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家分享的第二個片段
來自我今年春天參加TESOL年會的城市
SEATTLE西雅圖。
2009年,我在美國BOSTON波士頓
完成TEFL課程時,
作為同屆學生中唯一的一個
TEFL WITH HONOURS獲得者,
老師推薦我加入了
TESO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這個大家庭。
在BOSTON的那段日子,
樓下對面是一家
小小的綠色STARBUCKS星巴克咖啡店,
無論是陰鬱的冬日午後,
還是冷清的節日街頭,
一杯溫暖的咖啡對我而言
不單是異鄉求學的種種壓力與焦慮的慰藉,
更是一種在下一個轉角
遇見更好自己的希冀!
從2010年的春天開始,
每一年都有一周左右的時間
我會在不同的城市
和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教育家和作者一起
參加年度TESOL英語教學大會,
每次日程都有近百個SESSION的研討,
疲憊的身體和亢奮的求知慾
使每一次行程都值得紀念。
每個演講者的背景不同,
研究方向不同,
但對教育求真卻世界大同!
每年參會也都會結交志趣相投的新朋友,
對精進教學的渴望與不斷挑戰的夢想
使我們彼此理解也更彼此鼓勵!
而每次的TESOL之行,
無論在哪個風格迥異的城市街角,
總會在忙碌穿梭中看到那個綠色的
STARBUCKS。
她像一枚小小的ARABICA咖啡豆,
安靜而有力量。
所有過往的每一段城市記憶,
也都深深地沉浸在她獨特的氣息裡:
NEW ORLEANS (紐奧良),
爵士樂的故鄉,
像一杯CAPPUCCINO(卡布奇諾)細膩而輕柔;
PHILADELPHIA (費城),
美利堅的誕生地,
像一杯ESPRESSO(濃縮咖啡)濃厚而馥鬱;
DALLAS (達拉斯),
孤星之州的牛仔,
像一杯AMERICANO (美式咖啡)清冽而粗獷;
BALTIMORE (巴爾的摩),
美國國歌的「不朽城」,
像一杯LATTE (拿鐵)豐盈而經典;
而SEATTLE (西雅圖),
作為MICROSOFT(微軟)、AMAZON(亞馬遜)和STARBUCKS(星巴克)的總部及發源地,
她的美只能用CARAMEL MACCHIATO(焦糖瑪奇朵)的獨特去詮釋。
MACCHIATO一詞源於義大利,意為「印記」。
絲滑的蒸奶,
醇厚的濃縮咖啡,
獨特的香草和香甜的焦糖
使每一位走進她的心靈
都在瞬間被SIREN俘獲。
從我住的西雅圖酒店,
東南西北無論哪個方向,
只要步行幾分鐘就一定會看見一間星巴克,
打開GOOGLE地圖,
發現無論是在繁華的CBD,
在愜意的海邊還是在熱鬧的廣場,
上百家星巴克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提示你
這是她的誕生地。
離開西雅圖前的最後一天清晨,
我步行走到了PIKE PLACE MARKET派克市場,
也星巴克第一家店的所在地。
這家有100多年歷史的農貿市場
現在依然人聲鼎沸,
大聲的魚商吆喝混合著絲絲鬱金香的清甜,
真假難辨的古董與價位低廉的自釀葡萄酒,
行走在這一切喧鬧中
讓你感覺自己也充滿了生活的熱情。
在市場對面的一條不起眼的小街道邊,
就是星巴克的第一家店。
窄小的門廊
難以掩蓋每一位排隊等待進入門店遊客的興奮,
十幾平米的店內空間
被大量的特許紀念杯和紙包咖啡豆填滿。
即便沒有座位可以讓這些各種膚色的朝聖者悠閒品味手中的醇香,
但每一位來此溯源的追隨者
都樂此不疲地通過各種網上社交秀出自己的星巴克時刻。
在長長的等候隊伍中,
我不禁想起當年28歲的Howard Schultz(霍華德·舒爾茨)
第一次走進這家店面時
被咖啡豆的香氣深深吸引的景象。
這位星巴克的傳奇締造者
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社會最底層,
童年的困苦與深埋於心的夢想使他從未放棄向前。
舒爾茨在書中回憶到:
「第一次走進西雅圖的STARBUCKS時,
在這裡聞到了咖啡的芬芳,
我感覺它就像未成品的鑽石,
而我則有能力把它切磨成璀璨的珠寶。」
而後幾十年
他的故事向每一個傳奇人物一樣,
因為夢想而加入星巴克;
因為夢想而離開星巴克;
因為夢想而再度入主星巴克;
因為責任在星巴克達到輝煌時卸任CEO;
因為責任在星巴克最危難時重返CEO!
在全球近2.4萬家門店的強勢擴張中,
舒爾茨賦予星巴克的夢想與責任
也像基因一樣被複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當濃鬱的STARBUCKS咖啡香氣
沁入心脾的那一刻,
相信每一個在路上的你
都能感受到夢想的強大張力
源自內心澎湃的渴望和灼燒的激情!
將夢想打磨成鑽石的是他的,
也是每一個追夢人的
《POUR YOUR HEART INTO IT將心注入》
和《ONWARD一路向前》!
"I've always been driven and hungry. Long after others have stopped to rest and recover, I'm still running, chasing after something nobody else could ever see."
—— Howard Schul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