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組件教學設計
廣州市第7中學 巫松添
一、課程標準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學習內容
本課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中的「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的內容。本節教材的編排以「人地協調的整體觀」為主線,突出以下特點:第一,本課以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為依託,突出了以洋流的概念、分類、性質。第二,本課以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為依託,突出了洋流的動力來源、運動方向及不同緯度海區的分布特點。第三,本課以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為依託,突出了風帶與洋流分布關係的模式圖。基於此,本節教學的重點是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難點是影響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動力。
三、學習起點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世界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大勢, 對於海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基本特點有了初步認識, 這對洋流名稱、分布特點的理解和記憶有一定的幫助。學生在第二章,學生已學過了「大氣運動」和「風帶氣壓帶」內容,對學生較好地理解本課重點「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與難點「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動力來源」,奠定了良好的知識與方法基礎。同時,高一學生對於事物的認知已經有了較強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判斷推理能力。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需要運用地理綜合思維中邏輯推理的方式,讓學生歸納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引導學生推理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動力來源,並讓學生繪製「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模式圖」,幫助學生形成「風帶與洋流分布關係模式」的心像地圖。
四、課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學習水平表現
1級
2級
3級
4級
認知目標
歸納洋流的概念、分類與性質
理解
分析表層洋流分布的動力來源
理解
歸納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記憶
繪製風帶與洋流分布關係模式圖
應用
能力目標
歸納洋流概念的方法
獨操
歸納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的方法
獨操
繪製風帶與洋流分布關係模式圖的方法
獨操
情感目標
形成人地協調的整體觀與差異觀
價值化
五、設計思路
基於以上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本人認為;本節教學可以「人地協調的整體與差異」的地理思想為指導,以洋流的運動方向為切入點,重點突出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以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探究學習方式,通過「小黃鴨漂流記」的主題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六、學習策略
採用模型、圖像、解碼、儲存、索因的MIDSS法,引導學生學習地理事實性內容。
七、學習媒體
學習
材料
媒體功效
創設情境
展示事實
提供示範
呈現過程
設疑思辯
總結歸納
洋流的影響因素
√
√
√
√
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
√
√
√
媒體形式與內容
視頻:《小黃鴨漂流記》視頻導入
圖: 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圖;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圖進行設問
板圖:「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思維導圖
七、學習時間
本節教學內容用1課時。
八、主題活動:小黃鴨漂流記大規模海水運動「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情境導入:視頻:1992年,一個由美國「第一年」公司從香港訂購的、裝滿近3萬隻黃色塑料玩具鴨的貨櫃墜入太平洋,其中由1萬多隻鴨子組成的「鴨子艦隊」在海上漂流了15年、2.8萬公裡之後,浩浩蕩蕩漂到英國海岸。小黃鴨如何到達英國海岸?
部件1:小黃鴨漂流的動力
讀圖:實驗過程
情境:我們現在做一個實驗,模擬小黃鴨漂流的動力
材料準備:水盆一個,樹葉若干。
實驗過程:1、請一同學上臺演示,如何才能讓樹葉從此岸到達彼岸。
2、吹拂樹葉,觀察樹葉的運動軌跡。
問題:
1.沿著吹氣方向水流是怎樣運動的?為什麼會這樣運動? (素養培養點:觀察地理現象的方法與能力)
2.水流到水盆一端,為什麼向兩側分開?這與影響海水運動的哪個因素相似? (素養培養點: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3.水盆內未吹氣的地方為什麼水也在流?(素養培養點: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4.在真實的海洋中,海水運動的方向還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它們是如何影響海水運動的?(素養培養點: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與能力)
部件2:小黃鴨漂流的規律
讀圖: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圖、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
情境:小黃鴨墜入太平洋後,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鴨子艦隊」,開始了它們的「奇幻漂流」,最遠的竟然漂行了3萬多公裡。不少海洋愛好者表示,在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均看到過小黃鴨們的蹤跡,這有可能嗎?
問題:
1.對載著小黃鴨漂行3萬多公裡的海水,你會用哪個地理術語表示?(洋流)你會如何表述?(素養培養點:歸納地理概念的方法與能力)
2.小黃鴨漂流在海洋中,流歷了哪2種性質的洋流?如果用2個地理術語表示,你會用如何表示?你又會如何表述這2個地理術語?暖流和寒流分布在哪?暖流和寒流分別沿什麼方向流動?(素養培養點:判斷與定位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3.暖流和寒流,它反映了洋流的哪種分類方法?洋流除了按性質分,還可以按什麼方式分?如果是按成因分,又可分為哪3種?你會如何表述它們?(素養培養點:按標準分類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歸納地理概念的方法與能力。)
4.小黃鴨在海洋上漂行3萬多公裡的動力因素是什麼?(素養培養點:分析地理現象原因的方法與能力)
5.當黃鴨漂流在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方向是怎樣的?洋流叫什麼名稱?它們是如何分布的?在南半球又是如何的?(素養培養點: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6.當黃鴨漂流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方向是怎樣的?洋流叫什麼名稱?它們是如何分布的?在南半球又是如何的?(素養培養點: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7.當黃鴨漂流在北印度洋海區,夏季和冬季的洋流方向有什麼變化?洋流叫
什麼名稱?它們是如何分布的?(素養培養點:判斷與定位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部件3:小黃鴨漂流路線圖
讀圖:世界政區圖、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全球風帶與洋流模式圖
情境:最初,墜入海中的其中一批1.9萬隻鴨子完成了太平洋副熱帶環流漂流,沿途經過印尼、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洋面。而另一批大約1萬隻鴨子被甩出了洋流,向北漂去。經過俄羅斯和美國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繼續緩慢地向北極方向漂流。隨後,這支「鴨子艦隊」一改方向開始南下,到達加拿大、美國東海岸漂流。最後其中1萬多隻鴨子又浩浩蕩蕩漂到英國海岸。
問題:
1.繪製小黃鴨漂流路線簡圖,並標出其流經的海洋、洋流與方向。
2.繪製「全球風帶與洋流分布關係模式」圖,並標上洋流的名稱與動力
學習檢測
鄭和下西洋已經過去了600多年,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先輩的光輝業績而自豪。但同學們是否想過,600年前,在遠洋航海技術非常落後的情況下,鄭和先後率領龐大的船隊7次下西洋,究竟什麼作為動力呢?同時,每次船隊為什麼總選擇冬季出發,夏季返回?請查閱資料說明以上問題。
鄭和下西洋一般選擇秋冬出發,夏季返回,從自然地理角度考慮,主要是季風(風向)和洋流兩個原因。我國受季風影響,秋冬吹西北風,春夏吹東南風,中國沿岸洋流隨風向轉變而改變;印度洋環冬天受大陸高壓的影響,逆時針方向流動。鄭和下西洋的航線是往南行駛,在印度洋海域是向西航行,故此秋冬季節出發,能夠順風順流;返航之時,海船在印度洋朝東,在中國沿海朝北,同理,順風順流。這樣一來,能夠加快速度、節省人力。
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