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溫情、恪守孝道、禁止特權 周總理的家風不簡單

2021-01-08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9月26日報導:今天上午,《清風正氣,浩蕩恩來——周恩來家風圖片展》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開展,活動現場多幅作品展示了周恩來對待大家族生老病死、就業上學時的態度。

圖片說明:周恩來家風圖片展海報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思南路73號的周公館,是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周公館」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段故事。1946年,中共代表團租下了這幢房屋,原意是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上海辦事處,但國民黨當局不讓設辦事處,於是對外只能用周恩來將軍寓所的名義,大門上周公館的戶名牌便由此而來。

圖片說明:周恩來與鄧穎超(圖片由周恩來故居管理處提供,下同)

  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周氏家族素有外出當師爺的傳統,周恩來祖父周攀龍在清鹹豐年間隨二哥北上淮安,定居在駙馬巷。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出生在駙馬巷的院落裡,他在家鄉度過了12年的童年時光。周家祖輩歷來就重視子女的學習教育,在那裡他接受了中共傳統文化教育及西方文明的啟蒙,為日後品德修養的行程打下了良好基礎。

  充滿溫情、恪守孝道的革命者

  在周公館的展板上,醒目地寫著周恩來的「十條家規」。包括要求晚輩不能丟下工作專程進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過時才可以去看看;外地親屬進京看望他,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住宿費由他支付;一律到國務院機關食堂排隊就餐,有工作的自付夥食費,沒工作的由他代付等等,可見周恩來對親屬晚輩的要求十分嚴格,也十分具體、細緻,細微中透著關懷。

圖片說明:周恩來的小皮夾中,一直裝著他父親的照片

圖片說明:照片背面,周恩來親手寫下的「爹爹遺像」

  但是周恩來雖然對親屬要求很嚴,卻依然是一位充滿溫情、恪守孝道的革命者。在戰爭年代,他把父親接到身邊養老送終。裝著父親遺像的皮夾,他始終貼身帶在身邊幾十年。在迎接解放的日子裡,他想起早已去世的母親,含著眼淚說:「35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圖片說明:周恩來對長輩敬愛有加

  不允許家人享受任何特權

  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以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和侄子周秉鈞為例。

圖片說明:侄女周秉德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參加工作不久,組織上把她從基層農村小學調動到區委機關工作。周恩來知道後立即找周秉德談話,問她:「是不是因為人家知道我的身份而照顧你進城的?」周秉德回答說:「不是。是區委搞運動需要黨員,小學裡的黨員很少,所以把我抽調上來。」周恩來聽後說:「哦,是這樣,那就沒有辦法了,我也不能干涉你們基層組織的工作呀!但你還是要多在基層工作鍛鍊為好。」周秉德知道伯伯叮囑她的含義,一直嚴格按照伯伯的要求去做,做一個普通勞動者。

圖片說明:侄子周秉鈞

  1961年夏,周秉鈞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同時還參加了空軍到學校選拔飛行員的體檢和考核。事後,周秉鈞向伯伯匯報了自己的情況。在談話中,周恩來問了一句話:「那大學就不考了吧?」周秉鈞說:「考還是要考一下。」周恩來又問:「既然決心參軍,為什麼還要參加高考呢?」周恩來的意思實際上是讓他不要參加高考了。為什麼呢?周恩來對周秉鈞說:「現在國家遇到自然災害,農村勞動力不足,政府研究決定,今年只在城市徵兵,不到農村徵兵,復員兵也全部返回農業生產第一線。這樣不但加強了農業生產勞動力,也減輕了農村對城市商品糧的負擔。」

  在周恩來的鼓勵下,周秉鈞根據國家需要參了軍,被空軍錄取為飛行員,飛了近20年戰鬥機,在部隊工作了30年。周秉鈞後來才知道,在當年召開的恢復生產發展的會議上,周恩來講話希望幹部們帶頭送子女參軍,以保證農村勞動力。他說:「不要以為我沒有兒子才這樣說,我有侄子,我還可以動員兩個。」被周恩來動員參軍的另一個城市青年是他長徵時的警衛員龍飛虎的兒子。


