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善用褒貶」孩子只聽得進表揚,不愛聽批評,該怎麼辦?

2020-12-15 葉子有語

小宇是個很有才華的孩子。在班級中他的識字量排前一二名,也很喜歡看書。所以比起同齡的孩子,知識面也廣闊不少。

在一次家校溝通中,小宇媽媽卻跟我聊到一個困擾她許久的問題。原來,優秀的小宇在家裡也依然保持滿滿的自信。可是,這種自信漸漸成了一種枷鎖,小宇對於接受表揚的需求度不斷提高,相應的,對於哪怕一丁點小批評便會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

小宇媽媽太愁了。她生怕小宇變成那種經受不起一點挫折的孩子。

孩子只聽得進表揚,不愛聽批評,這可怎麼辦?

面對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只需要從以下兩點自查,就能找到眉目。

1、平時是不是對孩子的表揚太泛濫了?

像小宇,因為愛看書,積累了不少課外知識。平時和爸爸媽媽聊天時總能講的頭頭是道,家人都常常誇讚他。

然而,不僅僅是愛讀書這一項受到表揚。在家裡,小宇做大事小事,爸爸媽媽看到都會隨口誇上一兩句。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這是日常反應,表揚變得廉價而沒有價值,對他的行為不會起到激勵作用。

過於頻繁的表揚其實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2、和孩子溝通中,你的反饋態度如何?

仔細想想,是不是平時只有在孩子得到表揚或做的好的時候才笑容滿面?

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表揚其他小朋友,誇讚他們優秀,念了又念?

要警惕了。

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思維反射:只有得到表揚——爸爸媽媽才會開心——所以只能要表揚。

如果以上兩點,你覺得自己都命中或者沾了邊。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怎麼做,能夠讓孩子逐漸不再只著眼於得到表揚以及抗拒批評吧:

1 善用褒貶

表揚要指向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經常講,表揚要落到具體的點,更多的指向過程而非結果。更應該注意頻次。

如果這個行為你覺得他已經完成的很好,而且出現的頻率較高,就可以適當更換表揚的強度或方式。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在最近一段時間收拾玩具都完成的很好,前期你可能有物質、行為獎勵,慢慢的降低強度,可以使用語言。再降低到一個眼神,一個手勢。

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接受,只要前期的行為強化循序漸進,這樣的獎勵和表揚已經完全能夠維持他繼續好習慣了

(當然,隔一段時間需要稍微調高一次強度,加深習慣固化)

2 調整心態

建立良性的溝通反饋模式

要建立良性的溝通反饋模式,調整思維模式。不要只盯著所謂「優秀」的一畝三分地,而是真正去關注到孩子需要的東西,學會在縱向時間線上看到他們的改變。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幫他們樹立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做一個評判者。冷冷的斷案式反饋只能讓孩子陷入這樣的思維怪圈裡。

學會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不要過於在意得失,別逃避,和孩子一起面對,共同解決吧。

3 理解和耐心

等待、陪伴

畢竟還是孩子。有這樣的心理也無可厚非。

現在的孩子又都是家裡的寶,自我中心意識強,自尊心也強。

遇到孩子被批評不愛聽,甚至有發脾氣的情況時。不要一時怒火攻心,情緒上頭。因為事後你必會後悔,後悔已晚矣。

記住兩個關鍵詞:等待,陪伴。靜靜陪伴,耐心等待。孩子是聰明的、敏感的,有判斷力的。要相信他們在情緒難以自控後,冷靜下來會第一時間思考自己是不是過分了。

等到情緒颱風過境,再擇良機與孩子好好聊一聊。前期的耐心一定會讓孩子敞開心扉,你也因此離孩子更近一步。

4 語言「包裝」

藝術地溝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誰都喜歡聽好話,但是忠言往往都是逆耳的嗎?聰明的父母早就學會了如何運用語言的藝術來跟孩子交流了哦。

我們平時在工作的時候,是不是會經常先包裝一下自己的發言,讓它變得更有吸引力。

同樣的,對待孩子,尤其是批評的時候,學會「包裝」,真的很有效!

