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龍思屹
在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中,駿河國大名「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以一己之力挫敗了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兩家的聯軍,一時間名震天下。但不久後,信玄突發疾病去世,家族分裂、軍心大亂的危機湧現出來。
在武田家即將崩潰的緊要關頭,幾個家臣想出了一個辦法來挽救此前一直在爭霸中佔上風的武田家。他們私下裡找到了一名長得很像信玄的盜賊,讓他偽裝成信玄以穩定軍心,震懾住織田、德川、上杉等戰國豪強。
在這部經典影片中,被後人稱為「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留著一種奇特的髮型。這種髮型前額到頭頂部的頭髮被全部剃光,露出頭皮,將後面和側面的頭髮在腦後紮成一個髮髻,看起來很是怪異。
不僅僅是武田信玄一個人,許多武士都喜歡留這種奇怪的髮型。
這種髮型,其實是日本古代成年男子最為常見的髮型之一,名叫月代。
為何日本男子,尤其是武士最愛留這種髮型呢?
這要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時代,從武士階層的誕生說起。
在嵯峨、淳和、清和、桓武等天皇的改革下,日本封建經濟飛速發展,封建領主等級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
一些地方領主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鞏固對領地和人民的統治,建立了私人武裝,利用其來壯大自己的勢力。這種武裝慢慢地變為一種以宗族和主從關係為基礎的專業軍事組織——武士。
十世紀時,地方勢力急劇膨脹,朝廷權威日益衰弱。孱弱的朝廷沒有足夠的力量鎮壓叛亂,只好依靠武士來限制地方貴族。
於是地方武士集團開始日益強大,軍事貴族崛起,漸漸取代了舊貴族成為了新領主。這時,日本進入「幕府時代」,幕府將軍控制住了天皇,成為了日本的實權掌握者。武士正式成為了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直到明治維新。
武士不只是舞刀弄劍的武夫,也是管理一方土地的行政長官。因此他們不僅僅要學習刀法,還要學習文化,例如藝術、茶道、棋道等。這和西方的騎士階層相類似,都被要求文武雙修,和中國文官武官區分開來的體制有所不同。
但他們最主要的任務,還是隨宗主四處徵戰。
然而,師從中國的日本人,男子傳統的長髮髮型在作戰時給武士們帶來了許多困擾。
作戰時,將長發紮成髮髻是很不方便的。因為火槍的出現,武士們時常得戴著厚重的頭盔出戰,因此頭皮時常被捂得發熱發癢,摘頭盔時甚至還會卡住;同時,武士們悉心紮好的髮髻常常因汗水浸透或是受到刀擊而四散開來,視線就會受到遮擋,導致作戰不利。
有一位不知名的武士,在戰場上長期受到這種情況困擾。忍無可忍之下,他索性用鑷子拔光了一大片前額的頭髮。結果,作戰時,他果然沒有再被頭髮遮擋住視線。由於這種髮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許多武士都開始效仿起來。
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由於在戰場上作戰運動量極大,一些武士因悶熱流出大量汗水,導致拔掉頭髮的地方頭皮發炎。為了消弭「月代」帶來的副作用,武士們將用刀剃頭的方式代替了用鑷子拔掉頭髮的方式。用刀剃髮的方式出現後,武士們的頭皮發炎率遠遠低於之前,於是更多武士都選擇了這種髮型。
從這時起,月代就成為了一種武士之間的主流髮型。
出於對武士的崇拜,一些日本平民男子也開始效仿他們,留起了這種髮型。
由「月代」看武士
這種髮型,可以用醜陋來形容,活像禿頂。同時,起初為了留這種髮型,武士們還得忍受鑷子一根一根地把頭髮拔掉的疼痛。甚至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如此,受到極大地痛苦。
但為了服務於軍事,更好地上陣殺敵,他們只好選擇「月代」。為了更好地效忠領主,他們也不得不選擇「月代」。
僅僅從「月代」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武士的敬業和忠誠。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他國文化。武士文化,固然充滿了野蠻和暴力,充滿了侵略性,有許多不可取之處;但同時,他們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對宗主的忠誠,對武士職業的兢兢業業,也值得我們讚嘆。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影武者」、「日本武士」
古代日本人為何要把中間的頭髮剃掉—ammylee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