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姚敏明
這幾天,為了減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教學工作的影響,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大高校相繼開啟「在線教學模式」。
2月24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新學期的鈴聲也將在「雲端」響起,該校共開設了467門在線教學課程,佔學期課程總量的88.7%,覆蓋到包括社會擴招學生在內的萬餘名學生。
從面對面的傳道授業解惑到隔空對話,各種軟體工具和網絡平臺怎麼合理選用?特定任務的互動怎麼組織?教學質量該如何保證?沒有教材怎麼辦……
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浙江工商職院的老師和他們的「後援團」卯足了勁,想方設法開好「空中課堂」。
「資深主播」和24小時「客服」
「這個白板功能不錯,有觸控螢幕的話可以用來演示計算過程」「這種視頻播放接收不同步的現象應該是網絡的問題」「這種實時互動的方式不錯,可以給學生們提提神,避免『開小差』」……
早在2月初,浙江工商職院經濟管理學院的邢偉老師就開始挨個嘗試使用超星學習通、職教雲、雲班課和UMU等平臺的功能。
作為國家職業教育營銷專業教學資源庫子項目、浙江省精品課程和寧波市慕課項目「公共關係」課程負責人,邢老師有著豐富的信息化教學經驗。他認為,雖然此次在線教學的實施是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對學校和教師來說,同時也是一個與時俱進,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好時機。
2月14日,經過七八天的摸索,他推出了「你我玩轉直播課」網上直播專題培訓,參加的對象是經濟管理學院98位專兼職教師,在培訓過程中,他把自己前期實踐過程中總結的不同平臺的優缺點、功能和使用技巧等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共享,「我先走一步就是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課程的頂層設計上」。
和邢偉老師一樣,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王璞老師也是一位網絡授課的「資深主播」,多年來,他一直從事信息化教學研究,在直播互動教學方面很有經驗。
與面對面授課方式不同,在線教學面對的是「看不見」的學生,「如何利用線上平臺組織開展針對特定任務的互動」是老師們公認的難題。針對這個難題,王老師通過UMU教學互動平臺先後組織了兩次直播培訓,不僅現身說法帶領158位教師體驗了9次交互式活動,還講解演示了如何用喀秋莎軟體進行錄屏,如何免費下載各類視頻,如何用智慧職教平臺建課等等,同時「附送」了很多小貼士。「太有用了!」「謝謝璞哥!」大家紛紛為他點讚。
邢偉和王璞還像是大家的「24小時客服」,只要有人提問,他們總是儘快一一回復,語言描述不清楚的還打電話溝通。「有了璞哥這樣的領路人,讓我對在線教學有了底氣。」國際交流學院的張莉老師說。
「大齡網民」和「帶貨」能手
機電工程學院模具專業老師範國良最近先後接觸了釘釘、騰訊課堂、職教雲、超星爾雅、愛課堂等不同類型的平臺,還「投其所好」,把學生們經常玩的鬥魚、虎牙直播平臺也都試了一番。
範國良老師通過騰訊課堂直播平臺試播《模具CAD技術綜合實踐》
「對於我這樣一位人過中年的『大齡網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說歸說,為了「以生為本」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範老師努力熟悉了這些不同類型的平臺,最終結合專業特色選擇了騰訊課堂和超星爾雅作為這次授課的平臺。
「要根據學期整體的教學計劃確定當前在線教學的具體內容與任務。教學內容力求少而精,要講得明、練得透,可以結合超星爾雅平臺的功能布置課後學習內容和作業,加深和鞏固學習……」通過一番思考和探索,範老師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教學心得。
「太好了,我正在為手頭沒有課程教材的事犯愁呢。」童宏永老師從學校圖書館領用到本學期的電子版教材時說,「這樣在線上教學時能夠讓學生有書看,也可以促進授課效果。」
原來,自2月11日下午得知學校即將開展在線教學後,學校圖書館就第一時間啟動了電子教材收集工作。
開通諮詢熱線、收集授課教師的反饋信息,白天聯繫新華書店及各大出版社,晚上整理數目數據……
朱如龍館長和負責教材徵訂的館員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一本教材一本教材去落實,截至22日,265種、98%以上課程的電子教材準備就緒。
不僅如此,圖書館還推出了《數字資源校外訪問指南》,針對教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業學習等兩大主題收集整理了大量限時免費數字資源,整理成使用攻略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師生,大家紛紛為這麼周到、貼心的服務點讚,稱讚小編為「帶貨」能手。
事實上,為了確保在線教學的順利進行,浙江工商職院還推出了許多「硬核」措施,網絡卡頓怎麼辦?爭取運營商對師生的家庭網絡帶寬和手機流量提速擴容;教學過程中計算機出故障怎麼辦?每個學院指派一名專職技術支持服務人員來助力。
「為了開好『空中課堂』,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線上線下教學實質等效,學校上下群策群力、協同作戰,老師們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希望同學們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努力學習,共同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浙江工商職院校長周志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