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首都博物館連接你和我

2020-12-22 北京文博

一起開啟2020年博物館之旅吧!來自北京文博00:0001:00

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2020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

「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鼓勵社區和博物館從業者

擁有多樣化的觀點

鼓勵博物館利用

展覽和講故事的方式克服偏見

那麼就讓我們先從不同角度聽一聽

他們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期望吧

館長說

首都博物館副館長 黃雪寅

博物館人說

首都博物館保護科技與傳統技藝研究部 傅萌

觀眾說

今年博物館日期間

首都博物館繼續舉辦各種活動服務觀眾

傾聽觀眾的想法和意見

和觀眾一起分享博物館故事

讓觀眾真正參與到主題日當中

共同展望博物館的未來

「我和博物館」主題分享會

5月17日下午,首都博物館在禮儀大廳舉行了一場「我和博物館」主題分享會。這是首都博物館恢復開館以來舉辦的第一次線下活動。本次分享會以 「我和博物館」為主題,邀請了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書記、主任何沛;北京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祁慶國;《中國星空》紀錄片導演謝群;首都博物館志願者講解員唐立馨;首都博物館陳列部首席設計師李丹丹;培新小學三年級1班林天雨;首都博物館黨委委員、宣教部主任楊丹丹共同參與。參會嘉賓從各自不同角度出發,向觀眾分享他們與博物館之間的特殊故事,暢談對博物館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與更多公眾共享文化資源,提出更多能與公眾分享博物館文化資源的新方式和新建議。現場熱心觀眾積極互動,表達他們對博物館的喜愛,和對未來博物館的願景與期待。

「壯麗北京——講給孩子聽的北京中軸線」線上分享會

5月17日下午,首都博物館攜手「耳朵裡的博物館」舉辦「壯麗北京——講給孩子聽的北京中軸線」主題線上分享活動。策展人白樹軍與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走進首都博物館「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廳,帶領青少年群體「雲看展」,深入了解北京城中軸線的前世傳奇與大國意蘊,並將「讀城」系列展覽通過網際網路推薦給廣大親子家庭。

雲上盛典:博物館直播接力

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IMO)聯合新華網客戶端發起並主辦「518雲上盛典——博物館直播接力」活動。5月17日至19日連續三天,國內20餘家知名博物館由館長領銜,講述各自的看家館藏和特色展品,帶觀眾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溫度。首都博物館的直播於5月18日下午5點開始,由副館長黃雪寅在「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為觀眾解讀北京歷史中的多元和包容。

「博物館裡重新發現北京」直播活動

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策劃了以「博物館裡重新發現北京」為主題的融媒體報導。首都博物館的「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北京廣播電視臺的早間節目《北京您早》中,進行了現場電視連線,新聞發言人楊丹丹介紹了展覽內容的同時,也對網絡直播進行預告,形成電視媒體與網絡平臺的雙向聯動。隨後,讀城三期展覽項目負責人張餘和芳華講解員柳玉云為觀眾直播解讀「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

《讀城》系列教育產品和服務上展

「水韻華章——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展」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南京博物院舉辦。「水韻華章——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展」作為主題活動之一,展示了當下階段,博物館利用館藏優勢和藏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底蘊,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創意設計到文化創意產品中,並且讓它融入我們的生活,創造性地呈現讓文物「活起來」。首都博物館《讀城》系列教育產品和服務作為優秀作品參加此次展覽。