想像一下:

「這幾個字怎麼教了這麼多遍還是不會寫?誰誰家的教一遍就會了,你到底有沒有認真在學?」

「上次聽你們老師說,你寫字很有進步,雖然偶爾有些會寫歪一點,但是比之前進步了很多。媽媽覺得這是因為你比之前更認真了的原因。今天要寫的這幾個字是不是有點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需要注意什麼好嗎?」

先給孩子一頂「高帽子」,再去引導。是不是比你直接發洩不滿要好多了?相信孩子也會更樂於接受這樣的「批評」。

試一試吧。

相關焦點

  • 教養方式:放棄「表揚教育和批評教育」吧,這裡有更好的
    【本篇背景】:上篇文章,我們說了現在主流的教育方式有兩種:本土的「批評教育」,外來的「表揚教育」。兩種方式在中國混在了一起,吵得不可開交。但兩種方式都是錯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兩種方式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即:讓孩子聽話,照做。
  • 教養方式:你是「表揚為主」還是「批評為主」?但兩種都是錯的
    區別僅僅在於:孩子因為「批評而做」,過程不那麼愉快;因為「被表揚而做」,過程中有喜悅的成分;6、但二者的目的都是讓孩子「聽話、照做、讓孩子服從」,殊途同歸,只是手段不一樣而已;我反正不敢肯定;16、而自卑,就在此時開始生長,無論你在幹涉孩子孩子時,是採用的「表揚教育」還是「批評教育」,自卑都會在孩子心裡生長,因為他的意志不可能得到伸張,區別僅僅在於這樣的不能伸張的過程是被批評的痛苦
  • 「乾貨」家長如何表揚和批評孩子?
    誰都是第一次當家長,誰會在試錯的路上不犯錯呢?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家長如何表揚和批評?1、首先為什麼孩子需要表揚?a) 巴奴姆效應親愛的讀者,我們未曾謀面,但有遙測能力的我卻能說出你的性格脾氣,你信不信?!
  • 阿德勒:表揚和批評孩子都不對
    還記得《被討厭的勇氣》裡那句:「「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也不推崇批評的觀點。
  • 「初哆咪育兒」孩子在外不說話,我該怎麼辦?(上)
    孩子在外不說話,我該怎麼辦?前幾天,小男在日記裡寫「同學說我很自閉,我會不會是自閉兒?」,我嚇了一跳,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自閉兒呢?帶著懷疑、不忍心、與難過,雙十國慶前,我哭了一整個晚上,今天我跟婆婆說我想帶小男去看醫師,婆婆說看什麼醫師,你老公以前也是這樣,長大就會好了啦!
  • 「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考壹佰導讀】「孩子,你真棒!」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家長對孩子的表揚。通常,我們會認為表揚孩子是促使一個孩子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殊不知,表揚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若方式不對,會引起適得其反的效果。那到底該如何肯定與認可孩子,才是正確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
  • 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這樣教育孩子最有效
    「哪個父母不罵人,哪個孩子不挨罵。」這可謂是所有家庭都發生過的事情,這裡說的罵,更多的是指批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批評孩子是少不了的,但關鍵是怎樣批評。有人說:「最妙的是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用表揚來完成批評所到達的目的。
  • 犯錯不接受批評,未必是孩子的問題,家長這3個誤解才是關鍵
    今天看到群裡一位寶媽的信息:「我家彤彤今年五歲,是個愛美的小姑娘,特別愛聽別人誇她,卻聽不得批評。一旦做錯事批評她,不僅不高興,還一副氣嘟嘟的樣子,有時還故意塞住耳朵。發現這孩子只愛聽好話,這可怎麼辦?」
  • 孩子期末數學考試考了99分,是該表揚還是批評?
    最近期末考試成績應該都出來了,有網友提出來自己孩子期末數學考試考了99分,但是有一道理因為粗心漏做了,孩子媽媽表示說要他好好批評一下孩子粗心大意,可孩子爸爸覺得孩子打了99分還要挨罵,覺得有點不妥,所以問我該怎麼辦才好。我這裡就把我的一點個人看法分享一下。我建議:表揚該表揚的部分,批評該批評的部分。
  • 孩子考48,到底該不該管教?既不批評也不表揚
    但是經過最近一段時間,她對孩子成績的嚴抓嚴打,發現孩子越發的對學習不感興趣,這也讓她陷入矛盾當中:孩子到底該不該管教?想要了解孩子到底該不該管教,首先要了解「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什麼。父母無法永遠的「管教」孩子一生,所以在該放手的時候請父母選擇放手。總體而言,若論「孩子到底該不該管教?」,其實總體而言,父母與孩子的教養過程,不過是從管教到不管教的過程,而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比較糾結的點如何從「管教」慢慢撒手孩子到「不管教」過渡而已。每個父母基本都能夠做好管教孩子,卻無法妥當的做到「不管教」。
  • 15個表揚和8個批評孩子的科學方法,請家長查收 | 精選
    4.表揚重努力:當孩子取得進步時,表揚他很努力,而不是很聰明,他就知道通過努力能夠取得好成績。5.表揚要互動:表揚孩子時要用溫暖驚喜的目光注視著他,或者說一說孩子之前的表現,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進步。12.表揚要守信:家長的表揚不能食言,說到做到,該表揚就表揚,孩子以後就不會敷衍家長。13.表揚合作力:如果孩子和小夥伴一起合作並取得成功,就要肯定他的合作力、溝通力,幫助孩子融入團隊。
