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RS232C
RS423
RS422
RS485
操作模式
單端
單端
差分
差分
驅動器與接收器的總數量(在RS485網絡中同一時刻只有一個驅動器是有效的)
1 個驅動
1個接收
1個驅動10個接收
1 個驅動
10個接收
32個驅動
32 個接收
最大電纜長度
50英尺
4000英尺
4000英尺
4000英尺
最大傳輸速率(RS232:40英尺,而RS422/RS485 :4000英尺)
20kb/s
100kb/s
10Mb/s-100Kb/s
10Mb/s-100Kb/s
驅動器最大輸出電壓
+/-25V
+/-6V
-0.25V 到 +6V
-7V 到 +12V
驅動器輸出電平(最小輸出電平)
有負載
+/-5V to +/-15V
+/-3.6V
+/-2.0V
+/-1.5V
驅動器輸出電平(最大輸出電平)
空載
+/-25V
+/-6V
+/-6V
+/-6V
驅動器負載電阻 (歐姆)
3k to 7k
>=450
100
54
最大轉換率
30V/uS
可調
——
——
接收器最大輸入電壓
+/-15V
+/-12V
-10V to +10V
-7V to +12V
接收器輸入靈敏度
+/-3V
+/-200mV
+/-200mV
+/-200mV
接收器輸入阻抗(歐姆), (RS485在一個標準負載下)
3k 到7k
最小4k
最小4k
>=12k
一、
通常的RS485(正規名稱是TIA/EIA-485-A)是使用平衡雙線連接的。一共三條線分別為信號正、信號副和地線。數據信號在傳輸以前是非平衡的,經過差分放大器後變成了平衡信號。見圖一。
圖一 RS485信號的連接方法
圖二 理想的平衡RS485信號傳輸電平
儘管傳輸RS485信號可以採用任何導電導線,但是通常是使用雙絞線來連接為最佳。
二、
1、輻射幹擾:在高速傳輸數據的時候,接收端是依靠高低電平的垂直邊沿(上升沿/下降沿)來判斷數據的變化的,頻率越高,邊沿變化的越快,相應的高頻奇次諧波含量也越高。下圖三是125kHz方波信號的FFT照片,由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它在5MHz上還有很大的諧波能量。
圖三 125kHz方波信號的FFT延伸到5MHz
三、
圖四 雙絞線的特性阻抗
圖五左側連接的54Ω,右側連接的是120Ω
終端電阻的加裝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嚴格上講,它只能連接到雙絞線的兩個端點,而且應該是兩端都加的。在實際應用中,一般發送器都是只有1個,所以這種情況下發送端就可以不加這個電阻了,因為它已經沒有反向的電流了。
現在的很多RS485終端設備在埠處都已經自帶了120Ω的終端電阻了(參見設備指標說明),這樣的設備連接就無須另外加終端電阻了。
四、
五、
結合上面對RS485網絡的技術分析,現在給出幾種正確的連接方式供參考。
1、一個發送器一個接收器。參見圖六。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連接方式,在這種連接下,終端電阻儘管有些多餘(可以不用),但是養成一種良好的設計習慣也是十分必要的。
圖六一個發送器和一個接收器的正確連接
2、 一個發送器,多個接收器。見圖七。
這種連接方式也是比較常見,這裡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末端的終端電阻一定要加上;另一個問題就是分支線一定要短,通常要少於1米,這點非常重要,否則這段支線可能會引起阻抗的失配,導致誤碼率的升高。
圖七一個發送器和多個接收器的正確連接
3、一對收發器。見圖八。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連接,其原理與圖六是相同的。
圖八 兩對收發器的正確連接
4、多對收發器。見圖九。
它的原理和圖七也是相似的,重要的也是要注意終端電阻的添加(注意,不能將最兩邊的收發器外側的終端電阻省略),還有就是分支線要儘量地短。
圖九 多對收發器的正確連接
六、
另外的幾種連接情況,可能會引起傳輸距離以及誤碼率的提高問題,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1、無終端電阻匹配。見圖十。
可能讀者會注意,這種連接和圖六非常相似,只是在分支線以後還有100英尺的懸空線。在圖六中我們說,那個終端電阻是可以省略的,那麼為什麼增加了這100英尺的懸空線就成了錯誤連接了呢?這個就是高頻信號傳輸的特點。高頻電路分析中,我們不能以低頻信號 「電路」的概念去理解信號的傳遞。圖十中當主信號延幹線繼續向右傳遞的時候,由於末端沒有連接終端電阻,所以信號在完全失配的情況下會完全反射(終端在開路和短路的情況下,對於高頻信號來說都是全反射,只是相位不同)。全反射的信號會在幹線上與正向信號疊加,由於距離的原因,反向傳遞的信號會出現雜亂的疊加,其結果就是引起輸出端的信號嚴重失真,引起誤碼。
圖十 無終端匹配的錯誤連接
圖十中的信號測量結果在下半部分左側(測量點在A-B),我們和圖十右下側的匹配狀態波形做比較可以看出全反射對信號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工程中要注意,高頻信號的延長線要做好處理,不要以為什麼都不連接就沒有問題。
2、錯誤的終端電阻安裝位置。見圖十一。
依據圖十的問題,如果沒有將終端電阻放置在主幹線的末端,而是放置在其它位置,儘管這樣可以對前段的阻抗做出匹配,但是終端電阻到雙絞線電纜末端的地方依然會產生反射現象,並與發送信號疊加形成誤碼。誤碼的形狀參見圖十一的左下(測量點在A-B)。讀者可以和右下側的正確終端電阻連接波形進行比較。
圖十一 不正確的終端電阻連接
3、多重線纜並聯。見圖十二。
這樣的連接也是常見的錯誤。而且可能會引起更多的問題。
圖十二 錯誤的多重線纜並聯
第一個問題是RS485發送器的設計是為驅動一條電纜的,當並聯四條電纜的時候,其驅動能力明顯下降,這就意味著一些比較小的邏輯電平將無法傳送,傳輸距離也大打折扣。第二個問題就是特性阻抗的變化。在打結點,四條分支線並聯在一起會引起負載阻抗的嚴重失配,信號的反射情況將更為劇烈。
4、過長的分支電纜。見圖十三。
圖十三過長的支線也會引起阻抗失配
與圖七類似,但是不同的地方是分支線長度過長。儘管此時在幹線末端已經正確地連接了負載阻抗,但是太長的支線與右側幹線之間的並聯關係依然使阻抗產生失配,這種情況下低電平段將發生信號畸變,畸變波形見圖十三左下(測量點在A-B),並與右下側正確的短支線連接對比。
讀者可以將圖十三和圖十左比較可以發現,幹線上的完全反射影響的是高電平信號,而支線引發的阻抗失配主要是引起低電平信號畸變。
參考文獻:
1. TIA/EIA-485-A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Multipoint Systems
2. TSB89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IA/EIA-48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