圖片說明:周恩來處理家事堅持黨的立場

  傳承好的家風,對家庭而言,是一種規矩,對社會而言,卻是一種巨大的精神道德力量。周總理的家風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其留下的最寶貴遺產之一。

相關焦點

  • 肖群忠:孝道是家風的源頭 家風主要通過孝來發揚光大
    孝道既然是道德的源頭根本,那麼家風的養成就應該由孝道開始,把孝道作為家風的源頭。  中國文明網:大家常說「正家風,首在行孝道」。孝道在家風中佔什麼樣的地位?孝道應是家風中的根本和基礎。試想,如果一個家庭中,子女不孝敬父母,晚輩不尊重長輩,這個家將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家其他方面會好嗎?即便是「好」也是暫時的,虛偽的。  中國文明網:據悉,古代家訓家規中講孝道的篇章極多,份量排名第一的就是孝。事實是否如此?能舉例說明嗎?
  • 傳孝道,好家風,第三屆好家風培訓班在石家莊舉行
    2020年1月4日-5日,由多家傳統文化機構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好家風師資培訓班在石家莊圓滿結束。來自全國八個省和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的政府領導、多家傳統文化機構負責人、一線教師,幼兒園園長、企事負責人等參加了本次培訓學習。
  • [每日新聞報]家風中華:舒氏奉行孝道傳統 不孝將被家族除名
    [每日新聞報]家風中華:舒氏奉行孝道傳統 不孝將被家族除名 家風中華:舒氏奉行孝道傳統,不孝將被家族除名。
  • 「家風家教創新實踐基地活動展示I」傳家風行孝道 弘揚傳統美德
    前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在區、街道婦聯指導下,南城街道黃桷門村常態化、創造性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倡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 曾子孝母與家風傳承
    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到「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再到那首唱遍街頭巷尾的《常回家看看》,無一不訴說著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和難以割捨的情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風故事也總是最能打動人心。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現在二十四孝裡面講述的內容,按照我們現行的看法來說,很多故事不適用於今天。比如連魯迅先生也對此批判的郭巨埋兒,故事自身就是封建社會的舊習氣,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對待二十四孝的精神傳承,要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去看待,因為事情的發展講究時效性,古時的價值觀、社會環境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弘揚民族孝道精神,這點還是對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有一定幫助的,小編覺得只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把傳統孝道好的部分凸顯出來。
  • 文功武治的康熙是一個恪守孝道的皇帝
    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這位皇帝更是將孝道刻進了自己的骨子裡,他便是康熙皇帝。康熙帝除鰲拜、平三藩、統一臺灣、親徵噶爾丹,不僅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更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孝道踐行者。侍疾守喪60天,康熙皇帝「不寬衣解帶,猶未盥洗」,始終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孝莊太后在其遺詔中指出「惟是皇帝大孝性成,超越千古……」能盡孝道如此,歷史上除康熙帝玄燁之外再無他人!
  • 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孫維國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充滿母愛的溫情日子裡,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感恩母親、尊重母親、熱愛母親的良好氛圍,我市各部門、街道社區開展多種活動歌頌母愛,感恩母親。(詳見5月14日《蘭州日報》6版)    「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
  • 評論: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原標題: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孫維國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充滿母愛的溫情日子裡,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感恩母親、尊重母親、熱愛母親的良好氛圍,我市各部門、街道社區開展多種活動歌頌母愛
  • 《每日電訊報》:孝道仍是中國道德中心
    但現在,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有了競爭對手:中國政府修訂發布了新「二十四孝」標準,旨在鼓勵人們在現代社會仍能夠恪守孝道。原版《二十四孝》充滿子女為孝敬父母而做出的英雄式行為。一名8歲男孩讓成群的蚊子叮咬自己以免父母被叮咬;一名男子脫下衣衫,以體溫融化了凍成冰的河水,這才捕到新鮮鯉魚侍奉繼母;一名官員品嘗父親糞便,判斷病情徵兆;而另一名婦女用乳汁餵養牙齒都已經掉光了的婆婆。