  • 不可以打擊批評孩子,但也最好不要表揚孩子
    可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卻是:「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嗎?不能批評我理解,可是為什麼也不能表揚呢?如果批評也不行,表揚也不行,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對待孩子呢通過感謝或者用「我很高興」之類的話來傳達自己的喜悅。
  •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既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孩子
    正如笑來老師說,很多父母都沒有能力把話講明白給孩子聽。我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感到很慚愧的。更多時候,我們的處理方式是言不由衷的表揚、簡單的督促、批評替代教育。岸見一郎的觀點是:我們不需要批評或表揚孩子。細想下,也有道理。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常常沒有去想背後的問題在哪裡。
  • 這樣「吼」孩子,太爽了
    ,吼了後又覺得對不住孩子,怎麼辦?沒啥新意的車輪戰術,只能讓孩子左耳進右耳出。曾經有一個「小女孩訓父」的視頻火遍網絡。視頻中的小女孩遭到家長批評後,反將一軍,「語重心長」地教育爸爸,有理有據,先是用動畫片上的例子來說明該如何批評孩子:你看人家動畫片裡的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批評他,讓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 孩子喜歡咬人,比起說「不可以」,用這 5 招更有效
    更頭疼的是,爸爸媽媽明明是「受害者」,卻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管?不管吧,孩子就會像小野人一樣動不動來一口,不禮貌也不衛生。管吧,他好像咬得更厲害了,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請來擁有 10 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常潤老師,針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生理髮育特點,跟大家一起找找孩子咬人的原因和方法。
  • 都在教家長怎樣表揚孩子,可家長知道如何批評孩子嗎?
    尤其是看到因批評不當導致家庭慘劇的新聞後,家長對批評本身產生疑慮。其實家長的疑慮是有道理的,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與齊格勒關於表揚或批評效果的實驗表明:表揚和批評都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此時孩子即使真的做了錯事,也可能被這種情緒失控嚇昏了頭,無法思考自己到底哪裡錯了,只會出於本能啟動內心的防禦系統,要麼配合家長:「我知道錯了」,要麼也用「失控」去反抗家長的失控。
  • 專家說孩子要表揚,為什麼你表揚不起效果?又不敢批評了?
    孩子成長中的進步,不是都一定要表揚的。不分層次的表揚,過多的表揚往往適得其反。過度表揚的孩子容易盲目自大,認為自己就是最好的,似乎永遠不會犯錯誤了,一點點,或偶爾的一次批評就會受不了。孩子長期被表揚包圍,每件事似乎都會被表揚,因此他會產生一種表揚依賴,在等不來表揚時,他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有這麼一個孩子,在班級總是數一數二,一直是班級孩子心中仰望的山,每次開會都是老師表揚的對象,甚至連他的名字也不喊了,同學和老師都直接呼喊他:學霸。
  • 家長鬚知:表揚、批評、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3.表揚應衷心:不要隨便說一句「你真棒」,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合,讓孩子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認可。4.表揚重努力:當孩子取得進步時,表揚他很努力,而不是很聰明,他就知道通過努力能夠取得好成績。5.表揚要互動:表揚孩子時要用溫暖驚喜的目光注視著他,或者說一說孩子之前的表現,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 長期被表揚的孩子容易玻璃心,怎麼辦?
    家長提問:經常表揚孩子,孩子因此玻璃心,不喜歡聽半句不好的話,應該怎麼辦?雷老師提問:家長平時是怎麼表揚孩子的?媽媽說:「你今天字寫得真快,而且漂亮,真棒哦!繼續加油練習,會寫得越來越好。」然後她要是下一個字寫不好就擦了,自己覺得還是不好,就哭了,說她寫得不好,只要說半句她不好的話,就哭。而且孩子膽子小,內向。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不懂得批評與表揚的藝術 9媽媽總是愛給我下命令——經常用「你必須」給孩子定規矩 12跟媽媽簡直沒法溝通了——跟孩子的溝通無效,以致親子關係不和 15作為孩子,我也有很多問題——不善於洞悉並解決孩子的問題 18第二章 媽媽要學會讀懂自己的孩子——媽媽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孩子才會聽孩子不會無緣無故不聽話,表面上的不順從,其背後卻可能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