,拒絕的理由是擔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擠佔鄭州的國家分配糧食。
  • 高考考上了北京的大學,應該把戶口遷到北京嗎?看完不糾結
    如果考生考上了北京的大學,應該把戶口遷到北京去嗎?很多同學對此糾結不已。現在,就讓小編和你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應不應該遷戶口?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一個人的戶口,到底有什麼價值?戶口其實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享受的資源息息相關。
  • 北京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哪個傳統的工科院校更強
    ,合肥工業大學,哪個傳統的工科院校更強。合肥工業大學在安徽省合肥市,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211工程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是1945年創立的,安徽省立蚌埠工業職業學校,1956年遷到了合肥,1958年被命名為合肥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落戶合肥!
    2016年7月25日,對於合肥來說,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北航合肥科學城項目正式落戶新站區!未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在合肥少荃湖畔打造一個國際化、開放式、一流的科學城,這不僅標誌著合肥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且在合肥市地校融合、推動科技創新經濟跨越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不在北京的三大國字大學,想回回不去,留下來卻又不甘心
    要說以國字開頭的大學一般都是在北京的,就像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但是下面這幾所擁有國家號的牛逼大學,卻偏偏不在北京,而是在這些小地方。1.中國科技大學這所大學成立於1958年,著名詩人郭沫若是他的首任校長,到了1969年,因為跟蘇聯的關係,很多大學開始內遷。這就使得一些內陸的省會迎來了機會,就比如西安高校多,也是因為那時候抓住了機會。中國科技大學也有準備搬遷過,原本是計劃遷到河南的南陽的,可是卻被南陽拒絕了,因為學校的師生太多了,去了之後擔心擠佔河南的副食口糧。
  • 中國科技大學當年搬遷去河南,江西,都沒要,安徽:我要
    在京的中央大批黨政機關,以及北京主要單位、學校,包括其家屬,被緊急疏散到外地,1 1月15日,中國作協機關宣布了緊急疏散命令,所有人都下去,11月30日和12月15日分兩批疏散。邊境地區的軍政機關,如黑龍江黑河地區的革委會、軍分區也向內地遷移。吉林市計劃將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農村。許多高校也緊急遷出城市。
  • 2020安徽省大學排行榜出爐,中科大繼續領銜,曾在北京辦學!
    前30名中以合肥冠名的,只有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學院,合肥師範學院3所大學院校,並且還有兩所是學院。雖然學院和大學都統稱大學,但是要用大學做學校名稱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所以至今沒有一所叫合肥大學的大學,不過據說合肥學院馬上就要改合肥大學了,當然還會正式更名,不過已經半隻腳已經邁過去了,就差臨門一腳了!但是合肥學院在省內的排名並不高,在省內的排名在10名左右,現在還難堪大任,不過發展勢頭良好!
  • 2020安徽省大學排行榜出爐,中國科技大學領銜起跑!安徽大學排第3
    由於安徽省省會合肥的凝聚力不夠,好多安徽省內城市,尤其是皖南地區一向以南京馬首是瞻,以至於南京市有個名稱叫做徽京,這個當然是戲說。但是合肥凝聚力不夠,確實影響了以合肥命名的大學!2020年安徽最好大學排名出爐。前30名中以合肥冠名的,只有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學院,合肥師範學院3所大學院校,並且還有兩所是學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什麼會遷往合肥,回顧中科大的曲折歲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頂尖高校,在我國也是僅次於清北的存在,甚至有部分人認為中科大的實力並不遜於清北,只不過因為學科過少,所以排名低。照理來說,國字號開頭的大學都會留在北京,但是中科大卻位於合肥。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中科大建校的時候確實是在北京!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畢業證書一樣嗎?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1969年遷到山東東營的,因為東營有個全國知名的油田——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校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在遷址東營後,於1988年在原址上成立了研究生部後又重新發展建立的。
  • 合肥工業大學VS北京工業大學,部屬與市直屬之爭,誰更好?
    合肥工業大學簡稱合工大,是安徽省僅次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校,排名第二。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2017年成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工業大學。
  • 中國帶國字號的大學,出類拔萃,各具特色,並不是在北京
    說起我國帶國字號的大學,在人的普遍印象當中,都是比較好的,比較牛氣的一些好的大學,而且印象中,好的東西都應該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中國國字號的大學,各具特色,並不是在北京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安徽合肥。由於歷史原因搬出了北京,最初的預計地址是河南鄭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談妥,結果搬到安徽。
  • 北京工業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實力雄厚的211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都是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這兩所高校都是學科底蘊深厚、實力雄厚的高校。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創建於1960年,是北京市屬重點大學。坐落於國家中心城市、我國首都北京市。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什麼在合肥?湖北、河南、江西、上海虧了!
    中國科技大學(下稱中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它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創造了許多輝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落戶合肥卻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
  • 國防科技大學成為合肥第3所985高校
    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是國防科技大學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坐落在合肥的原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現在即為新國防科技大學的一個內設學院
  • 中國科大落戶合肥的歷史
    、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
  • 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90後,到!
    青年興,則國家興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90後」已接過祖國建設的接力棒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北京科技大學,「90後」這是中國青年的向上力量劉晴3月中旬北京外籍人士返京疫情防控工作吃緊劉晴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腳踏實地「90後」青年正在用一個個鮮活的青春奮鬥的故事接力書寫中國夢徵程中的生動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中科大為什麼最終會落戶合肥?
    一、中科大誕生的歷史背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誕生具有鮮明而深刻的時代背景。20世紀50年代,正值以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雷射、生物技術、航空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學技術的快速生長期,科技進步為人類展現出一個全新景象。然而,中國當時的科技力量和綜合國力十分薄弱,難以適應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
  • 中國人民大學真的要改為北京人民大學了?
    教育部印發《命名暫行辦法》後,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有幾條被很多網民進行不同的解讀: 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原則上不得冠以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 湖北之問:為什麼是合肥?
    創新中國的版圖上,湖北在哪裡?武漢在哪裡?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差距在哪裡?方向在哪裡?為什麼是合肥?截至目前,已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6所高校,在深圳建立大學研究院,累計在深聯合培養各類人才逾1萬名,設立科研機構7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