  • 暖心分享,傳承良好家風
    「我的家風可以簡單概括為孝老,明理,懂擔當,對我的工作來講,尤其作為基層的工作人員,面對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時候,我們用心用情去為他們服務,做到孝老、敬老、愛老……」活動中,5位來自基層工會的優秀代表分享了自己家的暖心故事,生動形象地彰顯了好家風在個人乃至社會成長進步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 創新多元表達《謝謝了,我的家》讓華人「家風」發出更大聲量
    如,常扮演周總理的表演藝術家劉勁受邀與從小在周總理膝下長大的侄女周秉宜共同追憶周總理的嚴謹家風,從不同的視角為觀眾還原出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周總理的形象。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宜及演員劉勁節目播出至今,傳播力方面同樣亮眼,多次衝進實時綜藝榜前三名,其中累計三次位列綜藝榜榜首。
  • 深入推進家風建設 以家風正黨風淳民風
    近年來,金堂縣將家風建設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注重挖掘利用傳統文化精神,厚植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從政的土壤,積極營造以家風正黨風淳民風的良好氛圍,讓好家風成為守護幹部廉潔從政和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傳家風,以故事詮釋家風內涵 拍攝家風教育片,讓好家風「活」起來。
  • 「廉政家訪」話家風 溫情問候暖人心 |百色法院開展「廉政家訪」活動
    「廉政家訪」話家風 溫情問候暖人心 |百色法院開展「廉政家訪」活動 2020-12-07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
    家風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個詞,一句話,乃至一個家的故事,都是家風的載體。  從小張永輝就沒見過父母吵架,相敬如賓的家庭環境讓張永輝的童年充滿了愛意和幸福,也讓他受益良多。  張永輝結婚5年,與妻子林雲仍如談戀愛時那般甜蜜,兩個孩子的相繼到來,讓這個家充滿了更多的愛。2019年8月張永輝從明山分局機關調到金山派出所,隨著基層工作的忙碌,讓他回家的時間變少了,但只要有時間張永輝都會搶著做家務,而他的這份舉動也感動了妻子林雲。
  • 家風不正,養不出正直的孩子
    家風正,則子正;家風不正,家門不幸,三觀不正的父母,養不出正直善良的孩子。一個家的家教和門風,藏著一個人的秉性和教養。02去男朋友家過年後,璐璐提出了分手。就這樣,過完這個糟心的年後,璐璐和男友提出了分手,她說:我不希望以後我的父母會被大聲呵斥,不願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只有麻將爭吵,不懂尊老孝道的家庭中。一個人的教養秉性,和學歷、財富無關,和家風有關。
  • 領導幹部須恪守為政「八德」
    黨員領導幹部都必須堅守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修身慎行、恪守「八德」,做到「忠、仁、勇、廉、正、智、儉、讓」,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忠,永懷忠黨之志。「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狀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 山東17位文化世家後人講述齊魯好家風
    我的高祖就擬定了一套家規,其內容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自我檢點,不扯濫務;居身簡樸,辛勤勞杵;一絲一縷,恆念力物;粗茶淡飯,慎近酒酤;恪守信義,鄰裡互助;苦讀詩書,繁我孔族。   多年來,我們的家規和家風發揮了巨大影響力,家族後人雖已分居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卻仍一往情深,和睦相處。
  • 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
    原標題: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黃三角早報9月8日訊(記者 段學虎) 本報聯合東營市老齡委開展的「最美家風 幸福老人」主題敬老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孝親敬老家風故事以後,得到了不少部門和市民的熱烈響應。目前,本報已經徵集各類孝親敬老典型家庭近20個。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本報將對這些典型故事進行甄選開闢專欄進行系列報導,同時,本報繼續面向社會徵集。
  • 培塑新時代家風的豐厚文化滋養
    這些優秀家風文化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到民族的血液裡,為我們提供了安身立命、軌物範世的可貴鏡鑑。  家風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內涵和突出表徵,重視門聲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少傳統家訓作者都強調繼承家族的優良家風。司馬光家訓中要求為家長者「謹守禮法」,「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歷史上的司馬家族是世代貴胄,卻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樸素家風,勤儉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