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
發展「高質量」 環境「高顏值」
近年來,渤海新區全力推動「傳統重化工業區」向「沿海綠色增長極」轉變,實現了由「烏鴉」到「藍鯨」的華麗蝶變。
藍天成為常態
一、「兩山論」指導生態優先、生態改善
煤炭港變成生態港。投資200億元建成了48個亞洲最大的筒倉群,實現了煤炭裝運全密閉,徹底告別揚塵;投資335萬元實施黃驊港翻車機灑水改造項目工程,新發明的煤炭港區翻車機底層灑水抑塵技術,榮獲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
工業城變成宜居城。突出陸源集中整治、入海河流治理,全力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2019年1月-9月,渤海新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01,全市排名第一。在全國第五屆綠色發展峰會上,渤海新區被評為國家「2018綠色發展示範城市」。
小跟班變成增長極。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9.4億元,同比增長8.4%,佔全市總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3%,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1.2億元,同比增長17.9%,佔全市總量的近四分之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佔全市總量的四分之一。
《翻》神華黃驊港務公司 劉思琛 攝
二、「嚴執法」倒逼改造升級、產業升級
企業追求排放降低。滄州正元化肥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鍋爐煙氣脫硫脫硝再提升技術改造項目,項目投運後,煙氣氮氧化物排放量由原來的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50毫克,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35毫克,塵排放量由每立方米30毫克降至10毫克。
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安全環保門檻,運用生產要素差別價格等手段,促使區內「殭屍」企業儘快實現整合、轉型、置換或退出,實現騰籠換鳥。2018年列入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庫17項,總投資141億元,技改項目投資佔到全市50%以上,河北華茂、倫特化工等企業獲得省級工業轉型升級資金778萬元,入庫數、投資數連續三年全市第一。
黃驊港全景
三、「新發展」激勵華麗轉身、破繭蝶變
「黑大笨粗」華麗轉身做生態。目前,全渤海新區累計完成綠化投資25.2億元,新增綠化面積2100萬平米,黃驊「鹽鹼地綠化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鹽鹼荒灘」破繭蝶變搞旅遊。堅持改造鹽田、恢復生態,投資33億元建設建設集溼地、水面、沙灘等為一體的滄海風景區,預計全年旅遊100萬人次,旅遊收入1000萬元。南大港溼地素有「京津南花園、天然大氧吧」的美譽,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是東亞至澳大利亞遷徙鳥類保護網絡的重要驛站,也是目前中國沿海地區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溼地之一。
滄州渤海新區將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足「綠色產業、綠色港口、綠色城市」文章,奮力譜寫建設新時代「沿海強區、壯美港城」的新篇章。
(以上內容不代表新華網觀點,僅供參考。)