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活慢耍,悠悠閒閒玩轉成都(組圖))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特約攝影 蘇思
重慶渝中區中山四路。 記者 羅斌 攝
成都遠洋太古裡。 記者 謝智強 攝
成都人的悠閒,是日常生活之中的舒適和骨子裡的閒散氣質。要想體驗這樣的慢生活節奏,不妨乘坐地鐵2號線在人民公園站下車,從一碗蓋碗茶開始——
這個周末,如何在朋友圈裡曬自拍?
當然是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城際旅行。
乘坐成渝高鐵,1.5小時就到成都東站。無縫連結的地鐵2號線20分鐘就將你帶到成都的悠閒地標寬窄巷子或者是充滿國際時尚範兒的遠洋太古裡,拍張戳大熊貓PP的照片發到朋友圈裡,絕對洋氣。
成都,一座以悠閒著稱的城市,而成都人的悠閒,是日常生活之中的舒適和骨子裡的閒散氣質。要想體驗這樣的慢生活節奏,不妨乘坐地鐵2號線在人民公園站下車,從一碗蓋碗茶開始。
成都人愛喝茶那是出了名的。這一碗茶,可以是在武侯祠、杜甫草堂這樣的千年古蹟裡,也可以是在小巷子裡那只有兩三張桌子的露天茶館裡。而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兼具這兩種氣質,至今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老成都風格。長廊迴旋,綠樹成萌,竹靠椅,小方桌,一碗蓋碗茶就可以消磨一段時光。茶博士有時會表演他的拿手絕技,一手託著十多套茶碗,一手拎著長嘴開水壺,遊刃有餘地穿梭於茶客之中,一邊招呼著客人,一邊熟練地摻茶,動作之優美,簡直就是一位舞蹈大師。
從人民公園出來,走幾步就到了寬窄巷子。這是「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廳」,寬巷子的閒,窄巷子的慢,井巷子的新,3條老街,綴連起數十座四合院,收藏「千年少城」的記憶,也沉澱市井生活的安逸。幾乎每個院子,都是各具特色的茶館或餐廳,寬三、可居、大妙、香積廚、成都映象,它們幾乎代表了成都最頂尖、最新潮、最美味的飲食文化。但同時,你也能在巷子裡吃到傳統的成都小吃,糖油果子、旋子涼粉、小籠粉蒸牛肉。資格最老的那家叫茶馬古道的小茶館,開了好多年,同樣能喝到正宗的蓋碗茶。潘豆專賣店的大熊貓玩偶、錦華館的羌繡製品、創意盒子的奇趣小玩意兒,都是值得帶走的紀念品。
如果嫌這裡遊客太多,那就再往周邊走走。在寬窄巷子的南北兩邊,還有幾條平行的小巷,由南北走向的同仁路和長順街連接起來。這些街巷是清代修築滿城之後遺留下來的,也是成都老城區「少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機石街、泡桐樹街、小通巷、桂花巷、奎星樓街,它們都有著好聽的名字,雖然與寬窄巷子相鄰,卻沒有那份喧囂,安安靜靜地存留著老成都的生活氣息。近年來,這些巷子裡多了不少創意小店和咖啡館、私家菜館,已經成為成都的小資聚集地。尤其是奎星樓街,一座明堂如今是成都文化創意新地標。如果運氣好,你還能在這裡看到一場新銳藝術家展覽或是現場音樂演出呢。街上有家冒椒火辣串串店,生意好得嚇死人。記住,下午5點以前就要來佔位哦,不然就得排隊!
說到成都的吃,那簡直要專門花點時間來尋覓、來品嘗。火鍋可以暫時不考慮,光是傳統川菜、民間小吃和蒼蠅館子就讓你搞不贏。成都的傳統川菜館,數得出名來的就有大蓉和、陳麻婆豆腐、盤飱市等,想吃到正宗的回鍋肉、麻婆豆腐、滷肉拼盤,還得要去這些地方。至於那些蒼蠅館子,它們大多隱身於小巷之中,需要拿出點吃貨精神前去尋找,樂山缽缽雞、冒牌火鍋菜、三哥炒田螺、雨田燒菜館,聽到這些名字都要流口水……建議你事先在網上下載一份「成都蒼蠅館子50強(更新版)」之類的攻略,才能有的放矢,在節約體力的同時保存實力吃到更多的成都街頭美食。
吃飽喝足,在哪裡體驗One night in Chengdu?你可以像成都人一樣在小巷裡吃一回地道的成都夜宵。最好是來一碗老媽蹄花,這是冬夜裡成都人最愛的夜宵,沒有之一。湯以豬蹄入菜,燉至湯色雪白,皮肉酥軟,肉嫩入口即化,湯濃香而不膩,再配上店家秘制的一碟香辣蘸醬,幾大口下肚,暖胃消乏,外帶美容養顏。以這樣的溫暖結束一天,你就會真切地感受到,成都人的悠閒,24小時不打烊。
到了第二天,想看點有意思的,可以在寬窄巷子和武侯祠乘坐成都景區直通車,出行非常方便。你可以去大熊貓基地,近距離看看360度無死角的呆萌國寶大熊貓,也可以在三星堆博物館欣賞那些來自遠古巴蜀的青銅縱目面具,或者在安仁古鎮的老街上吃一碗辣到冒汗的血旺肥腸;西嶺雪山玩雪,青城山上尋道,都江堰前思古,種種選擇,都可以在一天之內往返。
然後在當天晚上乘坐高鐵返回重慶,結束這完美的雙休。
遊一遊
金沙遺址博物館:最吸引人的是,明年1月1日起的「永恆之城——古羅馬的輝煌」展覽,展期一年。
洛帶古鎮:「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
逛一逛
遠洋太古裡:小編呆這裡三天都沒逛夠。
鷺島步行街:停在路面的,都是價值上百萬的超級跑車。
吃一吃
皇城老媽、麻辣空間、大妙火鍋:不同於重慶火鍋的體味。
帕蔻、普拉娜啤酒餐廳:前為法式、後為德式的洋餐。
利苑:借光米其林一星的粵式。
崇德裡、櫻園:別具一格的私家菜。
泡一泡
言幾又:拗口的名字其實是「設」字的拆分,書店+市集+餐館+咖啡館+畫廊的集合空間。
藍頂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美術館+公共藝術空間+商業服務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