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牧羊犬飼養知識
處理仔犬1.胎兒的臍帶如何處理?德國牧羊犬 母犬能夠本能地用自己的牙齒咬斷胎兒的臍帶,繁殖人不必幫忙,但胎兒過多或是年老的母犬往往因疲勞過度而忘記咬斷臍帶,此時則需要繁殖人用經消毒殺菌的外科剪刀剪斷。剪斷後會有少量出血,母犬會主動舔乾淨,其唾液有消毒作用,約2-3天後傷口就會痊癒了。
2.出生後呈假死狀態的幼犬如何急救?一些幼犬可能因難產或分娩時間過長而在出生時呈假死狀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試試一下幾種方法進行急救:1) 用清潔、乾燥的毛巾或棉花把幼犬鼻部和嘴部的黏液擦掉,幫助它呼吸。2) 把幼犬浸在約45度的熱水裡,提高其體溫,促進其血液循環。3) 對德國牧羊犬幼犬實施人工呼吸。4) 將少量葡萄酒或威士忌滴入幼犬嘴裡,必要時可注射強心劑。以上述方式反覆做急救,施救人員應有耐心,堅持到底,不可放棄。
3.出生時特別虛弱的幼犬如何護理?即使是同胎犬,也不一定體重都相同,如有體型較小,但吸食母乳時表現出旺盛精力的幼犬,都屬於健康的德國牧羊犬。但如果有因體型小而虛弱,不能充分得到母乳的犬,則應注意加強看護,讓它吸乳量多的乳房,或用奶瓶餵以牛奶,此外還需添加一些營養劑,或注射幫助發育的藥劑。只要在出生不久的時期注意看護和管理,體型方面的不足是完全可以得到彌補的。
4.注意幼犬的保暖幼犬在冬天出生的話,外部環境的溫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室內暖氣不夠熱,溫度較低,那就得想點辦法升溫,比如買個電暖器。因為剛剛出生的幼犬體質孱弱,不會自行調節體溫,出生以後的體溫會由38度跌至32度。此時它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懂得打冷顫。還有,給德國牧羊犬幼犬用的小棉被的質地一定要柔軟,而且要保暖性好。其實不用去買新的毛毯,穿過的舊絨衣、運動服這時候都能派上用場。在人工保持被窩溫度的同時,儘可能不要把幼犬和母犬分開,因為它們十分依賴外在的熱源,尤其喜歡躺在母犬腹部旁邊。除非幼犬生病了需要隔離單獨治病——幼犬對疾病的抵抗力很弱,隔離可以預防它們互相傳染。等長到6周大的時候才可以分開睡覺。幼犬喜歡撒嬌,平時在窩裡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叫聲悽厲或是狂吼亂叫那就不正常了,應該趕緊檢查一下它窩裡是否溫度過低,或者是否餓著了。
5.如果要增加德國牧羊犬母犬的乳汁分泌,應該餵以哪些食物?母乳分泌充足,幼犬有充足的食物才能發育良好。如果一胎產下五隻幼犬,如果乳汁分泌正常,則可讓母犬哺乳至第三周,無需額外補乳。對幼犬而言,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因為它營養最充足,溫度適宜,並含有傳染病抗體。在出生第十天起,幼犬的食量就會日漸增長,母犬的食慾也會增加,此時應餵以營養豐富的食物,一天3-4次,以促進乳汁分泌。新鮮的肉、內臟、青菜、蛋黃、魚肉、乳油、牛乳等等都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可以適量添加幼犬金維他、維生素、鈣片、乳汁分泌荷爾蒙等藥劑。此外,一日兩次將母犬牽出戶外,做適度運動、曬曬太陽,都可以幫助保持母體健康。食物中添加酵母劑、乳酶生(表飛鳴)可以幫助消化,防止下痢或便秘。大型犬在這段時期的飼育費用開支較大,但為了今後培養成名犬,這些開支都是值得的。
6. 德國牧羊犬母犬拒絕餵乳時應如何處理?某些神經過敏的母犬在產頭胎時往往因為受到驚嚇而不願哺乳,此時應設法使母犬情緒穩定下來,然後令它橫臥,把幼犬拿到母犬乳房旁,繁殖人在一邊照顧幼犬吸食母乳。有時因幼犬爪過長,抓傷母犬乳房而使母犬不願意哺乳,此時則應該把爪剪短。最重要的還是要糾正母犬的拒哺心態,不要慣壞母犬,以免在母犬生產時不願意主動照顧幼犬,養成完全依賴人工照顧的不良習慣。
7. 幼犬的排便幼犬剛出生時既看不見東西也站不起來,只能聽到細微聲響,而且只對部分刺激有反應。初生幼犬的反射性作用與人類的嬰兒相似,比如哭叫,幼犬用哭叫聲告訴母犬自己需要照顧。如果輕輕按摩幼犬的排洩器官,它就立即會排便,幼犬出生最初3周內,只會在母犬舔它們的時候才排洩。母犬吃掉幼犬的糞便是正常行為,目的是要令狗窩清潔,以免糞便惹來蟲和細菌。幼犬3周大時,才開始懂得自己排洩。最初3周內,對德國牧羊犬幼犬不用幹涉太多,只要細心地照顧母犬,常常幫它清潔身體和梳理被毛即可。1.幼犬出生前應該預先準備好狗窩,位置必須固定,選位時不要放在風口的位置。2.狗窩周圍的溫度應該保持穩定,至少在21度以上,否則容易著涼。3.除非必要,否則儘量避免把幼犬抱起來。抱的時候要非常注意,因為這時候的幼犬和人類的嬰兒一樣,身體非常脆弱。抱時先將一隻手放於幼犬的後腿下,另一隻手放於它的胸口下,然後用雙臂合力託起。4. 儘量不要騷擾德國牧羊犬幼犬,最好也不要帶陌生人前來玩賞。母犬在產下幼崽的最初幾天,是極其維護幼犬的,即使進食也會儘量守在窩邊快速吃完,警覺性頗高是它的天性,人過多幹擾反而會弄巧反拙。5. 出生後的幼犬抵抗力極弱,極易感染細菌,導致夭折。所以只有在幼犬長到6周大才能抱它外出。並且外出時天氣一定要好,如果陰冷、颳風或有雨則不可到戶外,以免受寒或引致肺炎、氣管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