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洗澡這件事,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會感到陌生。
在家長的視角看,給孩子洗澡,那就是宛若小型戰場了,洗完澡之後,各種殘局要收拾。
比如孩子會把肥皂留在浴缸裡,會把衣服亂丟,會把浴室弄的到處都是水,所以他們免不了嘮叨幾句。
那在孩子的視角裡,關於洗澡的記憶又是怎樣的呢?
這一次,讓我們打開繪本《莎莉,洗好澡了沒?》來看看吧!
文/圖 約翰·伯寧罕 河北教育出版社
莎莉在洗澡,浴缸旁邊是一邊做著各種瑣事:稱體重、梳頭髮、清理洗手臺,一邊還在嘮嘮叨叨的媽媽。而莎莉呢?她真的在聽媽媽的嘮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洗澡的莎莉和嘮叨的媽媽
莎莉的思緒已經飛走了,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橡皮鴨和她一起歷險,國王、王后和她一起遊戲。
莎莉在國王「搏鬥」
想要真正讀懂約翰·伯寧罕的作品,還需要了解他的生長背景。
約翰·伯寧罕是享譽世界的圖畫書創作者之一,他更被稱作是「最了解孩子想像力的圖畫是作家」。
因此,即便他的作品只有二十多本,但幾乎每本都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風靡全世界。
他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讀者們喜歡,一定程度上是和他所受的教育分不開的。
約翰·伯寧罕從小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所以頻繁換學校。最終,在他十二歲的時候,進入了一所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學校,那就是有名的夏山學校。在這裡,他接受了自由開放的教育,解放了天性。正是這些思想直接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
在這本《莎莉,洗好澡了沒?》中亦能感受到作者對於自由,對於想像力的重視。
約翰·伯寧罕的《和甘伯伯去遊河》
除了本書之外,他的《和甘伯伯去遊河》、《莎莉,離水遠一點》、《寶兒》等,無一不是經典之作,值得一讀。
約翰·伯寧罕的作品中,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細節,這些細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親子共讀中,一定不能忽視這些。想要發現這些細節,家長就要做好以下的功課了。
1. 家長先熟悉這個故事
想要給孩子讀好繪本,家長首先要做到熟悉繪本內容、情節。
比如本書內容看似簡單,但蘊藏著豐富的細節。許多家長在讀完一遍之後,自己都有些雲裡霧裡,因此,如果家長想要做到胸有成竹,還是應該多讀幾遍才好。
2.和孩子一起觀察圖畫顏色的不同
翻開本書的第二頁,家長就會發現對頁的圖畫色彩有著明顯的不同,一面是單色,一面是彩色,這是約翰·伯寧罕的創作風格,與此同時,也揭示著作者想要傳達的內涵。
對頁兩種畫風
成人的世界,就如單色頁一般,枯燥乏味;孩子的世界,就如彩色頁一般,明亮多彩。
3.關注孩子視角,跟隨孩子去冒險
當家長和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的時候,你們的狀態其實正如莎莉和她的媽媽一樣。家長在念著莎莉媽媽的臺詞,然而孩子的思緒早就被彩頁的內容吸引住了。
當孩子的視角轉移的時候,家長不妨跟著孩子一起,跟著他們去探險,去搜索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這一次,家長不再是主導者,而是追隨者。
沒有文字的彩頁
尤其本書彩頁中,沒有任何文字,只有圖畫,就更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了。
此外,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著來講講莎莉的冒險經歷,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約翰·伯寧罕的作品從來都不單單只是給孩子看的,書中還包含著對成人世界的諷刺和思考。因此,家長也可以將此書當作一面鏡子,觀照現實,去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處,反思自己的生活,定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