這個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運用信息技術將文化和觀眾相連,也將不同的觀眾相互連接,弘揚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國際博物館日每年一度,但首都博物館的文化和活動將陪伴觀眾每一天。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博|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為您帶來文博公開課:《快速記憶...
    01:00來自北京文博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北京文博|讓北京歷史文化的金名片更加亮麗 服貿會文物及博物館...
    展區以「讓文物活起來」為主題,八大板塊結構緊湊、渾然一體,搭建國內外服務貿易平臺,匯聚北京地區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發展成果,展示文物、博物館、文物與科技融合發展最新成就,旨在體現北京作為「國際知名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核心理念,完整展示文博產業的內容,展現文博產業在首都發展高質量文化創意產業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服務新時代大眾美好生活。
  • 北京文博 | 2019博物館奇妙之旅② 明天帶您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第二站中國鐵道博物館 正陽門館5月13日(明天)14:00,2019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系列將正式開啟,微博@北京發布 、@北京文博 、@光明網、首都之窗網頁、「5.18國際博物館日
  • 北京文博|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最新最全攻略
    北京地區擁有187家註冊備案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既包含藏品豐富的大型博物館,也包含獨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館;既包含縱橫廣泛的綜合類博物館,也包含內容專精的專題類博物館……博物館的數量、規模、等級、影響力在國際大都市中都位居前列。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是新形勢下首都文博事業發展的新目標,也是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北京文博 | 2019博物館奇妙之旅① 明天帶您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
    5月13日起,北京市文物局將聯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光明網、首都之窗通過新媒體及網絡平臺,推出2019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系列。第一站中國鐵道博物館 東郊館5月13日(明天)10:00,2019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系列將正式開啟,微博@北京發布 、@北京文博 、@光明網、「5.18國際博物館日 直播間」小程序
  • 北京文博|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揭曉
    01:00來自北京文博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北京文博丨聚焦文化產業謀發展 探討後疫情時代博物館文創新業態...
    為進一步推進北京地區各文博單位文創開發工作,提升文創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文博文創產業綜合性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博文創開發環境,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了2020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開發培訓會。
  • 你對一座首都博物館有什麼期待?
    還有一個巧合是,這個展覽也是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傑到任首博後的第一個國際大展。「1994年我去過首爾,我的印象裡沒有這麼個清溪川,看了這個展覽之後我才明白我去的時候清溪川還是高架橋,記得在驅車在高架橋上穿過的時候,我很感慨也很羨慕人家首爾的城市發展。」
  • 北京文博|明天,這93個北京地區博物館免費開放!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70載,新時代的博物館將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呢?博物館又將如何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 北京文博
    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吸引社會優質科技資源進入文博行業,有效發揮科研工作在文博領域中的支撐、推進作用,為保護利用傳承好首都歷史文化遺產提供重要技術保障。
  • 國際博物館日|北京為什麼要打造博物館之城
    陳名傑表示,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是新形勢下首都文博事業發展的新目標,也是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不僅要依託於博物館的力量,更需要不同類型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通與有機融合。
  • 北京文博|中國消防博物館一級指揮長周海濱為您帶來文博公開課...
    01:00來自北京文博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北京文博|「史觀北京」系列直播第四站回顧: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最近,各行各業都以多種形式展現著70年與新中國共成長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作為文博人的我們怎麼能落下?從今天起直至10月1日,讓我們一同回望北京文博事業的風雨兼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光明網聯合推出#70年我與祖國同行#之史觀北京直播活動,通過走進北京多家紅色遺蹟、博物館,闡釋北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展現70年風雨歷程中北京市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 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助力文博文創市場發展
    活動現場領導與嘉賓合影留念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文博產業管理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哈駿現場致辭,"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作為全市博物館文創開發平臺,是服務全市文博單位的資源聚集與公共服務平臺,經過多年探索初步形成文物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的重要成果,平臺展現了北京市落實中央和北京市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最新成果,為打造北京文博文創全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北京文博|「博物館奇妙之旅」直播活動榮獲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
    開啟「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旅來自北京文博00:0001:20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承載歷史,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實物證據。它宏偉又瑰麗,它廣博又深邃。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人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文化遺產如何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如何提升首都市民文化獲得感?又如何為實現全面小康「賦彩」?別著急,答案都在這裡。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旅吧!
  • 北京文博|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產品設計賽區獲獎作品回顧~
    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精心培育和打造北京特有的文創品牌,已經成為創意創新的集結號、文化領域的風向標、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博創意設計賽區作為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的版塊之一,已連續開展兩年。今年的賽事活動有哪些亮點?
  • 博物館日開展94項主題活動 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
    三是首次提出了『博物館之城』的概念,北京市有註冊博物館187家,『博物館之城』的打造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們希望通過「博物館之城」的建設讓廣大市民和遊客隨時隨地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是新形勢下首都文博事業發展的新目標,也是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 北京文博|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倒計時開啟!
    01:00來自北京文博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北京探索建設「博物館之城」:在「多元和包容」中彰顯文化魅力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北京市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地區擁有187家註冊備案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既包含藏品豐富的大型博物館,也包含獨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館;既包含縱橫廣泛的綜合類博物館,也包含內容專精的專題類博物館。  5月18日,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